NB-IOT會成為可穿戴行業的救命稻草?
算不上景氣的2016
2016年,可穿戴行業市場的表現難言搶眼,特別是曾經的“增長引擎”智能手表今年的表現更讓人覺得意外,其在2016年第三季度出現了整體下滑的趨勢,出貨量由去年的560萬臺減少至今年的270萬臺,足足減少了51.6%之多,應該說可穿戴行業目前面臨著一個發展瓶頸,整個行業亟待在技術、功能性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從而引爆新一輪增長。

欠缺差異化
可穿戴市場的發展在用戶經過前期的好奇心驅動后,當初大家對智能手表的萬分期待變成使用后的諸多不便與失望,這成為智能手表在2016年表現如此不濟的直接原因。
就功能而言,智能手表具備的多數功能智能手機基本具備,這就使得智能手表完全可以被智能手機替代,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價值,與智能手機沒有拉開差異;即使在功能表現上,當下可穿戴設備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比如心率監測及計步功能的測量在精度上的表現差強人意;此外在功耗上,智能手表一天一沖甚至一天多充已是常態,原本多數用戶所使用的手機已經是一天一沖了,如今智能手表又加了一個一天一沖乃至多充,這對用戶的耐心與精力是個考驗。
需求在,抓住痛點是關鍵
事實上,智能手表的市場需要依然還在,雖然在功能性上跟手機相仿,但它的便利性是手機無法取代的,特別是在兒童、老年人、特殊人群及運動人群中,對智能手表的需求頗為饑渴。
在對智能手表需求最為饑渴的兒童、老年人、特殊人群及運動人群中,其最大的需求痛點是什么?大體而言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是功耗、其二是便攜,最后則是網絡的覆蓋連接。
NB-IOT是行業救命稻草?
是否有這么一項技術在功耗、便攜性及網絡上全面拯救當下可穿戴設備于水火?NB-IOT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在功耗上,目前智能手表定位功能多數是采用GSM,UMTS戒LTE,要知道這些網絡和芯片是為手機的應用而生的,手機的電池容量相對智能手表而言要大得多,對功耗的要求沒有智能手表那么敏感,而這些網絡一旦被應用于智能手表上,功耗控制是個大問題,而NB-IOT在功耗上表現杰出,其終端模塊的待機時間可長達10年之久。
除了在功耗上表現杰出外,NB-IOT還具備網絡覆蓋范圍廣的優勢,在同樣的頻段下,NB-IoT比現有的網絡增益20dB,從而將覆蓋面積擴大100倍;NB-IoT還具備支撐海量連接的能力,其在通信過程中消耗的數據量不大;而更低的模塊成本亦是NB-IOT的突出優勢之一。
“NB-IoT的超小芯片可以讓穿戴產品做得更加小巧,其網絡的深度覆蓋則可以讓小天線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滿足定位和跟蹤等更多應用場景的需求也是非常明確的?!?上海歐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CEO俞文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記者表示。
可見,NB-IOT的諸多優勢與特性使得其剛好與當下可穿戴設備的諸多痛點吻合,目前國內已有廠商在其上發力并且推出了自己的成熟產品,相信會有更多的廠商后續跟進,筆者亦希望NB-IOT技術能重新激活可穿戴市場。
(RFID世界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來源?。?/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