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盤點】2016年物聯網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作者:本站采編
來源:OFweek 物聯網
日期:2016-12-30 10:15:21
摘要:移動互聯網已達巔峰,萬物互聯正在形成。物聯網作為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現在已經在各行各業中滲透,并且成為各國政府和企業爭相布局的焦點。在2016年里,物聯網行業可謂跌宕起伏,發生了許多有重大影響力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推動了物聯網行業的發展,同時也暴露出行業存在的一些亟待破解的壁壘。下面就請跟隨OFweek物聯網的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都有哪些大事件吧。
關鍵詞:物聯網

  移動互聯網已達巔峰,萬物互聯正在形成。物聯網作為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現在已經在各行各業中滲透,并且成為各國政府和企業爭相布局的焦點。在2016年里,物聯網行業可謂跌宕起伏,發生了許多有重大影響力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推動了物聯網行業的發展,同時也暴露出行業存在的一些亟待破解的壁壘。下面就請跟隨OFweek物聯網的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都有哪些大事件吧。

  1、Nest品牌被合并到Google物聯網部門

  2014年,谷歌斥資32億美元收購Nest,然而今年8月下旬傳出,Google 在2014年花費32億美元收購的智能家居品牌Nest將進一步成為雞肋,Google 的母公司Alphabet——將對旗下生產恒溫器和煙霧探測器的智能家居部門Nest Labs進行重組,今后將成為Google物聯網部門的一個部分。Nest Labs本來和Google一樣都是其母公司Alphabet旗下平起平坐的子公司,而現在卻被合并到Google旗下,淪落到成為其子公司旗下的一個部門的其中一部分。

  Google的物聯網部門由Google主管Hroshi Lockheimer領導,他曾經是Android部門的高級副總裁,最近在負責一個名叫“Living House”的產品。合并后的部門將繼續開發Google Home產品,該產品將與亞馬遜的智能家居產品Amazon Echo直接競爭。

  Nest被Google收購之后并不太平,今年6月,Nest 聯合創始人及CEO,被成為“iPod 之父”的法德爾也離開團隊。據媒體報道,Nest公司內部對于法德爾存在強烈不滿。其中,Nest公司此前收購網絡攝像頭公司Dropcam,然而后來該公司的50名員工辭職,主要原因是在法德爾的管理方式之下,這些員工覺得自己開發優秀新產品的創造力幾乎被毀滅。

  Google當年曾經對Nest寄予厚望,但是后來該公司的表現令人十分失望。包括煙霧探測器在內,該公司的許多產品出現了重大質量問題,煙霧探測器被迫撤架,對消費者進行了退款。

  另外外界認為Nest在推出新產品方面節奏過于緩慢。

  2、日本軟銀集團正式收購英國芯片制造商ARM

  北京時間9月5日晚,日本軟銀公司宣布正式完成了對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的收購,交易額約為320億美元。至此,從7月就開始熱炒的事件終于落下帷幕。

  孫正義稱,“我將未來的賭注押在了新時代,也就是物聯網。”自從幾年前收購 Sprint 以來,這次收購是軟銀集團收購交易史上金額最大的一次。軟銀集團希望通過收購英國芯片制造商ARM,參與到物聯網設備和網絡的新興市場中。交易數額之大,震驚科技圈!

  軟銀集團強調,收購后將保留ARM的高管團隊,此外ARM仍然將作為一個獨立的公司去運營,而且在未來幾年內,將ARM英國員工數量增加一倍,達5000到6000人。ARM總部在英國劍橋,已經成為智能手機的處理器的熱門的選擇。

  作為英國唯一的一家知名高科技公司,ARM是專門從事基于RISC技術芯片設計開發的公司,作為知識產權供應商,本身不直接從事芯片生產,采用轉讓許可證制度,由合作伙伴生產芯片。ARM在全世界范圍內擁有逾100家合作伙伴。

  3、360與滴滴攜手“突襲”車聯網市場

  滴滴、Uber中國合并剛滿一個月,又有新動作。9月6日,360與滴滴出行宣布達成合作,滴滴專車將率先裝備360行車記錄儀。對此,雙方給出的合作目的是推進網約車道路事故辨責與取證,規范司機安全駕駛行為,確保行車安全。但其背后的圖謀,業內認為并不這么簡單。

  車聯網可謂是2016年物聯網的一個熱門方向了,包括BAT在內的一眾互聯網企業以及傳統車企均虎視眈眈,在此熱潮下雙方此舉可謂野心不小。根據當時最新的數據顯示,滴滴出行目前日成交訂單突破1400萬單,而360行車記錄儀自去年推出之后,迄今銷量已突破200萬。可以看出,兩者都已經積累了海量的用戶數據,但要真正打造一套車聯網體系難度依然非常大。360選擇與滴滴這樣的實際在道路上跑出來的真實數據,遠景誠然更加誘人。當然,這樣的合作也考驗著雙方解決資源整合這一難度的技巧。

  “滴滴出行+360行車記錄儀”,以這樣的一款軟硬結合的方式而非“軟件+整車”的方式“突襲”車聯網,業內認為這種嘗試為從硬件接口到大數據積累,甚至為系統開放創造了可能。

  4、百度推出醫療大腦 對標Google、IBM

  10月12日,百度推出醫療大腦,正式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醫療健康行業。百度醫療事業部總經理李政表示,百度醫療大腦的對標產品是Google和IBM的同類產品。

  醫療健康是百度最看重的垂直領域,也是之前聲稱要重點發力的人工智能方向,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曾在此前多次強調人工智能應用于醫療健康行業的前景。具體產品上,“百度醫療大腦”將通過海量醫療數據、專業文獻的采集與分析進行人工智能化的產品設計,模擬醫生問診流程,與用戶多輪交流,依據用戶的癥狀,提出可能出現問題,反復驗證,給出最終建議。在過程中可以收集、匯總、分類、整理病人的癥狀描述,提醒醫生更多可能性,輔助基層醫生完成問診。

  李政表示,此次實際上推出了兩款產品,一個是2C患者自診的功能,依據的是百度積累的各種歷史大數據來進行的訓練,比如說百度醫生、好大夫在線、春雨醫生等平臺上大量的問診數據。通過大數據推理出患者可能的疾病,用海量數據來給患者自診的初步結果。

  第二個為醫生服務的、協助醫生進行輔助診療的平臺。這個產品是百度研究院在醫療的臨床指南進行大量機器解讀深度學習,結合各種醫療文獻、以及百度體系現在所擁有的同醫療機構的合作,構成今天B端,也就是醫生端的人工智能構成的集中架構。

  百度總裁張亞勤表示,此次百度依托開放云平臺,將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與傳統醫療行業相結合打造的百度醫療大腦,將推動互聯網醫療平臺的升級。雖然這個平臺目前還是給醫生、病人用的參考工具,但相信未來在醫療行業會有越來越多的應用。

  5、特斯聯、比特大陸共建國內首家物聯網區塊鏈實驗室

  10月上旬,特斯聯科技與區塊鏈全生態鏈第一平臺比特大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擬攜手共建物聯網實驗室,開拓物聯網結合區塊鏈的全新技術領域,引領行業技術革新,打造“物聯網+區塊鏈”的未來產業布局。這也是迄今為止國內首家對外宣布組建的物聯網區塊鏈聯合實驗室。

  特斯聯科技與比特大陸此次強強聯合,國內物聯網和區塊鏈技術的深度融合及應用預計將明顯提速。

  物聯網安全從區塊鏈做起,“特斯聯城市級移動物聯網平臺的戰略定位及市場規模,意味著未來平臺上鏈接的終端設備將以億計,沒有底層強大的安全技術設計,完全不可想象。”特斯聯科技副總裁李楊說。

  正是因為目標遠大,特斯聯科技早在2016年6月的互聯網大會上即首次公布了將區塊鏈技術運用于物聯網的戰略構想。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與傳統技術相比,代表著去中心化的新體系。在去中心化的網絡中,區塊鏈記錄了每一個參與者的每一筆交易,整個網絡通過計算來保證所有的數據真實、唯一、不可更改,這個過程不需要任何信任的產生,同時保證了隱私和安全。

  同時,由于區塊鏈網絡分布式而非集中的特性,所有的節點都可以作為服務器,從而不依賴于中心節點,所以,網絡永遠不會出現服務中斷的情況,除非發生類似于《地球停轉之日》描述的全球性電力中斷一類不可抗力事故。一個健康的區塊鏈網絡,被攻擊的概率極小,除非攻擊者具有異常強大的計算能力,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鑒于這兩個特點,區塊鏈網絡可以減少中心服務節點的壓力,確保所有參與者都對服務有足夠的信心。也因此,區塊鏈技術可以為物聯網世界提供引人入勝的全新可能性。

  6、美國遭遇史上最嚴重DDoS攻擊 物聯網安全再次引發關注

  當地時間10月21日,美國最主要的DNS服務商Dyn遭遇大規模DDoS攻擊,導致Twitter、Netflix、Spotify、AirBnb、CNN、華爾街日報等數百家網站無法訪問。此次網絡攻擊中,黑客利用了大量的物聯網設備,影響之惡劣可謂是“史上最嚴重 DDoS 攻擊”。

  如今,越來越多的物品貼上了“智能”標簽,成為了聯網設備。這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便利,但是,這些設備的安全問題常常被人忽視。在衛報的采訪中,Technology Partnership 的產品研發顧問 Richard Sims 說,物聯網設備通常是默認聯網的,并且其代碼常是開源軟件,因此,它們很容易被黑客攻擊。

  (圖片來自 intca)

  黑客利用物聯網設備并不是新事。2014 年,曾有10萬多臺聯網設備被黑,包括冰箱、家用路由器和智能電視等,發送了大量的垃圾郵件。黑客們的手法正在變得越來越成熟,制造商應該在設計階段就重視安全問題。此次事件發生后,使得物聯網安全問題再次引發熱議,甚至在11月份的時候,美國還發布了《保障物聯網安全戰略原則》。戰略原則指出,物聯網存在的許多漏洞能通過公認的安全最佳實踐得到緩解,但如今太多產品未融入最基本的安全措施。

  7、高通正式宣布收購恩智浦半導體 總價高達470億美元

  10月27日,高通正式宣布全現金收購荷蘭恩智浦半導體,收購總價高達470億美元左右(每股110美元現金),以當前匯率來看約合人民幣高達3186億元,還要高于此前消息曝光的數字。當軟銀要收購ARM的消息爆出來的時候,我們原以為這將是2016年物聯網領域最大的收購案了,誰知,高通更是刷新了這一紀錄,收購金額遠超軟銀對于ARM的交易額度。

  恩智浦究竟實力如何呢?是什么讓高通如此不惜重金地付出?

  2015年3月3日,恩智浦半導體以現金加股票收購同業飛思卡爾(Freescale),恩智浦將支付飛思卡爾股東每股6.25美元現金和0.325股的恩智浦股份。按收購價估計,飛思卡爾價值約118億美元,若計入債務,收購價將增至167億美元。合并市值超越400億美元,將成為車用及工業用半導體市場龍頭。合并完成后的恩智浦將因為營收規模擴增,躋身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廠商之列;若把專注代工的臺積電(TSMC)、以內存為主力產品的美光(Micron)和SK海力士(SK Hynix)忽略不計,恩智浦已具備挑戰全球半導體廠商前五大的實力。(據wikipedia)

  去年恩智浦巨資收購飛思卡爾一事已經令行業內外震驚,顯然這次高通收購恩智浦令人震驚之程度遠勝于之前。

  我們知道,高通最知名的是移動芯片研發能力,整個智能手機行業巨大部分品牌的智能手機、從旗艦的中低端產品都采用了高通的各類芯片。近幾年,高通開始向其他領域大舉布局,包括VR、無人機、智能家居設備等等,而其收購恩智浦的目的主要在于汽車領域。收購恩智浦后,高通一躍成為第一大汽車芯片供應商,并且在其他很多行業都會有諸多擴展,芯片產品將能夠從數十種增加到數百種;此外,高通將在安全和物聯網領域具有更深入涉獵。

  合并后公司的年營收預計將超過300億美元,高通預計202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38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358億元,接近本次收購價的3倍),成為橫跨移動、汽車、物聯網、安全、射頻和網絡服務等多方位的領導者。

  8、Gartner收購物聯網知名研究機構 IoT將呈爆發式增長

  11月9日,全球最具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咨詢公司Gartner(高德納)咨詢公司宣布收購了物聯網/M2M領域世界領先的市場情報和戰略研究機構Machina Research,交易額暫時沒有透露。包括創始人Jim Morrish 和 Matt Hatton在內,Machina Research的分析師團隊將被整合進新的組織。

  圖:Gartner收購Machina Research的相關報道

  Gartner的研究成果在業內一直具有風向標的作用,Gartner此番大舉收購Machina Research,一方面意味著物聯網市場已經達到了足夠的體量,另一方面預示著物聯網市場將在不久的未來出現爆發式的增長。

  Machina Research到底是何方神圣?

  MachinaResearch是世界領先的市場情報和戰略研究機構,十分關注新興的物聯網、機器對機器(M2M)和大數據可能帶來的機會。

  過去六年間,Machina Research在物聯網領域組建了分析師團隊并進行了一系列市場領先的研究,以便幫助客戶在IoT、M2M或者大數據等新興市場中抓住機遇。隨著Machina Research的快速成長,其團隊已經擁有14名專門從事物聯網分析的專家,包括世界知名的行業資深人士。作為工業互聯網聯盟和大陸自動化建筑協會的成員,Machina Research的總部在倫敦,分別在舊金山、多倫多、波士頓和香港設有辦事處。

  世界最大的運營商之一沃達豐于今年7月份發布的《沃達豐物聯網市場晴雨表 2016》,就是委托Machina Research調查撰寫的。此外,LoRa聯盟發布的全球最早的一篇關于低功耗廣域網(LPWAN)的報告也是出自Machina Research之手。

  9、一場來之不易的勝利!華為拿下5G短碼標準

  美國當地時間11月17日,在剛剛結束的3GPPRAN1 87次會議的5G短碼方案討論中,中國華為公司主推的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從美國主推LDPC,法國主推Turbo2.0兩大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而LDPC碼成為數據信道的上行和下行短碼方案。此前,5G中長碼編碼確認方案為LDPC。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5G,作為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對于通信產業的意義不言而喻,標準之爭是最高話語權的爭奪,標準的確立,將對全球產生巨大影響。一時間,華為拿下5G時代的說法廣為流傳。雖說事實上是有些夸張了,但華為此次拿下5G短碼標準絕對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勝利。

  據了解,由于短碼的討論分為控制信道和數據信道,各公司從性能、實現復雜度,以及可行性等角度對幾個候選編碼進行了全面的分析。有媒體報道稱,會議的討論異常激烈,幾乎所有的公司都參與其中,在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上,以華為主導的中國隊對抗美歐聯軍,最后還拉了51家公司同簽,力壓LDPC的37家公司,真是一場來之不易的勝利。數十年來,通信行業里各家公司的實力此消彼長;中國公司從一開始被圈在場外,到逐漸開始參與標準制定,到主導部分條目的立項,再到今天這樣全方位出擊,確實反映了國內公司的技術進步和商業地位。

  圖:5G中長碼編碼確認方案為LDPC

  10、華為、英特爾等6家企業成立邊緣計算產業聯盟

  11月30日,由華為、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英特爾公司、ARM和軟通動力信息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倡議發起的邊緣計算產業聯盟在北京正式成立。該聯盟旨在搭建邊緣計算產業合作平臺,推動OT和ICT產業開放協作,孵化行業應用最佳實踐,促進邊緣計算產業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邊緣計算是什么?首先從發起單位看,包括華為、英特爾、ARM 等在內的6家企業或組織都是業內最頂尖的公司,這也代表“邊緣計算聯盟”不僅規格級別非常高,而且得到產業鏈一流企業的認可。

  邊緣計算是什么呢?邊緣計算和云計算有些類似,都是處理大數據的計算運行方式。但不同的是,這一次,數據不用再傳到遙遠的云端,在邊緣側就能解決,更適合實時的數據分析和智能化處理,也更加高效、安全。

  根據產業鏈不同層次,6家聯盟創始成員單位有著不同定位,分別分擔行業應用域、數據域、網絡鏈接、傳感、芯片、工業制造。除此之外,目前為止一共發展了62家聯盟成員單位。

  邊緣計算產業聯盟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所長于海斌指出:“中國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兩化融合、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對ICT與OT的融合提出了迫切的需求,而邊緣計算是ICT與OT融合的支撐與使能技術,產業發展將進入重要機遇期。工業自動化技術體系將從分層架構、信息孤島向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分析架構演進,而邊緣計算將是實現分布式自治控制工業自動化架構的重要支撐。

  總結:

  多年來,物聯網經歷了從最初的概念化階段到熱炒階段,再到現如今的培育階段,其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技術更是數不勝數,工業物聯網、智能家居、車聯網、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等都是物聯網在垂直領域的熱門應用。在經歷了2015年的摸索與困頓之后,2016年的物聯網行業注定不平凡,科技圈無數的購并其最終目的幾乎都是圍繞著物聯網來進行的,交易的數額也在不斷地被刷新。

  目前來看,全球的經濟不景氣,這就急需新的技術和模式來帶動經濟的發展。MEMS、5G、低功耗廣域網絡、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邊緣計算、霧計算等,都與物聯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現階段由于和物聯網相關的技術還在不斷地革新,因此物聯網的一些定義還沒有定型,整體來看,物聯網行業還處于動蕩的發展階段。

  曾經有人說,物聯網市場將是一個比互聯網大10000倍的市場,在小編看來這種說法一點也不過分。在過去,我們的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互聯網)是獨立發展的,現如今要將這兩者融合起來,這將是一個很大的跨越,將造福全人類。然而,物聯網的安全問題卻始終是物聯網落地的最大障礙,相信通過業界人士的共同努力總會找到一個解決的良策,2017,物聯網又將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呢?

  行業的進步需要我們共同推動!以上內容綜合了各大物聯網行業站點的新聞報道,在此表示感謝!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