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手機支付的未來,是 NFC還是二維碼?

作者:本站收錄
來源:知乎日報
日期:2017-01-05 09:03:01
摘要:手機支付 / 移動支付 / 移動電子商務 / 手機錢包 /……這些詞印象里是在 2007 年左右在國內被吵熱,大約在 2012 年左右被新炒熱的“大數據”、“云”這些光芒四射的新詞蓋了風頭,之后消逝在主流媒體,偶然也冒頭但相對低迷。

  手機支付的發展要經歷三天。

  第一天,大地上什么都沒有,大家都在說海東邊的那個小島上,有一種神奇的光明叫 NFC,眾人一直討論到傍晚夕陽下山,天黑了,不甘心黑暗的人終于摸索著燃起了 NFC 的火堆,那是一些看好“錢途”的人們在夜晚里點起的,而且時不時火堆旁會出現政府和國企大佬的身影,他們間或扔下一個大木棍,火一下子旺了一下,但很快又回歸正常,臨近清晨,黑暗里已出現了許多 NFC 的火堆,但都燃不大。

  第二天,黎明已經到來,新升的光明叫二維碼,但那群人還在繼續圍 NFC 著的火堆,堅信 NFC 不死,這時從西方來了一個人帶來一個新的 NFC 火苗—— ApplePay,它很酷,燃燒著一種具有中華特色的薪柴——X 格,少數衣著光鮮的人們開始朝他聚攏,他們甚至不愿意正視已經大亮的白天,寧要火堆的溫暖,漸漸的從前建立的一個個 NFC 火堆也跟著旺起來了。大白天里,很多人聚在火堆前,其中有些人是知道火堆可以烹飪他們的珍饈,而其他的為了什么,可能連他們自己也不清楚。

  第三天,還沒有到來。

  ApplePay 可以走多遠

  作為一個手機支付行業的從業者,談一點想法。

  手機支付已是第二輪翻炒

  手機支付 / 移動支付 / 移動電子商務 / 手機錢包 /……這些詞印象里是在 2007 年左右在國內被吵熱,大約在 2012 年左右被新炒熱的“大數據”、“云”這些光芒四射的新詞蓋了風頭,之后消逝在主流媒體,偶然也冒頭但相對低迷。

  雖然不在風口浪尖,但幾個頂級的互聯網企業近年已經星火燎原,潛移默化的推進,現在到處都是支付寶嘀一下,從用戶側感覺不像是顛覆式的創新,其實手機支付體系在中國已經完全發展成熟。

  刷支付寶刷微信,感覺體驗和刷公交卡差不多,但支撐這套體系的系統遠比公交卡系統要龐大、復雜、精密、完善,筆者曾經在 2009 年寫過一篇文章——《基于 4P 和 4C 的移動支付體系的構建》,描述了一個企業如何搭建手機支付平臺——涵蓋手機錢包(主要以 NFC 射頻通信為核心,以二維碼通信為輔)、B2C 商城、后臺賬戶、訂單系統等等一系列的框架,而且設計了各種信息通道和客戶界面,文章更著重在市場營銷方面,當時還很有前瞻性,今天除了 NFC 鏈條其他已經基本實現了,文章講到的類似內容目前在互聯網上已經一搜一把,耳熟能詳熟視有睹了。

  但為什么筆者當時沒有去拿著這文章忽悠 VC 創業呢,這就是今天要說的兩個話題:NFC 與二維碼的技術之爭、體制之爭,這兩個話題很難拆分講,會有交疊,總的結論是眼下 NFC 已經不是二維碼的對手。

  手機支付與二維碼的技術之爭

  ApplePay 是個貌似高 X 格的話題,因此會有很多人關注,但其實技術上沒有什么新東西。很多大神科普了基礎知識,特別是技術方面的知識,因此筆者就不冗述。在支付領域,NFC 技術和二維碼技術只是在前端的近場支付技術不同,后臺的技術完全是一樣的,兩者的技術之爭也就在前端。

  為什么中國人一直覺得 NFC 靠譜,是因為在一衣帶水的日本 NFC 的確發展的很好,日本在二十一世界之初,由 DOCOMO 等公司推動的 13.56M 手機射頻支付就已全面應用,到處都是嘀一下就可以用銀行卡消費,那曾經是中國電信運營商和金融企業的夢想——把銀行卡數據放入手機里,嘀一下就 OK(還分近場消費和遠程消費),但是和很多產業一樣,人家做的好好的范本,到了中國就不一樣了。

  NFC 大約在 2008 年左右在國內開啟了動作,但也一波三折,開端應該是中國移動在做出了一系列手機支付創新之后(如 2008 年廣州推出的手機地鐵票),于 2009 年正式提出全面推進手機近場支付,使用 2.4G 通信頻率。

  中移動有自己的算盤,因為 SIM 卡需要如此高的頻率才能穿透手機背殼,而 SIM 卡是運營商把控支付市場的唯一抓手,因此必須要讓 SIM 卡來做通信和信息載體。

  這種模式在技術上與公交系統、金融行業智能 IC 卡 13.56M 采用的通信頻率不同,在商務上通過 SIM 來把控市場也完全不符合后兩者的利益,但因為中國移動運營商強勢的地位,控制著手機市場,又財大氣粗到處建立消費環境,因此 2.4G 在一片質疑中也茍延殘喘了近 2 年之久,在此期間中國移動灑下巨款采購了海量的射頻 SIM 卡,改造了海量的讀取設備,在各地的近場支付市場沖殺騰挪,也出現過一些突破,但終沒有走多遠。

  在喧囂了兩年之后,因為各種技術、政策、人事等原因,2.4G 在一片噓聲中走下了舞臺。但這一波折,葬送了中國 NFC 發展最好的時間窗口。在這兩年時間,二維碼因為各方面條件的成熟迅速興起,造成了 NFC 的沒落。

  (一)智能手機的攝像頭精度改變了競爭格局

  在 2009 年之前,手機的攝像頭像素還達不到識別二維碼的精度,這時的二維碼交互必須使用專用的識別設備,國內也有一些專門的公司承接此類業務,但當時二維碼近場通信并未成為主流。

  當時手機要和近場的 ATM、POS 等設備交互必須使用射頻,日本 NFC 發展壯大就是在攝像頭還沒有提高精度之前就已成勢,大勢已成,二維碼再進入的是一個成熟的市場,客戶已經習慣了 NFC,消費習慣不是那么容易替代。

  但在 2011 年的中國,基礎條件就不一樣了,此時智能機大行其道,其攝像頭的精度大大提高,智能機的各種 APP 也都可以隨意的在手機界面生成二維碼,既能拍又能做,一個手機就全搞定了。

  在國內市場上,阿里巴巴的支付寶、騰訊的微信的已成氣候,在線上支付賺的盆滿缽滿之時,兩家也急欲插手近場支付領域,二維碼用手機掃一下就可以讀取,同時智能手機可以隨時生成二維碼,如此高效簡單,很容易就被兩家看上。

  (二)終端設備改造缺乏強有力的推動者

  二維碼的簡單,更體現在對現有支付系統的升級上。NFC 要求老的 POS 機具有射頻功能,因此要么花錢改,要么換新的。面向全國市場,這筆錢用巨款二字不足以形容。

  金融業在很早之前就推行了 13.56M 的金融 IC 卡,即可以嘀的銀行卡,同時對 POS 等收銀設備進行了升級改造,這些機器可以直接為 NFC 所用,覆蓋了國內的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但覆蓋面不高,但 POS 機銀行和銀聯大佬們的,自己的東西自己花錢也就改了??蛇@只是金融消費 POS,還有很多公交 POS(公交 POS 是近場支付的使用率最高的設備)、校園 POS 等等,這些設備的更改,就沒有財大氣粗的爸爸了。曾經中國移動做了一回爸爸,但是爸爸走錯了路,灑了那么多錢連個響都沒聽到,最后鳴金收兵,市場上就再難找到這樣的了。

  沒有讀取設備,漫天都是 NFC 手機也無用武之地。

  說回改造的 POS 的使用,因為嘀卡支付的消費習慣遠沒有培養起來,因此早年改造的 POS 使用極少,甚至連很多商家都不會用,POS 機操作的菜單本就復雜,NFC 又有個近場支付有個在線支付,就這 8 個字操作員就蒙了,同時便利店人員更換率高,就算培訓了人一換也就不會用了,這些設備也就放在那里老化。

  設備改造門檻,幾乎成為了 NFC 發展的長江天塹。

  而蓬勃發展的二維碼就不同,幾乎對現有的終端設備不需要做任何更改,大家今天普遍看到的是在便利店里,售貨員拿著讀條碼機嘀一下就 OK,這對比 NFC 簡直太便宜、太容易,售貨員幾乎不用培訓。

  可能有人會說二維碼的安全性,其實也簡單,刷二維碼的時候輸入一個密碼,或者短信收一個密碼,這樣就基本上把危險降到很低了。返過來說,NFC 使用的 RFID 算法也不是不能破解的,所以兩者在安全性上并沒有太大的差別。

  因此短短兩年,二維碼就這樣輕易的把 NFC 替代了,客戶的消費習慣培養起來,再想用同質化甚至更復雜的操作去替換,談何容易,而且客戶還要換 NFC 手機, 預置銀行卡,設置一堆的密碼,即便如 ApplePay 這樣的神器,很多人也是抱著玩的心態去試的,或者被銀行推銷的,這和普及根本不是一回事。

  手機支付與二維碼的體制之爭

  技術之爭 NFC 已輸,但技術只是面上的,二維碼和 NFC 的背后競爭才是較量的核心。兩者的競爭實質上是移動互聯網巨頭和國內金融國企、通信國企、手機廠商、地方政府引領的軟硬件產業鏈之爭。

  二維碼的支撐體系甚至稱不上產業鏈,因為從手機界面到后臺系統的開發運營幾乎都被移動互聯網企業自家包攬了,而且與金融企業和商家的對接也是移動互聯網企業自己負責的(也有少量的代理公司),所以企業對整個系統的把控性極高,可以充分的應對市場競爭。NFC 則不同。

  NFC 這么一個比二維碼要貴很多的小模塊,因為牽涉到硬件,是一個更復雜的小系統。同樣的用戶體驗下,NFC 需要更精益求精,這需要整個 NFC 產業鏈上下游的通力合作,而目前這個鏈條目前看來并不健康。

  技術常常不是問題,問題的根本在于商業模式??v觀整個產業鏈,產業鏈上的國企、手機廠商、地方政府都沒有視此為生命線的利益驅動,而基于共贏的推動才會催生產業的成熟。

  (一)大型國企動力不足

  國內的大型國企幾乎都在做互聯網,但是誰能說出來幾個有名的產品呢,有的銀行連自己的手機客戶端都做不好,你用過銀聯的客戶端嗎?那 NFC 呢?NFC 牽涉到金融支付和手機硬件,想想這兩個行業里都是超級巨頭,站在這些巨頭的角度,先把下面的問題想清楚。

  移動支付是他們的生命線嗎?銀行的生命線是什么?運營商的生命線是什么?手機支付對他們來說在企業發展算什么?構建移動支付體系需要大量的系統建設和技術開發,巨頭國企有這樣的開發團隊嗎?開發合作商與他們合作為了什么?NFC 應該不是巨頭國企生死攸關的系統,那誰來推動精益求精?不精益求精這事情能做大做強嗎?

  筆者幾年前曾有一次機會和騰訊財付通的管理團隊吃過一次飯,席間那邊說國企在互聯網市場不可能和騰訊競爭,他們周邊圍著那么多等飯吃的軟件廠家,我們可以讓技術團隊一周加班加點開發出一個新產品,他們一個星期估計還定不出來讓誰來代工,我們一直有技術積累越做越好,他們的開發合作商只為了收益能做好產品么,怎么和我們斗。

  是啊,國企是 NFC 產業鏈上的推動機,動力都有問題,如何能運轉好。

  但 NFC 也不是必然動力不足,這些巨頭里有一家與眾不同,那就是銀聯,筆者也有幸和銀聯的高層有過幾次接觸,在 2008 年的時候他們認為支付寶就是小孩子過家家,不弄死它是因為懶得動,到了 2013 年就開始緊張了,的確支付寶、財付通這些公司搶占了銀聯的蛋糕而且還有取代之勢。基于 NFC 的移動支付是眼下是銀聯的生死之戰,這是它現在和未來的生命線,所以在 NFC 在推動力上銀聯唯一可以依靠的大佬,銀聯強則 NFC 還有生存的希望,銀聯未來必須借助 ApplePay 在 POS 機具上大量的投入并著力育市場??墒恰伴W付”出現了這么久,有幾個人用過,銀聯并不像銀行那樣有細化到鄉村的分公司營銷網絡,在推廣上可能還要找人行或者銀監會這樣的爹地來壓銀行,可銀行難道不想推自己的 APP 鋪自己的 POS?這樣動力又分散了,可能還會相互抵消。

  另外,或許銀聯、銀行會大力推優惠補貼來培育用戶習慣,學阿里巴巴咋下 N 多億,但現在的氛圍國企能這么做嗎?

  NFC 發展動力幾許還很撲朔。

  (二)手機廠商誰可以挑大梁

  ApplePay 很炫酷,蘋果全球頂級的技術公司,但在中國的手機支付產業鏈條中,蘋果也只是一個手機廠商而已,他那顆通吃產業鏈的貪婪之心在中國的市場環境里舉步維艱,中國監管之嚴,Google 的前車之鑒還未走遠,Uber 的痛苦也歷歷在目,想動銀行、銀聯和通信國企的蛋糕絕非易事,想在國內發展成騰訊、阿里巴巴那樣的無孔不入的生態公司更是幾無可能。所以蘋果目前也就只有賣賣手機,與金融企業合作抽抽傭金,在人家的碗里啪啦一點。

  但就這一點也給了無數的手機廠商以希望。

  NFC 目前在主流手機里早已經是標配,而且各大銀行也早已推出了基于 NFC 的服務,這個技術門檻幾乎為零,只是一直沒有人做起來,蘋果的進入給了眾廠商一個新的刺激,相信很快就會有 XXPay 跟進,然后在銷售價格里如果有 NFC 就貴上那么一點,廠家有的賺當然開心。但像蘋果一樣負責任的廠家是很稀少的,, 大多數廠家還是以銷售為目標,所以 NFC 機型多了會是好事么?NFC 機型多了沒應用不還是一個空架子?很快就會聽到下面的對話:

  ——你銀行的 APP 和我們的手機 NFC 功能不適配?和我廠商有什么關系,你找人開發調試啊?不行給你換臺。

  ——客戶投訴?我這里都是技術和銷售,沒那么多人處理 NFC 客服,你們自己搞吧。

  機型越多,攤子越大,服務越差,手機廠商的水平良莠不齊,而且互相掐架,大家各做各的應用,最后很可能是 XXPay 都掛了,剩下的就只有 ApplePay、或者三星 Pay 加上小米 Pay。

  移動互聯網產品最講用戶體驗,客戶煩透了就拿腳投票了。

  (三)軟硬件產業鏈廠家還要大浪淘沙

  這些游走在產業鏈上里軟硬件廠家,應該是 NFC 產業鏈叫的最多的,也是最沒博弈力量的,但卻是藍海里最嗜利的小蝦小蟹。

  不少企業早年前就看到了東瀛的 NFC 商機,跟著運營商下了水,砸了成本招了開發,可卻總是起不來,也想過轉二維碼,但是那點小開發量和 NFC 不能比,可能還是喊的不夠,繼續高呼 NFC 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然后你就看到網上不斷的有 NFC 的新聞冒出來,今天又出了一個系統,明天又多了一個產品,稀稀拉拉的一片光明但沒有一個成氣候。

  今天出了 ApplePay,估計就會有這樣的對話了:蘋果公司都支持了,XX 總你要跟上啊,這是工作亮點呢,你們沒有技術我有啊,你沒有系統我建啊,你沒有人才我培訓啊,簽個合同我來幫你們搞。

  就這樣這些廠商今年又有收成了,把之前弄的系統改改貼貼給金主發過去,躺著把錢賺了,可 NFC 支付系統不是搭積木過家家,那是財務系統,系統復雜標準高, 這些要廠家都是為了賺錢的,能做好么。但人家都想清楚了,金主有核心的業務要忙,這個新東西能跑著就行了,用戶用的好不好更不是廠商要操心的。

  叫的最高,得利最大,但叫的高也可以理解為響水不開或者半瓶水咣當,也就是趙本山說的大忽悠。NFC 市場目前還有太多的投機者,還需要時間大浪淘沙。

  縱觀整個 NFC 的鏈條,目前看不到太多健康的地方,蘋果傍上銀聯走通了一條路并不意味著整個產業鏈成熟了(畢竟 iPhone 用戶只是中國手機用戶中很小的子集,和微信、支付寶也遠不能比),眼下 NFC 鏈條各成員的利益還很難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實現共贏。當然很多人可以說在國內做點事情哪有那么容易,都健健康康的就不用奮斗了,這話對,所以兩家互聯網巨頭看大家碰了一頭包,就摸索出了二維碼這條平行的鏈條,而且不碰公交,不改 ATM/POS 機,自己開發 APP 自己搭系統自己談商家,精益求精就成了,賺點小額消費的傭金和沈淀資金的收益,小日子也過的很好。

  NFC 的路前面還有很多山,但仍不乏愚公(或者假裝的愚公),這樣看來,蘋果的確是一個讓人尊敬的公司。

  筆者對 NFC 手機支付不看好,至少眼下不是二維碼的對手,無論從成本投入還是市場培育,但是 NFC 畢竟是未來近場通信的主流方向,而且還有銀聯在為了生死存亡而戰,或許蘋果進入后會在中國的 NFC 支付市場上帶領一些公司一同踏出一條血路,后來的人沿著他的腳印走就好了,但這條路踏出來要時間,而且時間應該很長,我們需要等著蘋果走出來,或者退出去。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