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海爾正式發布COSMO平臺,世界智能制造將要去哪?

作者:王均
來源:中華網投資
日期:2017-02-22 16:31:48
摘要:2月21日,就在2017工業互聯網峰會上,海爾COSMO平臺正式發布并對外提供社會化服務,這是中國首個也是最大的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簡單來說,它是一個解決用戶和工廠可交互、參與定制的全流程的平臺,也就是用戶可以向工廠直接發出請求,讓他生產自己想要的產品。這倒是給了我們巨大的想象空間,那這個全流程、全要素、全周期的平臺為何要這樣做,到底能否引起驚濤駭浪,恐怕是我們現在最為關心的。
關鍵詞:智能家電

  2月21日,就在2017工業互聯網峰會上,海爾COSMO平臺正式發布并對外提供社會化服務,這是中國首個也是最大的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簡單來說,它是一個解決用戶和工廠可交互、參與定制的全流程的平臺,也就是用戶可以向工廠直接發出請求,讓他生產自己想要的產品。這倒是給了我們巨大的想象空間,那這個全流程、全要素、全周期的平臺為何要這樣做,到底能否引起驚濤駭浪,恐怕是我們現在最為關心的。

  

  萬眾矚目,COSMO平臺這時發布,時間剛剛好

  假如說,我們贊同一行業人士評價的“海爾工業互聯網平臺COSMO的問世,意味著一個屬于中國智能制造標準化、規范化的時代大幕已經拉開”,我們就有必要了解COSMO平臺的推出實際上是多重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就如我們歷史課上問到的“為什么會有毛澤東”,歷史老師告訴我們:時代需要!

  1、全球工業制造升級,中國需走出自己的路

  按照全球智能制造發展指數報告(2016)數據,中國位列全球排位智能制造發展的第二方陣,排在美國、德國、日本之后。而隨著世界正迎來一輪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美國的GE和德國的西門子作為發達國家智能制造的代表,已經開始探索開放共享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分別推出了Predix、MindSphere平臺,來構建互聯網生態體系。但中國的制造企業發展水平層次不齊,智能化和自動化的程度也不同,如要彎道超車,就得走一條差異化路徑,構建起可以跨產業,在生態層面上相互聯接和協同的平臺,通過用戶需求驅動的模式創新(供給側改革)來帶動企業的軟硬升級。

  所幸,區別于美國由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德國由工業化帶動信息化,也不是簡單的機器換人,COSMO是在互聯工廠模式的核心基礎上,企業可以迅速復制海爾互聯工廠現有的成果,幫助企業快速向大規模定制轉型,并縮小了與其他先進國家在品牌塑造、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完成中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身。

  

  2、政策紅利,海爾未雨先綢繆

  從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聯合制定了《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到《到2020年傳統制造業重點領域將基本實現數字化制造》,再到《智能制造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五年內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制造》,一路走來,對于智能制造,國家一直釋放著政策紅利。

  而且大數據應用正在加速改變制造產業的生產模式和產業形態,還好海爾未雨綢繆,早在工業4.0提出之前,海爾就在生產制造上進行探索,2011年開始,海爾便謀劃建設數字化互聯工廠。2016年12月29日, 海爾基于用戶全流程最佳體驗的互聯工廠生態圈建設榮獲“第23屆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可算是對海爾在智能制造探索的重大見證。而這次COSMO平臺的發布和亮相,作為中國首個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也具有重大意義:一是率先完成了《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企業落地,為中國制造的智能化轉型立方向、定標準,加速中國工業4.0的落地;二是成功打通了長期以來橫在制造工廠與用戶之間的那堵厚墻,讓用戶成為“產消者”,加速“產消合一”,完成供給側改革。

  3、混亂無序的行業現狀,亟待升級突破

  眾所周知,中國制造智能化轉型過程中,一直面臨著諸多問題,其中標準不統一、方向不清晰、手段和模式混亂無序等表現突出,為解決這些問題,整個行業都在絞盡腦汁。

  作為行業的領頭羊,海爾COSMO平臺,實際搭建了一個集成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服務平臺,并首次提出了中國智能制造的五大標準:開放、互聯、柔性、智能和可視,這相當于中國企業智能制造的指南和落地標準。

  

  三個信號,COSMO平臺讓我們看到智能制造未來走向

  更為重要的是,海爾COSMO平臺在為智能制造提供標準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整個智能制造的發展方向,這至少有三:

  1、用體驗經濟真正取代產品經濟

  美國作家約瑟夫?佩恩在《體驗經濟》一書中提出,“商品是有形的,服務是無形的,而創造出的體驗是令人難忘的”。但我們傳統的產品經濟是以企業為中心的供需分離,消費者并不能參與到背后的研發、設計以及生產過程中去,只能被動地接受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產品,“供需錯配”司空見慣。

  而COSMO平臺以及其模塊最大的特點便是零距離,海爾為用戶提供系統的智慧生活解決方案,并且用戶可以通過各種智能終端看到并參與到從產品定制到研發、生產一直到服務的全過程,通過滿足用戶全流程最佳體驗。這也是海爾的目標“開放與透明的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從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定制的轉變

  如今,海爾已建成8大互聯工廠,能夠為行業在前端生產制造環節提供先進樣本支持。同時,海爾還牽頭成立了行業第一家工業智能研究院以及全球家電業首個智能制造創新聯盟,向整個行業輸出制造的標準和模式。此外,海爾還發布了眾創匯和海達源兩大模塊升級版。用戶通過手機端即可與來自全球的設計師、優秀資源進行交互,滿足定制需求。海達源則打破了傳統的采購模式,建立起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生態圈,幫助更多第三方資源復制智能制造體系,實現生態圈的共創共贏。

  這樣,通過COSMO平臺,用戶的個性化定制需求就得以滿足,平臺這種無縫對接也完成了虛擬設計和實體制造的全面融合。據了解,自15年第二季度開始,海爾互聯工廠定制量實現了季度環比連續翻番,這不只是海爾的好消息,更是行業的新方向。

  3、構建誠信工業新生態:以用戶為中心的社群生態經濟

  在工業4.0時代,各國工業的競爭已經由工業能力的競爭轉變為工業模式和工業理念的競爭,制造企業間的競爭也不再是零和博弈,而應該通過構建共創共贏生態圈實現各方共贏。

  實際上,支撐COSMO的是海爾的互聯工廠模式,而海爾互聯工廠已不是一個工廠的概念,而是一個生態系統。作為最早開始智能制造轉型的企業之一,海爾將用戶、研發資源、供應商和創客整合到一個共創共贏生態圈中來,借助前期交互平臺實現與終端用戶需求的無縫對接,并通過開放平臺整合全球資源,比如海爾也可以接受外部第三方的參與,讓大量外部資源方可以享受到海爾互聯工廠的智能制造服務同時,還可以通過共創共贏的生態架構,獲得新的發展和價值回報。

  這樣一個生態就形式了以用戶和社群經濟為中心的誠信工業新生態,并表現出明顯的四大先進性:1、開放,無論是架構、接口還是業務,都支持平臺跨行業;2、分布式,這樣橫向可無限擴展;3、模塊化微服務,支持應用的快速配置和部署;4、物聯,支持工業級別數據流式在線分析、實時預測響應、資源分布式調度。

  這就實現了將互聯工廠簡化、軟化、云化,從而可幫助企業快速向大規模定制轉型,這不只是一種生產力的革新,更是對原有生產關系的變革。

  總之,海爾COSMO平臺的搭建,將領先的、優秀的制造模式迅速復制,秉承著“大美之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理念,讓中國制造企業可以與全球頂級資源合作,將加速中國制造走向全球智造的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