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緊盯”物聯網謀轉型
回到家,用手機打開空調,控制家里的光源、電器,利用物聯網系統還可以接收居家防災防盜的重要告警。昨日,臺北2017智慧城市展開幕,記者看到了大量這類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展品,未來大數據、物聯網將更多改變現實,讓人們的生活更便利。
既改變生活也改進工作
臺北2017智慧城市展21日起至24日于南港展覽館展出,今年以“應用物聯網建設智能城市”為主題。在展覽舉行首日,記者在現場看到了大量有趣的展品。大數據、物聯網不僅出現在家庭,在企業運營與城市管理上,本次展覽上也出現了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展品——
工作收取大量名片,如何存檔、分類讓用戶頭疼。“1秒交換名片”是一款智能識別證,大小約與名片尺寸相同,厚約1厘米,雙方只需靠近、按下交換鍵,短短1秒鐘便可成功交換電子名片,不僅省下名片建檔的麻煩,同時減少紙張的使用,既環保又智能。
而開篇所述的物聯網智能系統,是一款名為“智慧家庭eHome”的產品,利用這款產品,手機基本上可以控制家里的一切,包括燈光、電器等。如回家前幾分鐘用手機打開空調,不必忍受屋內酷熱;進門前手機開燈,進門亮堂堂。據說這款eHome系統,臺灣已經有12000個家庭使用。
“人潮客群分析平臺”可以統計分析指定時間及區域的人潮,并能追蹤外來旅客的觀光路線;搭配旅客的大數據信息,更易將人潮轉換為“錢潮”。
“輿情分析平臺”利用大數據搜集及分析技術進行網絡大量言論的整合、分析,可快速掌握社交網絡的言論內容、網友的情緒反應及關鍵議題的發酵情形。
“O2O智慧營銷”具有門店人流分析、客戶推薦分析、營銷活動管理、行動應用等服務功能,利用實時數據顯示、分析,可以讓店家更輕松掌握事務數據,也對消費者進行個人化的商品推薦。
“ITS交通大數據服務”運用eTag與移動網絡技術,進行道路交通的車流探測、運輸旅次人流分析,不僅提供交通疏導所需的紅綠燈參數,也可以分析民眾的交通、學習、休閑旅游、購物、商務活動等運輸旅次規模以及活動時間等交通行為大數據,提供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關鍵決策信息。另外,只需要下載一款APP,即可隨時關注各處交通狀況,提前規劃路線避開擁堵的道路。
產業轉型需廠商調整心態
被譽為臺灣電腦界教父的宏碁集團主要創始人、前董事長施振榮,今年成為智慧城市展覽的有力推動者。接受媒體訪問時談到臺灣發展智慧城市,施振榮表示,面對應用層面廣泛的智能城市發展契機,不僅將是臺灣產業轉型的最佳機會,也需廠商調整心態。他說,臺灣資通訊產業習慣多量少樣的生產方式,但智能城市產品服務,具有少量多樣特性,掌握發展智慧城市商機,除了軟硬件高度整合,更需要符合當地需求的營運模式。
施振榮指出,以往產品銷售重視質量和售后服務等,但提供智能城市服務的營運模式,要考驗業者提供服務的成熟度。施振榮認為,人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幸福生活,就是智慧城市需要探索的目標。
昨日開幕式上,臺北市計算機公會理事長童子賢介紹,臺灣非常重視智慧城市打造,政府和民間都希望通過此次轉型,讓臺灣成為智慧城市的基地。據悉,今年臺北智慧城市展全球有200個廠商參展,規模比去年提高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