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牽手比亞迪 是為布局物聯網?
特斯拉仰仗鈷酸鋰小電池提供的強悍動力,以及硅谷賦予的互聯網科技光環而一騎絕塵,這廂比亞迪的磷酸鐵鋰雖然更為安全和實惠,卻找不到為比亞迪秦和E6們提供發聲的通道。

制造業的巨擘們,無不紛紛在健碩的肌肉外面穿上互聯網服務的外衣,以看似妥協的姿態,向未來的科技市場滲透。
諸如中興和比亞迪,身居國產通信和新能源汽車兩個領域的制造大佬地位,如今已經開始在未來的物聯網、車聯網領域層層布局和推進。
8月26日,比亞迪“唐戰番邦”活動在中興通訊深圳總部開幕,中興AXON天機將和比亞迪唐創造智能科技領域的新未來,實現智能控制時代手機終端與新能源汽車的智慧連接。
硬漢“服軟”
中興通訊和比亞迪的相似之處在于,同樣是地處廣東的民族制造企業,也都是具備全球化發展格局的國際型企業,但同時也是在制造產業由被動的供應角色向主動的服務角色轉換大潮中,步伐較為緩慢的。
特斯拉仰仗鈷酸鋰小電池提供的強悍動力,以及硅谷賦予的互聯網科技光環而一騎絕塵,這廂比亞迪的磷酸鐵鋰雖然更為安全和實惠,卻找不到為比亞迪秦和E6們提供發聲的通道。
如今上汽、北汽紛紛攜手阿里巴巴和樂視,搭載上互聯網汽車的快車,而比亞迪依然在工匠角色上盤桓。比亞迪2015年半年度報告指出,該企業今年上半年汽車及相關產品業務的收入約為177.29億元,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約59.76億元,同比增長約1.2倍,占本集團總收入的比例增至18.92%。
雖然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的理念普及,以及底層市場的滲透上做得相當扎實,但是互聯網終端產業的成熟,帶來的是整個數字虛擬服務的爆發,強烈的輸出需求下,有智能設計和系統加持過的汽車顯然更為吃香。
比亞迪結盟中興通訊,正是要借助后者在智能終端覆蓋、車聯網技術等資源,擁抱柔性的互聯網基因。
據悉,為提升智能操控性能,彰顯比亞迪唐這一移動平臺的智能化體驗,用戶可以借助安裝了比亞迪APP的中興AXON天機,體驗遙控智能開鎖、遠程啟動車內空調及遠程駕駛、智能語音導航等高智能化應用。此外,隨著合作的深入,雙方還可能在更多的前沿技術上進行互補。
6月份有報道稱,中興通訊等企業數年前已著手研發大功率無線充電技術,并已與國內車企和公交公司開展合作,而比亞迪在公交市場同樣有廣泛涉足,雙方如果能把握住未來智能汽車的充電基礎設施,相比于如今梭鏢林立的車聯網平臺來說,無疑具備更強的話語權。
中興的物聯網布局
7月初,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終端CEO曾學忠就曾在全球分析師大會上提出,中興將在SMART+戰略指導下,堅持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生態創新,將智能產品拓展到汽車產業等諸多領域,使得汽車駕駛體驗更智能、更安全、更環保。
曾學忠介紹稱,中興終端將以用戶為中心,不再僅僅局限于運營商、硬件供應商和內容供應商等傳統合作伙伴,還將與家電、汽車、醫院、政企等其他行業品牌等進行跨行業合作,以傳統服務與創新服務相結合的方式,釋放產品和解決方案的一切可能。
今年年初,中興與中移動的即時通訊計劃浮出水面,在這份有管道推動的通信革新藍圖下,中興憑借底層的通信系統和終端技術支持,在智慧客廳中的統籌角色非常明顯。
曾學忠認為,未來手機將成為萬物互聯的核心,在未來的生活中,家庭、汽車、智能汽車、智能硬件等讓每個人至少擁有5個聯網智能設備。
目前,中興在物聯網領域的布局早已開始,而與比亞迪的合作也是在車聯網領域的再進一城。
比亞迪唐是比亞迪新能源系列汽車中的高端品牌,以科技為核心有諸多智能體驗,產品以及產品背后的市場都能為移動技術提供比較理想的試驗場。中興以自身的終端技術,推進智能手機與新能源汽車的連接,使得“移動互聯、智能操控”的想象被不斷實現、刷新和改變。
物聯網時代拼得是軟硬平衡
物聯網早已成為國內互聯網企業的標配戰略。
前不久,微信開放八大智能硬件接入規范,實際上還是去年7月份接入智能硬件的戰略延伸,以微信和QQ等平臺,接入智能硬件是騰訊在物聯網領域的角逐資本;而阿里則通過云服務和眾籌平臺,大肆招攬開發者,這拼的是數據;百度以人工智能為技術權杖,搶奪各種交互入口,這憑的得技術。
而再看小米、樂視、360,雖然沒有BAT三巨頭的水電煤資本,但同樣在用戶、內容輸出、附加服務上分量十足。
物聯網的每一個參與者都有自己的優勢,但物聯網是一個要求從底層通信設施、到終端設備接入、再到云端數據處理全面兼顧的項目,只取其中一個環節,在早期的角逐中都難免左右難顧。
中興是一家云管端全部涉及的企業,而在曾學忠看來,物聯網的“引爆點”則是通信技術,也就是說,帶寬為終端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的廣闊空間。
今年8月11日,中興推出了業界第一款車載4G模塊,從手機和移動寬帶延伸而來的M2M模塊,廣泛應用到了短距離通信(WiFi、藍牙、ZigBee)所難以覆蓋到的移動支付、電力、車載、安防監控等新興領域。
在“十三五”規劃中對智慧城市投資將達8000億元,這其中中興通訊作為布局準5G技術最為積極的廠商之一,又擁有大量先進無線技術儲備及世界最多物聯網專利,有望率先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