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帶物聯網技術助力城市管理“補短板”
NB窄帶技術與之前基于GPRS、3G網絡的M2M等物聯網技術相比,最大的優勢是低功耗(即省電),“智能煙感報警器”所附帶的電池,安裝后可以正常工作5-10年,而之前的物聯網監控設備,在同樣使用電池的情況下只能工作幾周或幾個月。

最近,靜安區歷史保護建筑、舊里密集的石門二路街道“西王小區”100多戶居民,有望成為“智能煙感報警器”的首批用戶。這也是街道為社區居民,特別是居住條件相對較差的老房子居民人身安全著想,辦的一件實事。
省電、穿透力強、承載量大,成本低
在一個飛碟大小的圓盤上,“長著”一根小小的天線,當室內發生火警時,會在第一時間將警報傳輸到消防云平臺,幾乎在同時,屋主、物業或者消防專員的手機就會接到自動推送的語音報警電話,提醒發生了火警……這就是上海聯通與第三方消防監控服務提供商聯合開發、基于窄帶物聯網NB-IoT技術(簡稱NB窄帶物聯網技術)的“智能煙感報警器”。
負責此項業務的上海聯通物聯網運營中心專家沈洲博士告訴記者,利用物聯網技術進行城市公共安全的遠程監控,他們在2G時代就有許多成功的行業應用,比如“警務通”、“城管通”以及遠程抄表、遠程污水排放監測等等。隨著 NB-IoT技術的成熟,物聯網行業翻開新的一頁。NB窄帶技術與之前基于GPRS、3G網絡的M2M等物聯網技術相比,最大的優勢是低功耗(即省電),上文提及的“智能煙感報警器”所附帶的電池,安裝后可以正常工作5-10年,而之前的物聯網監控設備,在同樣使用電池的情況下只能工作幾周或幾個月;其次,信號穿透力強,俗稱比手機信號要“多穿一堵墻”,因此特別適合在室內應用;再次,它具有“高并發”(即承載量大)的特點。一個移動通信蜂窩小區使用NB窄帶技術后,能承載5萬個物聯網用戶,而傳統移動通信用戶的承載量僅為1000個。因此,它能滿足將來“人-物”、“物-物”的萬物互聯時代,物聯網設備井噴式發展需求。
最后,是它的低成本優勢。由于能耗低,且無需拉電源線、數據線,因此它的運維成本要比其他物聯網技術低。“這種智能煙感報警器,最適合布線困難的老舊小區、歷史保護建筑、農民工宿舍、商住混雜的辦公樓、城郊結合部的老舊居民點等消防安全隱患大的地方。”沈洲對記者說道。
路面停車的管理效率提高1倍
除了遠程消防監控,記者了解到,目前上海聯通還將NB-IoT這一技術用于路面停車的管理。
繼去年7月,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建成本市首個NB窄帶技術智能停車場之后,近期,類似的停車場又將出現在仁濟醫院南院門口的閔行浦馳路。據上海聯通專家介紹,浦馳路的路面停車場上,每一個車位的地面內,都被嵌入一塊“地磁”,車輛停到車位后,“地磁”就會將感應到的數據傳送到車輛管理人員手持的車檢器。車檢器是一個如同手持POS機般大小的設備,管理人員通過車檢器,能有效監管車位占用和用戶繳費情況。
據了解,傳統路邊停車,一個路面停車管理員只能有效管理15個路面車位,而采用基于NB-IoT車檢器的停車系統,可有效管理30-50個車位。而對于廣大駕車族來說,手機與這一系統聯網之后,半路上就可對醫院、學校、辦事機關等路面停車位緊張的單位是否有空位,提前做到心知肚明,繳費時也能明明白白,不挨宰。未來,這一系統還能實現移動支付,這對加快地面停車位的流轉速度也起到積極作用。
上海聯通率先開通NB-IoT網絡試點商用,在國內三大運營商中走到了前列。截至目前,上海聯通已經部署了800個移動通信基站,這一網絡也堪稱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NB-IoT公用網絡。“下一步,我們還打算將這一技術用于智能抄表、環境監控、智能制造、智慧交通、可穿戴設備等行業,促進傳統行業的信息化轉型,助力打造智慧城市,提升政府管理效率,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上海聯通有關負責人士對記者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