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農業物聯網應用加速 推進農業生產智能化發展

重慶市緊緊圍繞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任務,加快物聯網、大數據、空間信息、智能裝備等現代信息技術與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生產及農機作業的深度融合和應用,提升農業生產精準化、智能化水平?!笆濉逼陂g,全市農業物聯網生產智能化示范基地達到120個以上。
一、種植業生產智能化示范
加快物聯網、智能裝備等現代信息技術與種植業的全面深度融合,重點圍繞柑橘、茶葉、榨菜、辣椒等特色產業和糧油、蔬菜等特色種苗開展生產智能化應用,提高農業規?;⒕珳驶驮O施化水平。
在大田作物種植領域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精準灌溉、航空施藥和中小型植保機械等智能化技術和裝備。
在設施園藝種植領域大力推廣溫室環境監測、智能控制技術和裝備,重點加快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的推廣應用。
加強分品種溫室作物生長知識模型、閾值數據資源和知識庫系統的開發與應用,不斷優化作物的最佳生產控制方案。
到2020年,全市種植業生產智能化示范基地達到35個、智能化示范站點達到200個。
二、畜禽養殖生產智能化示范
加快物聯網、智能裝備等與畜禽養殖業的深度融合,以生豬、牛羊、家禽等主要畜禽品種規?;?、標準化養殖場站和種畜禽場站為重點,加強養殖環境監控、畜禽體征監測、精準飼喂、疾病自動診斷、廢棄物自動處理、智能養殖機器人、網絡聯合選育系統、智能擠奶撿蛋裝置、糞便無害化處理設施等信息技術和裝備與應用,提升設施養殖的自動化、智能化和精準化水平。
加強二維碼、射頻識別(RFID)等技術應用,構建含養殖、屠宰、流通等環節信息的畜禽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系統,實現從養殖源頭到零售終端的全鏈條追蹤,確保畜禽產品安全,加強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動物的監測預警,確保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疫病。
到2020年,全市畜牧業生產智能化示范基地達到35個以上、智能化示范場達500個以上。
三、漁業生產智能化示范
漁業生產智能化示范。面向全市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推進“互聯網+生態漁業”發展模式,大力推廣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水產養殖水體環境實時監控、餌料自動精準投喂、魚類病害監測預警等生產信息化技術,實現水產養殖的生產集約化、裝備工程化、測控精準化和管理智能化,顯著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
加強重大動物疫情疫病的智能化監測、自動化預警、科學化防控,構建新型水產動物防疫體系。
到2020年,全市漁業生產智能化應用示范基地達到30個以上、智能漁業養殖場100個以上。
四、農機智能化作業示范
順應高標準農田創建和農業規模生產的客觀需求,選擇20個以上優勢區域開展農機智能作業示范應用,促進互聯網與農機行業融合。
重點示范應用農機動態定位跟蹤及監控、智能設備協同與精準作業等信息化技術,借助農機車載智能終端、農機探測終端,構建基于物聯網應用的信息傳輸體系及數據資源體系。
實時開展農機作業需求與服務信息發布,推進實現農機作業優化排班、合理分配農機械和農機手資源、農機作業信息實時查詢與通訊調度。
應用定位導航和移動互聯技術,對農機作業位置和軌跡的實行動態跟蹤與監控,加強對農機作業人員身份、執業資格和技術水平等的信息識別與記錄,推進農機作業安全預警、安全事故自動報警與及時救援。
探索應用傳感、遙感或航拍技術,開展農機整地面積監控、深松質量監控,開展收割面積精確測量、產量及谷物品質水平空間分布監測,構建地塊產量和谷物品質水平空間分布圖,輔助決策農藝調控和品質調優。
到2020年,耕種與收獲農機智能作業示范點達到20個、覆蓋50﹪以上的區縣,基本建立農機智能作業數據資源體系,農機指揮調度與安全監理信息化程度明顯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