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無錫朝陽農貿市場首推移動支付 “智能農貿”將是大勢所趨

作者:袁曉嵐
來源:江南晚報
日期:2017-06-29 09:54:00
摘要:作為無錫最大的農貿市場,朝陽農貿市場自本月15日起首推移動支付業務,無論是買菜、肉還是水果,消費者只要“掃碼”就能完成支付,既避免了找零引發的糾紛,又不用擔心收到假幣,還提高了支付速度。不過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普及非現金支付的智能菜場將是大勢所趨。

  作為無錫最大的農貿市場,朝陽農貿市場自本月15日起首推移動支付業務,無論是買菜、肉還是水果,消費者只要“掃碼”就能完成支付,既避免了找零引發的糾紛,又不用擔心收到假幣,還提高了支付速度。然而,記者實地調查發現,該市場斥重金推出的智能電子支付系統運行一周多時間來,刷手機支付的每天只有100多單,即便是周末也不足200單,“馬大嫂”們仍習慣于現金支付。不過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普及非現金支付的智能菜場將是大勢所趨。

朝陽農貿市場首推移動支付 “智能農貿”將是大勢所趨

  現狀:電子支付以年輕人為主

  昨天一早,記者來到朝陽農貿市場,這里重復著日復一日的忙碌,與往常所不同的是,一些攤位的電子秤上張貼著可提供支付寶支付的二維碼。不僅如此,攤位前和市場出入口也都豎著這項電子支付業務的易拉寶。

  記者在市場一樓內轉了一圈后發現,水果交易區幾乎每個攤位都有統一的“電子支付”標識和二維碼,但面積最大的蔬菜交易區卻只有39號、42號、1號等幾個攤位可電子支付。

  記者在水果交易區停留短短10分鐘內,就有七八位客人進行了掃碼支付。“我每次來這里都要買幾百元的水果!”一位從洛社來市區辦事的消費者對此給了大大的贊。他說,現在出門誰還帶那么多現金啊,有了這個移動支付真正便捷很多。

  “今天就做了一筆18元的,就在你來之前!”39號的攤主告訴記者,市場統一采用的智能電子秤,除了以前就有的稱重、溯源等功能外,現在還加入了電子支付。但是推行該業務以來,每天最多10來位客人會掃碼支付,基本上都是年輕人,而支付的筆數和金額在日交易額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攤主坦言,該農貿市場的老年顧客占到大半,電子支付還是年輕人為主,但是年輕人逛菜場相對要少很多。在記者觀察的半小時中,前來買菜的除了兩位年輕人外,其余的都是老年人。但是兩位年輕人并未掃碼支付,而是直接付現金。“我身上特意備好零錢的!”一位小伙子如是說。而攤主也表示,買菜都是幾元十幾元的事,顧客也都習慣了現金支付,要推行電子支付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培養。在1號攤位前,記者觀察的半小時里,僅一位客人進行了掃碼支付。

  隨后,記者采訪了幾位消費者,得到的答案都是“年紀大了不會用”,“買水果習慣用手機付,買菜只有幾毛幾元的,還是付零錢便當”。從反饋來看,大多數老年人還是信賴“看得見摸得著”的現金支付。

  布點:首批試點50個攤位

  “目前才試運行10多天!”該市場負責人表示,雖然移動支付目前在其他領域已經很普及,但在菜場統一平臺進行支付還是比較新生的事物。在此前的調查摸底中,各攤主對安裝該系統的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之所以沒有一下子全部鋪開,一方面是考慮在實際運行中肯定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另一方面考慮到買菜群體的支付理念有一個轉變的過程,因此首批先在50個攤位試點。“在試點中發現問題全部解決后,再大范圍推開。”說起推行該業務的初衷,該負責人表示,用電子支付可以大大減少找零、假幣糾紛,以前此類糾紛是家常便飯。

  據該負責人介紹,與其他農貿市場由攤主自主引入電子支付所不同的是,朝陽農貿市場是首家由市場管理方主導安裝移動支付系統的菜場。該負責人表示,在蔬菜、水果、肉類、熟食、冷凍以及綜合區一共鋪了50個攤位,每個區布點的數量各有不同:水果區幾乎每個攤位都有,而蔬菜攤位只有幾家開通了移動支付,肉類一共才鋪了3個攤位。其中水果區的“支付點”是最多的,對此該負責人也坦言他們是“別有用心”:主要是考慮到購買水果的年輕人居多,水果的均價偏高,年輕人的購買力也相對較強。另一方面,水果區的經營戶年齡層也相對偏低,對電子支付的接受度更高。雙向接受度都高,使用的頻率也不會低,這樣更有利于在試運行階段發現問題,從而更加全面地解決問題,盡可能避免大范圍推開后出現“管理漏洞”。

  數據:水果支付交易占四分之一

  “從目前的移動支付數據不難看出,消費者的消費支付習慣正在改變,而且確實有移動支付的需求。”該農貿市場負責人坦言,從目前10多天的數據顯示,還是年輕人用得比較多。6月15日以來,每天支付的筆數在逐步增長,周六、周日要多一點,其中年輕人相對多一些。

  結合顧客入場的時間和數據庫分析不難看出:上午的客流主要以老年人為主,而老年群體對移動支付的接受度還不是特別高,到了下午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買菜大軍”,支付的筆數和金額也明顯上升。“中午12點后,市場周邊一些單位的年輕人也會趁休息時候來買菜,因此下午的客流要占到全天的三分之二。”她介紹說,周一到周五每天的移動支付約有100筆,周末隨著客流的增長明顯要多,24、25日兩天分別達到160、180筆的流水,到了周一(26日)則又回落到120筆了。“不過,比剛啟用的前幾天相比,這兩天的數據正穩步升高。”她告訴記者,水果區的交易數達到整個市場的四分之一,每天大概有30多筆。這可能一方面跟水果區收付雙方年輕化有關,另一方面該區域幾乎所有攤位都納入移動支付范圍。

  “客人支付的菜錢直接到攤主銀行卡,但在系統后臺會留下支付的流水數據!”該負責人表示,隨著移動支付的試運行,目前該系統已初見成效。她說,就在前幾天,一個顧客找到市場管理辦公室,表示操作失誤向同一攤位重復支付了3.9元菜錢,希望市場能查實追回其中一筆。“我立刻把平臺打開,一查流水,這位客人確實給那個攤位付了兩次。”帶著客人到攤主一說明情況,給攤主一看流水,攤主立馬將錢退還。顧客當場就給予了肯定:雖然只有幾元錢,可令她感受到這個平臺帶來的方便和智能。

  觀點:“智能農貿”將是大勢所趨

  雖然從全國一些已經推行電子支付的農貿市場的情況來看,效果都不太理想,但普及非現金支付的智能化菜市場將是未來的趨勢,這股洪流不可逆轉,“電子支付只是朝陽集團打造‘智能農貿’ 的其中一項內容。”朝陽農貿市場負責人表示,除了今年年初投用的“一攤一眼”新一代物聯網監控系統(本報有過報道)外,接下來還會以量身定做的“電子秤”為載體,探索打造全新的“四合一”智能平臺。從2001年開始,無錫作為商務部首批十個肉菜溯源試點城市,將朝陽列入溯源試點市場,農產品大市場和農貿市場實現了數據共享,實現了包括蔬菜、水果、家禽等所有農產品來源追溯全覆蓋。其在國內首創的電子秤全電子交易網絡結算模式,利用交易票據可清晰記錄農產品去向,也創新了農貿市場交易模式。

  按照市場未來的管理設想,會通過融合多功能“組合”搭建起大數據庫,不僅能進行大數據分析,還能結合下一步即將安裝推廣的智能電子秤,探索打造安全溯源、誠信計量、移動支付和后臺管理的“四合一”平臺。一方面方便對經營戶的管理,另一方面對消費者可溯源有所交代。“為了食品安全,溯源系統是未來市場重點要打造的。”她坦言,這對于今后打造經營戶誠信體系評價體系也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無論是微信還是支付寶,只要掃一個碼就能支付了!”她透露說,目前正在設計“朝陽模式”的支付系統,有了該系統,今后市民在朝陽農貿市場“一碼就能搞定菜籃子”。

  “未來將溯源、移動支付、誠信體系、二維碼掃描等多項功能融合在一起,以此打造支付平臺和經營戶誠信評價體系。”該負責人透露說,每臺電子秤預計投入高達七八千元,從電子秤端口,每天的數據都能上傳到市場的后臺。到下半年,整個市場近600個攤位將實現全覆蓋。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