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能量采集技術能否解決beacon供電之殤?
自從蘋果2013年推出了基于低功耗藍牙的通信協議ibeacon,而后Google也推出了基于低功耗藍壓技術的eddystone,國內涌現出一批beacon創業潮。基于beacon的近場營銷信息及其他服務信息推送更是給商家們帶來了眾多潛在的市場機會。經過3年多的發展,基于beacon位置服務產業鏈已經非常成熟,而它的應用市場也逐漸從商業場館等地方的信息推送,逐漸拓展到智慧停車、教育、展會導航、博物館導覽、工業園區人員資產定位、醫療、養老等應用場景之中。
定位市場需求碎片化,瞄準米級定位應用場景

目前,ibeacon定位精度在3-8米左右,比wifi定位的精度高,雖然達不到UWB、激光等定位技術的厘米級定位精度。但由于定位場景呈現碎片化,有的場景需要厘米級甚至是毫米級定位精度比如機器人定位,而商場或者工業園區的定位導航只需要米級定位精度即可滿足用戶需求。此外,beacon硬件價格便宜,總體的部署方案價格也低,這就大大的促進了beacon定位在大眾定位領域的應用。ibeacon要瞄準的市場正是米級的室內定位應用市場。
Beacon 定位應用的痛點
但是,beacon定位方案在應用中也存在諸多問題。Beacon定位方案在應用中會出現位置漂移,且在空曠區域不好部署。要達到比較好的定位精度需要密集部署。對于位置漂移問題,現在有些定位做的比較好的公司會采用藍牙和其他定位技術結合起來應用或者在算法上做一些處理,來解決這個問題。
此外,beacon方案在實際應用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在于應用系統的長期維護問題。需要高密度部署,小范圍的應用場景需要beacon的數量眾多。傳統beacon電池一般的工作時間是3年(參考尋息M1U超低功耗版beacon)或者更短,隨著時間,不同beacon的功率會有不同的變化,而且沒有規律,進一步影響定位性能。電量耗盡之后,需要對數量龐大的電池群進行更換(一個10萬平的地下停車場 beacon定位精度5米左右的話 需要部署1000個beacon左右)。這就導致了供電維護的后期工作量大,成本高,且維護起來困難。
基于這個問題,有人提出了新的解決辦法,利用免維護的微能量采集對原有的beacon內置電池進行替換。
那么,什么是微能量采集?
微能量采集就是通過采集環境及人體活動中的聲、光、熱、力等各種形式的能量,將其轉化為電能,為微低功耗電子系統或設備供電(如手機一類的電子設備),從而極大延長電子產品的續航時間。
微能量采集技術,能否解決beacon供電之殤?
從應用效果上看:免維護,體積更小
目前做beacon的定位方案中,正向定位普遍采用電池供電;反向定位標簽采用電池供電,藍牙網關和數據回傳網絡通常POE等有源供電方式。微能量采集供電在室內定位應用中目前主要用以解決標簽和beacon里面的電池維護問題。Beacon設備中電池換上微能量采集供電之后,可以免去后期復雜的維護問題,提高定位方案的可靠性。對定位標簽而言,將里面的電池換上微能量采集模塊之后,標簽可以做到更輕更小的體積,用戶體驗更好。
從應用成本上看:長期使用成本較原有電池供電更低
根據施工團隊的人工成本、硬件材料成本等方面對傳統電池藍牙beacon和基于微能量的藍牙beacon的累積維護成本進行了對比。根據深圳浩博高科技提供的資料,目前傳統beacon電池第一次成本50RMB,微能量藍牙beacon是其3~4倍左右,短期來看,比如beacon工作1~4年,傳統電池藍牙beacon是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的。但超過4年以后,基于微能量的藍牙beacon將具有更多的成本優勢。所以,長期來看,微能量采集藍牙beacon是具有成本優勢的,基本等同于一次硬件投入,免去維護的痛點。

資料來源:深圳市浩博高科技有限公司
其他:環保、防水防潮性能等
此外,微能量采集由于是將生物能轉換成電能,環保性不言而喻。
基于光beacon的養老定位方案
現在很多養老院,為了保障老人的安全,需要對老人的位置信息和狀態進行跟蹤,以便在發生意外的時候第一時間照護。基于光beacon的定位方案,老人身上佩戴的定位標簽內置了光能轉換模塊,通過藍牙廣播上傳老人的位置信息給布置在房間各角落的2G/BLE路由,然后再通過2G網絡將位置信息傳到后端的服務器進行定位。

資料來源:深圳市浩博高科技有限公司
微能量采集技術還可以用到什么地方?
其實,微能量供電的應用遠遠不止室內定位應用中,隨著傳感器行業的不斷發展,在工業物聯網、智慧農業、智慧城市等場景中的應用加深,電池的維護替換方面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瓶頸。還可用于消費電子、運動可穿戴、智能家居、農業、表計、汽車電子以及醫療健康等領域。
Beacon供電能否采用微能量采集技術?您怎么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