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馬鞍山與南京“市民卡”將實現互聯互通 近期將發行

作者:本站收錄
來源:新安晚報
日期:2017-09-13 11:25:37
摘要:主動“向東看”,融入“長三角”,對接“一帶一路”……駐守安徽“東大門”的馬鞍山表現出了源源不斷的活力。這活力來自開放發展的態度。利用中德工業城市聯盟、承辦海峽兩岸電子信息博覽會、物流論壇暨港航合作發展等重大展會機遇,近年來,馬鞍山市全面融入長三角城市群建設,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積極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構建面向國內國際開放合作新格局。

  主動“向東看”,融入“長三角”,對接“一帶一路”……駐守安徽“東大門”的馬鞍山表現出了源源不斷的活力。這活力來自開放發展的態度。利用中德工業城市聯盟、承辦海峽兩岸電子信息博覽會、物流論壇暨港航合作發展等重大展會機遇,近年來,馬鞍山市全面融入長三角城市群建設,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積極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構建面向國內國際開放合作新格局。

  融入“長三角” 市民共享合作成果

  27 歲的陳泉是土生土長的馬鞍山人,去年,他終于下定決心從馬鞍山跳槽到南京一家化工企業上班。促使他做出這個決定的,除了更好的薪酬和發展環境,區位優勢也給了他很大信心。

  陳泉說,雖然以他現在的能力在南京還買不起房,但“雙城”生活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并不大,“現在交通很方便,開車一個小時左右就能到單位,偶爾還可以坐動車,這和住在南京并沒有什么區別。”

  作為安徽“東大門”,馬鞍山等高對接長三角,主動融入南京都市圈。通過這幾年的建設,馬鞍山境內多條主干線與南京相連。僅在城區內,就有馬濮旅游大道、205國道、313省道多條高等級道路與南京對接。寧馬軌道交通對接、合巢馬城際鐵路建設項目、寧和城際二期工程、寧馬高速擴建等一系列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前期工作穩步推進,一張初具規模的“一體化交通網”已經形成。

  區位和交通上的極大優勢,給馬鞍山對接長三角、融入江浙滬鋪開了道路,隨之而來的,是產業、公共服務、旅游等方面的進一步融合。僅“十二五”期間,南京企業在馬投資的項目就有350 多個,投資總額超過400 億元。同時,該市積極支持本地企業向南京發展,馬鞍山在南京投資的項目達300 多個、投資額近200 億元。

  區域協同發展,不僅給兩地帶來經濟效益,公共服務的共建共享也給老百姓帶來更多獲得感。例如馬鞍山與南京、合肥建立“三名工作室”交流合作機制,簽訂寧馬教育合作協議,在職業學校的專業建設、師資培養、產學研、實習就業等方面將進一步合作,促進兩地中、高層次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在醫療方面,重點建立雙向轉診、人才培養、業務交流等機制,實行“先救治、后結算”,逐步建立并完善危重病人轉診綠色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方便兩地居民出行,馬鞍山與南京兩市“市民卡”將實現互聯互通。馬鞍山市民持“市民卡”,可在南京乘公交、打出租、搭地鐵,下一步還可以就診、購物、旅游,未來逐漸與全國上百個城市實現互通。目前市民卡已完成與公交卡、公共自行車卡和居民健康卡的整合,正在進行上線前的調試,預計近期將可正式發行。

  對接“一帶一路” 馬鞍山制造“走出去”

  9 月6 日下午,馬鞍山市中亞機床制造有限公司外貿部經理鄒利紅連續給幾個外國客戶通電話,用流利的英文和客戶確認訂單細節。工作十年,她積累的外國客戶已經有一兩百個。

  中亞機床是馬鞍山市鍛壓行業的骨干企業,剪折機床是其拳頭產品,產品暢銷歐美及亞非拉等50 多個國家和地區,連續四年位居安徽省剪折機床出口榜首。“ 一方面我們不斷提升產品質量,讓外國客戶認可;另一方面,政府也搭建了很多平臺,幫助我們拓展出口銷路。”鄒利紅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近幾年,他們在政府的對接下,參加了德國、南非、俄羅斯、越南等國家的展會。通過出去參展的方式,中亞機床與“一帶一路”沿線數十個國家建立貿易關系,年銷售額超500萬美元。

  馬鞍山博望區有多家機床龍頭企業,這也讓博望區有“中國剪折機床第一鎮”之稱。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博望區不斷拓展海外市場。截至今年4月底,博望區完成進出口總額2310萬美元,同比增長9.8%。

  在博望區擁有的自營進出口實績的170 余家企業中,年進出口額超百萬美元的企業有11 家,產品大部分遠銷中東歐、中東、東南亞等80 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市場。其中,博望機床系列產品出口額近三年年均增長10%。為了讓更多博望制造走向世界,博望區提出了“質量強區”戰略,通過創新驅動、質量引領兩大手段,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和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我們通過引進人才、自主研發,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中亞機床的生產主管王忠友對人才的重要性深有體會。去年,他們接到了激光切割機床的訂單,由于是高端機,原本只有國外能做。為了拿下訂單,他們專門引進多名高水平技術人才,通過半年的研發,終于在去年5 月生產出了第一臺激光切割機床,“高端產品市場的拓展,讓產品利潤增加了近10%。”

  今年2月,博望區被列入國家級出口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名單。4 月,博望區出口機床系列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正式授牌。示范區創建至今,沒有發生一起因質量問題引起的出口產品退運和召回事件。

  致力“筑巢引鳳” 讓企業在馬“留下來”

  去年底,總投資5 億元的興美利大健康產業園項目在馬鞍山市開發區正式開工建設,投產后年營業額約10 億元。該項目的落戶,讓馬鞍山與臺灣企業的經貿交流再結碩果。

  實際上,兩地的合作早有淵源。早在2009 年4 月28 日,安徽省首家臺灣工業園在馬鞍山市慈湖高新區掛牌成立,園內規劃面積2.56平方公里,產業導向為精細化工、節能環保、物流服務等產業,目前已有多家臺灣企業入駐。

  為了加大馬臺兩地經貿合作力度,該市舉辦的“海峽兩岸(馬鞍山)電子信息博覽會”,展會規模從首屆總參展人數5 萬多人、海峽兩岸采購商近1000 人、簽約項目21 個,發展到2016年總參展人數9 萬多人、海峽兩岸采購商3500 多人、簽約項目42 個,成為全省唯一由國臺辦批準的對臺經貿交流平臺。

  通過協會招商、駐點招商、赴臺招商、產業鏈招商、展會活動招商等多種方式,馬鞍山成功吸引了一大批臺資企業,兩年來新注冊臺資企業20 多家。為了讓這些企業留下來,當地政府部門不僅提供政策支持,還不斷提升服務水平。2016年,馬鞍山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臺商服務中心,組建了臺青會、婦女會,為臺商聘請了法律顧問,引進建設了臺灣餐飲、臺灣花博園、臺灣創新科技產業園等一批具有臺灣元素的服務類項目,并幫助協調臺商、臺干子女在該市就學問題。通過不懈努力,目前該市已有臺資企業206家,長期在馬臺胞3000 余名。

  搭建物流通道 對外商貿往來更便捷

  9 月7 日中午,在長江邊的鄭蒲港碼頭,一搜名為“宇航88”的貨輪上,周師傅和愛人正在準備午飯。“來了幾天了,等下一批貨到就能走了。”周師傅一家是山東人,常年在長江上跑貨運。兩天前,他們的貨船進港等待,貨物從下游入港后,將通過他們的船往長江上游轉運。

  近幾年,馬鞍山不斷發展外向型經濟,構筑開放發展大平臺,加大“一區一港多口岸”建設。其中,馬鞍山口岸鄭蒲港對外擴大開放于2015 年9 月5 日獲國務院批復同意,鄭蒲港獲得了“國際通行證”和對外開放的“金字招牌”,并已列入中國及世界主要海運貿易港口代碼的國家標準,打通了中部地區外貿貨物進出口通道。

  目前,鄭蒲港的航線正在不斷擴展,開通了鄭蒲港至合肥港的“天天班”,同時,開通至武漢、泉州、廣州、盤錦等南北多條航線,成為連接長江上中下游和南北地區的重要樞紐。今年7 月5 日,首艘外籍輪停靠鄭蒲港,同時開通鄭蒲港至上海港的外貿內支線定期航班,實現了長江內陸省份直接出口、直接進口。

  在港口不遠處的江面上,大大小小的貨船來來往往。多條航線的不斷開辟,讓鄭蒲港正成為安徽江海聯運樞紐中心。今年上半年,鄭蒲港實現集裝箱吞吐量3 萬標箱,預計全年實現7 萬標箱。

  與此同時,馬鞍山綜合保稅區也有了新進展。該綜合保稅區于2016 年8 月26 日經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是安徽省繼合肥、蕪湖后第三個獲批的綜合保稅區。規劃面積2.001 平方公里,保稅區主要分為核心區、聯合查驗區、產品展示區、保稅物流區、保稅加工區等。目前建設已接近尾聲,本周將迎接省級部門驗收。接下來通過國家級驗收后,有望在今年內正式投入運行。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