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攪局到助攻 AI到底帶來些什么?
從兩會到《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AI成了今年科技界最火爆的名詞。“AI+”繼承“互聯網+”,轉眼之間,在智能硬件、醫療、物流、企業服務、金融、信息、教育、交通等領域開了花。
從目前來看,大多數“AI+”因為技術手段不成熟或應用不深,還處在營銷噱頭階段。不過有三大領域集聚計算、數據和算法三大要素,已經真槍實彈在干,而且商用案例不斷增加。搭載人工智能究竟為這幾個領域帶來怎樣的變革?這里我們一起探探。
AI+信息行業:精準推送 打造商業新法則
今年8月,四川九寨溝發生地震。震后25秒內,中國地震網的第一篇新聞報道就發布了。它的作者不是某位資深記者,而是新上任的人工智能寫作機器人。從內容、邏輯、文風等方面看,這位AI記者并不遜于常人。知道真相后,很多內容創作者已經在擔心失業的問題。
其實不止是新聞內容創作,目前人工智能機器人還深入到了翻譯、寫歌作曲、內容監控甚至冒充水軍回帖發帖的地步。
近期谷歌就依托自己的人工智能平臺,開發了一款叫做 Perspective API的工具用于監測發言的合法性。準確性、工作效率比人工操作要翻幾番,還能根據時下熱點、個人愛憎取向機智地識別灰色內容,嗅覺靈敏度人類都不及。
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現在,為了強化網絡信息監管,官方、大眾媒體、社交應用等紛紛采取動作。實名認證、關鍵詞過濾、信息脫敏處理有一定效果,可很難做到滴水不漏,實時更新維護數據庫也很難單靠人工完成。利用人工智能進行干預,將是更省時省力的做法。
比起上面這些,精準推送應該是目前人工智能在信息行業應用最廣、最多的一個方面。后來居上的內容媒體平臺,比如今日頭條,采用人工智能進行新機器算法的優化,實現海量內容的生產和推薦,早已經不是什么稀奇事。
在傳統媒體廣告江河日下的當下,人工智能的加入,也讓媒體和廣告商重獲商機。比如美國有家內衣品牌就裁掉了自己的傳媒部門,利用Albert人工智能平臺對外進行品宣和廣告投放。結果,品牌ROAS銷售額增長336%,收入增加了155%。
AI+云計算:增強盈利 業務擴張
“ABC”放在一起說的次數越來越多,從前期看,AI之于C(云計算,cloud computing),很大程度上扮演了攪局者的角色。
隨著AI成為投資新風口,很多云計算創業項目關注度呈斷崖式下滑,資本紅利被稀釋。據紅點創投投資人TOMASZ TUNGUZ透露,2016年人工智能元年,SaaS公司整體融資額就縮水近三分之一。
不過這并不影響云計算和AI成為各自的助攻手,最典型的莫過于BAT。
近幾年,阿里、騰訊成了橫跨云計算和人工智能兩大領域的重量級玩家。部分大型云服務商,如理才網(daydao),2017年也簽約iPIN,計劃將其社會知識圖譜玩法引進企業服務,實現對用戶畫像和行為愛好的深度開掘。早期IaaS服務提供商如浪潮(inspur)則實施戰略轉型,發布了AI新品。
從目前看,AI對云計算的助攻主要體現在業務擴展和盈利能力強化上。
前期投入大、盈利能力有限,是云計算尤其是企業級SaaS,面臨的一大困境。據國外調研顯示,一般SaaS公司上市需要10年的醞釀期,且上市前利潤正增長的企業僅為29%。這一情況,極大地影響了開發商和資本方的信心,還進一步導致產業發展環境的惡化。而搭檔AI,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高產品開發風險、高獲客成本、低議價能力等問題,助力云業務創收。
比如采集分析操作者的行為數據,深度捕捉客戶心理,從而提升產品開發和優化精度。對比快速試錯,及時止損,更能有效控制風險。引入AI,實現產品體驗的優化,還能提高用戶粘性和滿意度,促成交易。
此外,引入AI強化自動化營銷,提升盈利能力,也是一大利好行為。目前包括IBM、Salesforce、CloudCraze等已有相應的商用案例。在Salesforce新推出的人工智能插件中,它被用于自動總結文本,精準匹配客戶電話號碼。CloudCraze還實現了將消費者的瀏覽和購買習慣與天氣預報、區域趨勢和作物產量等外部數據融合,從而為供應商提供產品定價、庫存補充、促銷等方面的決策依據。
從產品、營銷、客戶層面進行風控,從而開源節流,這方面云計算搭檔AI,已經獲得初步成果。
AI+金融行業:裁員推手和風控助手
金融行業是人工智能發展最明顯的沖擊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近年來機器代替柜臺作業,國內一線銀行據傳裁員已經超過5萬人。花旗集團前CEO潘偉迪(Vikram Pandit)指出:未來5年內,銀行業30%的工作崗位或消失。在最新的外媒報道中,因為人工智能和量化投資,有70%的華爾街交易員失去了工作。有人預測:未來的華爾街,低技能者幾乎都會被AI取代,大部分數據分析、預測工作也將交由人工智能完成…
從以上看,人工智能對于金融行業的打擊不言而喻。不過,“AI+金融”在帶來一定的商業結構的變革的同時,幫助從業者構建起人工智能風控體系。它能做些什么?當下就做成了許多:
比如利用大數據洞察客戶的信用,提高銀行或金融機構對外借貸款的安全指數;
根據歷史及現有數據,實時掌握最新交易狀態,并做出準確的預測和判斷;
發掘客戶深度需求,針對性地推薦理財產品;
按指令運行,不用擔心有人暗箱操作或玩貓膩…
金融行業原始數據積累大,在計算能力日臻完善,算法不斷演進,還能靠深度學習,完成自我進化的前提下,AI+金融確實是完美的組合。不過為了防止被黑,估計安全水平也得上升幾個level。
結語:
不管是信息、金融還是其他特定行業或領域,從AI目前扮演的角色看,很多還處于附屬地位,說是錦上添花,其實也可有可無。比如和“好基友”云計算、大數據的關系,因為人工智能需要依靠云計算能力和大數據共同發揮作用,目前ABC合體(Artificial intelligence,Big data, Cloud Computing)中,一般也是:云為“體”,AI為“用”的狀態,主體作用不突出。這和人工智能產業成熟度有關,也和它的“萬金油”屬性密不可分。
不過,連接各個領域,做到軟硬件“通吃”,加上從智力到體力同步解放人類生產力,這樣的人工智能,蘊藏的潛力無法估量。隨著產業慢慢做大,AI所能帶來的價值,將或不止是萬億規模這么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