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創新到產品開發,華為2018年5G系統設備將批量商用
五年前,當4G正如火如荼在全球進行部署時,通信界有一則消息吸引了所有的目光:華為宣布在2018年前至少投資6億美元,用于5G技術的研究與創新,并且特別強調,該項投入不含產品化投資。彼時,5G尚未有清晰的定義,5G關鍵技術也在探索中。現如今,隨著2018年的腳步逐漸逼近,華為交出了怎么樣的答卷?
據悉,截至現在,華為之前投資用于5G研究與創新的6億美金并沒花完,而在2017年更是追加了40億人民幣專門用于5G產品開發。因此奠定了華為除了在創新技術上的優勢之外,在產品開發上更是領先一步。在12月3日開幕的第四屆互聯網大會上,華為3GPP 5G預商用系統以成熟產品入圍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獎。該系統包含了無線接入網、核心網、承載網、終端和芯片等端到端設備和解決方案,是目前業界唯一的端到端5G網絡設備,是真正可以面向全球預商用、且目前已經全球十余大城市開啟預商用合作的產品。
在5G的研究和創新歷程中,華為投入早,投入堅決,從而實現了從2G、3G跟隨、4G并駕齊驅、5G逐步超越的歷史轉變。華為提出的包括Polar碼、F-OFDM波形、上下行解耦、網絡切片等數十項突破性創新,均已進入3GPP標準制定階段。如果說技術標準是奠定企業話語權、專利權和核心技術競爭力的基礎,那么產品化就是融入關鍵技術、驗證關鍵性能,并通過尖端工程化工藝,在易部署、高效能等方面進行大量創新,真正使之成為運營商既可規模部署、又可商業變現的產品,這方面需要巨大的投入。
以上下行解耦為例。該技術是華為在業界首次提出的解決C-band上行覆蓋受限問題的典型方案,該方案一經華為提出,得到了產業界的熱烈支持,并已經被3GPP R15接納,正式成為5G標準的一部分。但是,該技術是否可以真的可以達到預期性能,并融入在產品中服務于未來商用部署?華為緊隨其后,在英國倫敦與英國電信/EE聯合在倫敦商用網絡上進行外場測試,試驗結果表明,采用了上下行解耦后,3.5GHz的覆蓋半徑提升了73%,在用戶體驗提升10倍的前提下達到了與1.8GHz的同覆蓋,從而將有效指導后續產品開發過程。
另外,眾所周知,5G將服務于偏遠地區的無線寬帶家庭接入,但是如何通過終端產品有效實現高頻信號轉入室內?華為在11月推出全球首款3.5GHz頻段的小型化5G 預商用CPE樣機,該終端基于3GPP標準及芯片架構實現,體積小、功耗低、便攜性強,已經接近正式商用產品的體積,是目前全球最小的5G測試終端,可將高速5G信號轉換成Wi-Fi信號,為用戶提供無線寬帶接入服務。就是這款接近商用的樣機產品,融合了對性能、部署場景、功耗、便攜性和成本的綜合思考,將在全球5G預商用過程中,與各大運營商合作進行5G預商用網絡驗證,為后續規模試驗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撐。
“華為將于2018年推出面向規模商用的全套5G網絡設備解決方案,支持全球運營商部署5G網絡,讓移動互聯網再上一個新臺階,開啟萬物互聯時代,承擔起各行各業數字化的歷史使命。”徐直軍在第四屆互聯網大會的成果發布環節鄭重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