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推出“親屬卡”功能,考驗親情的時刻到了
基本介紹
小編對產品進行了評測,首先來看看親屬卡在什么地方。打開微信錢包,點擊右上角的按鈕,進入支付中心即可看到“親屬卡”功能,如果沒有看到,說明微信并沒有推送相關功能,需要等正式上線。

再來看看“親屬卡”的產品說明。

從介紹里可以了解,目前不支持紅包、轉賬、理財、委托代扣等場景。額度為每月3000元。
再來看界面,目前親屬卡總計可以開通四張,分別是父母各一張,子女兩張。

點開“父母子女”任意按鈕之后,選擇微信好友,進入金額設定和寄語界面,寄語是可以修改的。

設定好之后,點擊贈送之后,來到對話框界面,類似微信紅包,對方領取即可使用。值得注意的是,“親屬卡”也與微信紅包一樣擁有領取時限,超過24小時即不能領取。

在獲得“親屬卡”之后,用戶的銀行卡綁定界面會有相關顯示。在支付的過程中,可以選擇“親屬卡”進行支付。

在支付場景上,除了官方說明的不支持紅包、轉賬、理財、委托代扣等場景,目前可以進行付款碼線下支付,也可以在線上支付,比如電商、外賣。

以上是關于“親屬卡”的基本介紹,小編研究了下,發現比較多好玩的事情。
一些有趣的事
首先是“親屬”這兩個字并不嚴格。雖然名義上只能給直系血親開放該功能,但是微信并沒有驗證雙方是否是直系血親的功能,當然應該也沒有這個權力,微信甚至連性別都沒有區分。小編嘗試了點擊“母親”選項,選擇好友時,故意選擇了一位男性好友,仍然可以繼續綁定。非常有意思也是非常尷尬的是,如有你希望給一位好友開通“親屬卡”,那么你必須認其為父母或者子女,并沒有好友選項。于是出現了這樣的情況,給自己朋友發一個“親屬卡”:

在支付的優先級方面,默認設定支付方式為“親屬卡”之后,優先通過“親屬卡”中的余額完成支付,如果贈送方默認的支付方式余額不足,那么仍然會選擇贈送方的其他支付方式完成扣款;在支付完成之后,贈受的雙方都將擁有消費提示。值得一提的是,親屬卡的額度設定,并不是將錢轉賬到對方賬戶,而是類似支付寶親密付,只是開通一個代扣通道。
整體評價,“親屬卡”非常有意思的功能,巧妙的應用了微信自帶的社交強屬性,但是產品功能可以進一步豐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