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領域物聯網發展趨勢分析 傳統工業加速向智能化轉變
所謂“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稱傳感網,指的是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種種裝置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并形成一個可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和可管理的網絡。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超過90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速連續多年超過20%。物聯網作為通信行業新興應用,在萬物互聯的大趨勢下,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隨著行業標準完善、技術不斷進步、國家政策扶持,中國的物聯網產業將延續良好的發展勢頭,為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提供新的動力。移動互聯向萬物互聯的擴展浪潮,將使我國創造出相比于互聯網更大的市場空間和產業機遇。
物聯網利用射頻識別(RFID)、GPS、攝像頭、傳感器、傳感器網絡等感知、捕獲、測量的技術手段,隨時隨地對物體進行信息采集和獲取,實現智能化的決策和控制。因此,物聯網在工業領域應用過程中,物聯網相關技術和產品是智能工業的核心。
工業是物聯網應用的重要領域。具有環境感知能力的各類終端、基于泛在技術的計算模式、移動通信等不斷融入到工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可大幅提高制造效率,改善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和資源消耗,傳統工業加速向智能化轉變。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物聯網行業應用領域市場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測算,2014年,國內物聯網在工業領域需求規模為1260億元;2016年,國內物聯網在工業領域需求規模為1804億元。2017年,國內物聯網在工業領域需求規模約為2354億元。
2010-2017年國內物聯網在工業領域需求規模(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物聯網在工業領域應用問題分析
1、IT安全問題
和前幾次由新的硬設備、技術所帶來的工業革命不同,工業4.0是由互聯網所帶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也因此,有66%的受訪者認為IT安全是一大挑戰,當企業的IT系統連上網絡,隨時可能有一些未知的威脅出現在倉儲管理系統、機器設備或供應鏈當中。
2、制造系統管理問題
工業4.0除了帶來生產效率之外,同時也改變傳統制造業的思維。當智能生產真正落實后,將會對制造管理系統帶來巨大的變革,且勢必變得更為復雜,包括整體的生產物流、人機協同作業等改變,也讓員工培訓更顯重要。
3、通訊基礎設施建設問題
通訊網絡是實現工業4.0的重要關鍵,但是要建立一個讓所有組織都能夠配合的網絡,必須要有一個一致的接口、通訊標準和規范。目前許多標準都還未建立,例如工業通訊、工程、IT安全、數字化工廠、設備整合等都還未被納入整體參考架構中。?
物聯網在工業領域應用前景及發展趨勢預測
近年來,我國政府通過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戰略正在大力推進物聯網技術向傳統行業中的深度滲透。工信部于2013年9月發布的《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8年)》中重點提出的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試點工作已經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
以物聯網融合創新為特征的新型網絡化智能生產方式正塑造未來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形成新的產業組織方式、新的企業與用戶關系、新的服務模式和新業態,推動汽車、飛機、工程裝備、家電等傳統工業領域向網絡化、智能化、柔性化、服務化轉型,孕育和推動全球新產業革命的發展。
美國制造業巨頭通用電氣公司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已推出了二十余種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應用產品,涵蓋了石油天然氣平臺監測管理、鐵路機車效率分析、提升風電機組電力輸出、電力公司配電系統優化、醫療云影像等各個領域。AT&T基于GE的軟件平臺Predix開發M2M解決方案,越來越多的工業機器將通過M2M連接到網絡。
例如:物聯網應用在智能工廠,具有相當廣泛的應用前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導入物聯網的智能工廠,至少可以實現以下五個功能,即:電子工單、生產過程透明化、生產過程可控化、產能精確統計、車間電子看板。通過這五大功能,不但可實現制造過程信息的視覺化,對于生產管理和決策也會產生許多作用。根據物聯網在智能工業的產值貢獻比例來看,2023年國內物聯網在工業需求規模在7821億元左右。
2018-2023年國內物聯網在工業需求規模預測(單位: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