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的人體行為分析助推智慧城市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

近年來,伴隨著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設的推動、高清視頻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如何對視頻大數據進行分析并提取有效的信息,已經成為下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關鍵。其中,如何對作為視頻大數據核心的人的動作、行為進行快速、準確地分析與處理,顯得尤為突出。
據了解,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涂志剛博士在過去七年主要從事“基于智慧城市建設的視頻大數據分析”這一交叉前沿領域的研究,已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在國際權威SCI期刊和國際頂級會議以第一作者發表高水平論文13篇。
涂博士帶領團隊所開發的視頻大數據分析系統在異常事件檢測與定位、人體動作定位與識別、遙感等方面的應用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被世界500強企業埃森哲 (Accenture)和新加坡警察局采納并用于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設,得到了新加坡《海峽時報》的高度認可。

實時檢測異常事件,有效預判、及時處理
涂博士研究開發的視頻大數據智能分析系統POLCAM 2.0中異常事件檢測子系統,創造性地將光流運動信息與RBG顏色信息結合應用于深度神經網絡,并構建end-to-end的模型,拓展系統在各種復雜時空、天氣、光照狀況下對異常事件進行實時檢測與報警的廣度。
據新加坡警方統計,依托安裝于新加坡的6.2萬個基于該系統的智能監控設備,截至到2017年2月,有1000多件案件在犯罪過程中被及時發現并阻止,幫助新加坡警方成功處理1600多件妨礙公共安全的事件,去年新加坡整體犯罪率降低2.6%。

提高政務系統服務質量,減少懶政、亂政不良狀況
結合人工智能與視頻大數據,該團隊提出多種對人體動作進行識別與定位的算法,構建了一整套可有效提取人體動作時空特征的深度學習模型。
據悉,該模型具有速度快、性能穩定、可擴展性強等諸多特性,可對政務人員的諸多不良行為,如擅自離崗、睡覺、閑聊、玩手機等進行實時檢測與定位,及時給上級管理部門提供有效的數據,從而規范窗口服務,減少懶政、亂政,不斷提高公共部門的服務質量。
實時監控司機行為,減少交通事故
《中國交通運輸統計年鑒》中數據顯示,中國道路交通年死亡人數高居世界第二位,2016年中國共接報交通事故864.3萬起,同比上升16.5%。其中80%是由于駕駛員操作失誤等造成的。

在相關單位的支持下,該團隊針對司機的行為建立數據庫,開發的基于深度學習的智能算法可對司機的不良行為進行實時分析,精準判斷司機開車時打盹、打電話、左顧右盼等不良行為,情節嚴重時上報交管部門,極大程度上減少不良行為引發交通事故。
分割遙感、航拍圖像、提取目標
該團隊基于人工智能開發及在遙感信息領域的多重優勢,對衛星圖像、航拍圖像進行分類、對遙感航拍圖像進行分割以及目標提取,可用于國土監控、城市建設、農業農田保護、農作物種植監控等方面。
從連續兩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人工智能技術在視頻大數據分析與處理中的應用,基于視頻的人體行為分析技術昭示人工智能正在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核心技術,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被英國QS及海外多家權威機構評為遙感信息類專業全球第一,隨著人工智能與該專業的深度融合,該團隊有望取得更多技術上的突破,推動社會治理的網絡化、智能化和系統化,最終為有效解決政府治理精準化、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穩定、產業結構轉型與升級等重大問題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