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智慧食堂”上線

提起對大學生活的記憶,“排隊打飯”絕對是大多數人最先會想到的。本周,大部分高校已陸續迎來第一批00后“萌新”,而面對這些個性鮮明、玩轉“新潮”的“互聯網時代原住民”,一些高校的食堂也紛紛用起“黑科技”,讓“排隊打飯”逐漸成為“過去式”。這幾天,中國人民大學的北區食堂一層就成為新生和家長的“吃飯圣地”,只因這里推出了能夠智能結算的“智慧食堂”。
10日中午12點,“智慧食堂”里人頭攢動,擠滿了前來吃飯的學生和家長。與大多數食堂的“一字形”選餐窗口相比,人大北區食堂一層將選餐區設置成“U字形”的“自選路徑”,用餐者可從兩側的入口進入,沿路選餐,最終在“U字”下方的4個智能結賬臺刷卡買單。
來自湖南的大一新生小江和父親剛剛選完餐,拖著餐盤來到結算臺,“二兩米飯0.5元,麻婆豆腐1.5元,木須肉5元,蒜黃炒雞蛋5元,香辣無骨雞5元……”父女二人把盛有飯菜的托盤放在結賬臺的“結算區”框內,“結算區”上方的桌面屏幕便自動顯示出菜名、價格、菜品數量、總價、營養成分等數據。小江把學生卡放到桌面上的讀卡區,智能結算系統隨即扣費,顯示出卡內余額,整個過程只用了3秒的時間。“哇,好高級!”她感嘆道,“剛剛入學,想帶送自己來京的爸爸嘗嘗學校的伙食,順便體驗了一把學校‘智慧食堂’的‘高科技’。”
結賬臺是如何實現自動感應菜價的?人大北區食堂主任王祚榮介紹,“智慧食堂”中,每個盛裝餐食的餐具均植入了RFID射頻芯片,備餐間每道待售的菜品均對應一個射頻,通過后臺電腦將菜品價格、份量等信息發送到射頻上。打菜時,工作人員把餐具在射頻上輕輕放一下,就能讀寫菜品名稱、價格等信息,并通過射頻把菜品信息寫入餐具里。餐具放到“結算區”后,計算機會自動讀取芯片,實現快速結算。記者注意到,當天中午“智慧食堂”的人流量確實很大,但并沒有產生“排長隊”的情況,四個智能結賬臺還有不少“空閑時間”。
在“智慧食堂”備餐間后側的墻面上,一臺小小的顯示器連通著后臺電腦,通過實時計算學生飲食情況的“大數據”,顯示食堂上午各個菜品的銷售情況。“截止到現在,今天上午共賣出680個水煮蛋。” 王祚榮說這幫他們省了不少事兒,“這些大數據完全可以決定菜品的‘去留’——學生買得少的,我們可以直接撤掉;學生買得多的,我們可以在食材上多做準備。”
說著,一位工作人員進入后臺操作間,用手在墻上的顯示屏上點了幾下,便將“西葫蘆肉片”換成了“番茄龍利魚”。王祚榮介紹說,當一種菜品賣完、換上新菜品時,工作人員要將對應區域的菜品更新,相關的價格、營養成分等數據也會隨之更新。“這樣不僅方便飯菜的出品,還利于后臺系統的大數據統計。”
除了為飯菜出品提供便利,智能結算系統所提供的大數據還為后廚采購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據。人大后勤集團總經理宋大我介紹,菜品銷售情況的大數據直觀地展示了菜品的需求量,“以前可能還要人工統計,現在完全不需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