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智能倉儲

“傳統倉儲”如何過渡到“智慧倉儲”。從許多微觀案例來看,倉儲管理已成為供應鏈管理的核心環節。這是因為倉儲總是出現在物流各環節的接合部,例如采購與生產之間,生產的初加工與精加工之間,生產與銷售之間,批發與零售之間,不同運輸方式轉換之間等等。倉儲是物流各環節之間存在不均衡性的表現,倉儲也正是解決這種不均衡性的手段。
倉儲環節集中了上下游流程整合的所有矛盾,倉儲管理就是在實現物流流程的整合。如果借用運籌學的語言來描述倉儲管理在物流中的地位,可以說就是在運輸條件為約束力的情況下,尋求最優庫存方案作為控制手段,使得物流達到總成本最低的目標。在許多具體的案例中,物流的整合、優化實際上歸結為倉儲的方案設計與運行控制。
傳統物流與現代物流差別最大的也是體現在庫存環節上。傳統的倉儲業是以收保管費為商業模式的,希望自己的倉庫總是滿滿的,這種模式與物流的宗旨背道而馳?,F代物流以整合流程、協調上下游為己任,靜態庫存越少越好,其商業模式也建立在物流總成本的考核之上。
由于這兩類倉儲管理在商業模式上有著本質區別,但是在具體操作上如入庫、出庫、分揀、理貨等又很難區別,所以在分析研究必須注意它們的異同之處,這些異同也會體現在信息系統的結構上。

一、倉儲管理的主要內容
倉儲管理的內容應該包括三個部分:倉儲系統的布局設計、庫存最優控制、倉儲作業操作。這是三個層面的問題,彼此又有聯系。
倉儲系統布局是頂層設計,也是供應鏈設計的核心。就是要把一個復雜紛亂的物流系統通過樞紐的布局設計改造成為“干線運輸+區域配送”的模式,樞紐就是以倉庫為基地的配送中心。在相應的信息系統設計中,表現為“聯庫管理”的模式,分為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三類,其中配送中心的選擇和設計是整個系統布局的關鍵。這部分內容通常并不包含在倉儲信息系統WMS之中,但是對于布局設計變化的適應性、通用性也會成為客戶選擇WMS的一個重要依據。
庫存的最優控制部分是確定倉庫的商業模式的,即要(根據上一層設計的要求)確定本倉庫的管理目標和管理模式,如果是供應鏈上的一個執行環節,是成本中心,多以服務質量、運營成本為控制目標,追求合理庫存甚至零庫存。
如果是獨立核算的利潤中心,則是完全不同的目標和管理模式,除了服務質量、運行成本外,更關心利潤的核算,因此計費系統和客戶關系管理成為其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在計費系統中固化了市場營銷的戰略和策略。
倉儲作業的操作是最基礎的部分,也是所有WMS最具有共性的部分,正因為如此,倉儲作業的操作信息化部分成為WMS與其他管理軟件如進銷存、ERP等相區別的標志。這部分內容不僅要根據上一層確定的控制目標和管理模式落實為操作流程,還要與眾多的專用倉儲設備自動控制系統相銜接,所以是技術上最復雜的部分。國產WMS與國外先進的倉儲軟件相比,最大的差距可能也就在這里,市場價格會相差數十倍、上百倍,也是這個原因。

二、WMS在我國的應用
倉儲管理系統(WMS)是倉儲管理信息化的具體形式,它在我國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在我國市場上呈現出二元結構:以跨國公司或國內少數先進企業為代表的高端市場,其應用WMS的比例較高,系統也比較集中在國外基本成熟的主流品牌;以國內企業為代表的中低端市場,主要應用國內開發的WMS產品。下面主要結合休恩科技在物流領域多年的案例經驗,從應用角度對企業的WMS概況做一個分析。
第一類是基于典型的配送中心業務的應用系統,在銷售物流中如連鎖超市的配送中心,在供應物流中如生產企業的零配件配送中心,都能見到這樣的案例。如某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的現代物流中心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
系統功能包括進貨管理、庫存管理、訂單管理、揀選、復核、配送、RF終端管理、商品與貨位基本信息管理等功能模塊;通過網絡化和數字化方式,提高庫內作業控制水平和任務編排。該系統把配送時間縮短了50%,訂單處理能力提高了一倍以上。此類系統多用于制造業或分銷業的供應鏈管理中,也是WMS中最常見的一類。
第二類是以倉儲作業技術的整合為主要目標的系統,解決各種自動化設備的信息系統之間整合與優化的問題。某熱軋廠的生產物流信息系統即屬于此類,該系統主要解決原材料庫(鋼坯)、半成品庫(粗軋中厚板)與成品庫(精軋薄板)之間的協調運行問題,否則將不能保持連續作業,不僅放空生產力,還會浪費能源。
該系統的難點在于物流系統與軋鋼流水線的各自動化設備系統要無縫連接,使庫存成為流水線的一個流動環節,也使流水線成為庫存操作的一個組成部分。各種專用設備均有自己的信息系統,WMS不僅要整合設備系統,也要整合工藝流程系統,還要融入更大范圍的企業整體信息化系統中去。此類系統涉及的流程相對規范、專業化,多出現在大型ERP系統之中,成為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類是以倉儲業的經營決策為重點的應用系統,其鮮明的特點是具有非常靈活的計費系統、準確及時的核算系統和功能完善的客戶管理系統,為倉儲業經營提供決策支持信息。此類系統多用于一些提供公倉倉儲服務的企業中,其流程管理、倉儲作業的技術共性多、所以要求不高,適合對多數客戶提供通用的服務。該公司采用了一套適合自身特點的WMS以后,減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倉庫利用率,明顯增加了經濟效益。
上述三類WMS只是從應用角度來做的一個簡單分類。第一類WMS比較標準,但是并非所有企業就能一下子用起來。第二類是企業內部物流發展進程中經常會用到的,當生產企業或商貿企業在推進其信息化的時候,物流部分往往先從自動化開始,然后與企業的其他信息系統整合起來。第三類則是傳統倉儲企業向現代物流業過度的進程中經常會見到的情況。WMS的這些分類反映了我國物流需求還不很成熟的現狀,所以各自有其用武之地。

三、WMS的發展動向
從中外物流發展的動向來看,有一些值得關注的特點,可能反映了倉儲管理和WMS發展變化的趨勢。
第一,隨著物流資源的整合,在網絡建設過程中,提出了在大型物流網絡中,倉儲管理的集中模式與分散模式的關系問題。在現實應用中既有集中管理的倉庫,也由分散管理的倉庫。前者如國家儲備糧系統,后者如連鎖超市的配送中心。
分散與集中各有其市場需求,似乎并不會有孰優孰劣的問題。但是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自然界多數復雜系統的構成,是由簡單系統采用“分布式”模式結合起來的。由此可以認為,集中總是相對的,分散卻是絕對的。當我們構造一個大系統模型時,分布式系統才是基礎。技術方案的思路也就變成了如何在分布式倉庫網絡基礎上,解決那些需要集中管理的困難。
第二,以RFID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在深刻地影響著倉儲管理和WMS,甚至孕育著一場“物流革命”。 在物流環節可以通過車輛、集裝箱、托盤、貨架等設備應用RFID技術,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因此我們預期物流設備的RFID加上商品的條形碼可能是未來一個時期在WMS中探索RFID應用推廣的一條實用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