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草清洗,如何才能“眼不見為凈”?
日前,一則名為《記者臥底江西三甲醫院洗滌廠:帶血床單手術服混洗遭污染》的報道刷爆網絡。該報道指出,新京報記者對江西南昌市兩家醫療布草洗滌企業進行臥底調查,發現有洗滌廠為了提高效率,使用工業洗滌劑清洗醫療布草,也無嚴格的高溫消毒環節。此外,一些兒科醫用布草被夾雜在成人醫療布草中混洗,帶血的醫用布草與其他患者衣物和床單進行混洗。
然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今年5月才制定了《醫院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范》、全國各地也制定了相應的《醫院布草洗滌規范》和《醫療消毒供應中心基本標準和管理規范》,這些規章制度對醫療布草洗滌各個環節都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和指導。這一事件不是要公然給ZF打臉嗎?
在國內,除了醫院,酒店、浴場也是布草大用戶。其中,酒店作為第三產業中的支柱產業之一,集團規模化、集約化趨勢明顯,行業發展呈現出良好態勢,而酒店行業的核心便是布草管理。
相關統計顯示,國內的布草洗滌企業每年要處理成千上萬件的工作服,行業總規模達千億元。有行業人士卻指出,我國的公共紡織品洗滌業目前還處于初級發展的階段,行業主體多為中小型企業,行業準入門檻較低,競爭形勢劇烈。
我們企業面臨的現狀,一面是百姓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的洗滌需求猛增,另一面卻是技術、成本、污染等多方面的壓力帶來的洗滌行業無序的低價競爭。
筆者了解到,布草洗滌分為交接、洗滌、熨燙、整理、儲藏等一系列的工序,如何有效地跟蹤管理每一件布草的洗滌過程、洗滌次數、庫存狀態和布草有效歸類等是業內企業面臨的重大挑戰。
傳統布草清洗流水線常出現的問題有:
1、紙面的洗滌任務交接,手續復雜,查詢難度大;
2、因為擔心交叉感染,導致某些待洗布草數量統計工作無法開展,洗滌好的數量與任務不匹配容易產生商業糾紛;
3、洗滌過程的每步環節無法準確監控,布草出現漏處理情況;
4、洗滌好的布草無法準確歸類,節省儲藏空間;
5、無法準確安排每件布草的最低安全庫存量。
為了改善現狀,一部分意識領先的洗滌企業選擇了采用基于RFID技術的布草管理系統。其做法是:在每一件布草內都縫入了RFID標簽,當RFID標簽通過流水線時,RFID讀取儀會發送一個查詢信號并讀取標簽。所有標簽都被讀取完畢后,系統會確認被讀取的是什么類型的布草,并將該布草送至合適的地方或機器內。系統的處理結果會顯示在屏幕上,方便您立即將您的布草送至下一個地方。企業們在當下利用RFID可以消除人力布草分揀從而大幅度減少耗費在布草分揀上的人力支出。取代了傳統靠人眼去分辨條碼或區分布草,現在只需要指派1-2個人就可以有條不紊地將布草送至下一道程序。
采用RFID技術之后,洗滌企業能夠準確的掌握清洗數量記錄,并提供快速簡便的可視化庫存管理,還可減少遺失及失竊,并為客戶提供有意義的數據信息,例如:歷史租用人、租用日期、租用時長等。保存這些記錄還可幫助企業了解產品受歡迎程度、產品歷史及客戶偏好。
筆者同時也了解到,一套成熟的RFID布草洗滌方案需要滿足幾個重要的技術要領:
首先,布草上內嵌的電子標簽必須可耐水洗、干洗、耐酸堿等化學試劑洗滌,柔軟耐彎折,可反復揉搓,支持數百次的循環洗滌,可承受數分鐘的高溫熨燙。例如:中瑞思創推出的一款CiLink水洗標簽擁有耐高溫、耐沖洗、耐壓、耐折等多重特性及質量保證,可經受65℃25分鐘溫水洗滌;60bar80s的高壓壓榨;180℃3分鐘高溫烘干;120℃12s熨燙整平;快速全自動機器折疊;200次完整的全流程重復利用等。思創醫惠CiLink水洗標簽良好的性能確保行業應用的可靠性,實現布草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為布草的透明化、信息化管理提供數據支持。
其次,讀寫器的識讀率和穩定性要高,并且在識別距離和抓讀快速移動目標方面有一定要求。據悉,面向布草洗滌管理一般采用UHF RFID技術,識別速率高達每秒幾百個標簽,能夠在讀寫區內實現多標簽同時識讀,具備防沖撞功能,信息安全和保密性能高。
第三,要有一套成熟穩定的平臺化管理系統。例如:遠望谷推出的紡織洗滌行業管理系統為紡織品供應商、洗滌行業及其客戶,提供了智能紡織洗滌平臺ACUITY,通過對紡織品的生命周期進行可靠的跟蹤與監測,從而實現紡織資產的實時庫存管理。
隨著RFID技術的助力,以及行業市場規模的升級,“共享布草”的商業模式創新也已開始在洗滌行業內興起。RFID電子標簽,為布草賦予唯一的身份信息,實現了布草從生產到運營管理全流程數字化管理。
你對國內的布草清洗業有何看法,你認為RFID為布草清洗實現“眼不見為凈”嗎?歡迎在留言中說出你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