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東網易紛紛下場,獲追捧的“AI養豬”究竟怎么養?
在各位科技大佬的助攻下,人工智能技術已經逐漸滲透到了整個食物鏈。
阿里AI養豬、京東豬臉識別、網易豬場,國內的的互聯網巨頭紛紛下鄉“養豬”,也有一家AI初創企業異軍突起,認真養豬,他就是睿畜科技。
瞄準萬億“風口”,博士變身科學“養豬戶”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豬肉消費國,也是第一大豬肉生產國,每年出欄的豬約有7億頭。整個豬肉產業的市值達到3萬億元,與豬肉直接相關的產業有1.4萬億元,是智能手機市場的2-3倍。
生豬養殖市場很大,然而與歐美國家科技化程度高、信息化管理的養殖生產模式相比,中國的農業發展仍處于以勞動力養殖為主的低水平狀態。目前在養豬行業,中國的物聯網及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幾乎一片空白,生豬個體數據卻長期空缺。
2018年,專注人工智能養豬事業的睿畜科技入選第二期騰訊AI加速器,也開始走進大眾視野。
睿畜科技的CEO蘭嵩和CTO張騰飛、CFO陳浩愷是好朋友,三位都曾就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讀博士。蘭嵩的家庭曾從事畜牧業、飼料原料等相關工作,對該產業有所了解;陳浩愷擁有豐富創業經歷;張騰飛在編程領域深有研究。
談及為什么要AI養豬,睿畜科技的聯合創始人蘭嵩曾表示,“現在一個大型豬場的投資高達上億人民幣,豬,肯定是風口。”看到了這一片藍海,2017年蘭嵩聯合陳浩凱、張騰飛共同成立了睿畜科技,希望通過科技來改造一個體量龐大的基礎產業。
AI和養豬是怎么結合到一起去的?
他們第一個想解決的問題是給豬量體溫,因為體溫對于生物防控而言很關鍵。
豬場有溫度計,但傳統測量方式就是插肛門,這個體驗豬不喜歡,人也嫌麻煩。所以除非看到豬的采食量減小或者行為異常,工人才會去測溫,這樣很容易錯過最佳的治療和隔離傳染源的時機。
在給母豬配種方面,依靠人觀察母豬排卵期往往不夠準確及時,會錯過配種期。而借助AI算法把母豬在排卵期前后的體溫變化這一特征找出來,就能準確地找到排卵時間,從而更好地查情配種,提高產仔數。
在2年的發展過程中,睿畜科技通過傳感器、物聯網和計算機視覺技術,建立了一整套生豬個體數據采集系統,主要產品有追溯系統、電子醫生和天蓬系統。通過利用AI技術,精細化管理、優化母豬產能和降低綜合成本,睿畜科技可以解決當前我國養豬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1、追溯系統
睿畜追溯系統的核心硬件產品是“智能耳標系統(技術賦能電子耳標)”和“智能耳標鉗”,耳標一戴上豬耳,就會激活并發送一條信息,這條信息包含了身份識別標號、鑒別真假戴標所用的動作識別等AI技術。養殖戶可直接通過系統觀測豬的活動狀態,其數據追溯可以覆蓋到檢驗檢疫、屠宰分割和無害化處理環節。
2、電子醫生
電子醫生是市面上第一款生豬的可穿戴設備,借助AI和大數據算法,通過實時監測和感知生豬的生理數據,做到生豬的健康監測、疫病疫情預警和母豬配種指導。產品剛面世就獲得中國第一大豬養殖企業——溫氏集團的認可。
3、天蓬系統
這個名稱的由來是“攝像頭安裝在豬場天花板的頂棚上”的設計,通過數據采集智能化和AI技術分析圖像,幫助規模化養殖集團管理豬。天蓬系統以天蓬眼為中心進行運作,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解讀視頻,讓電腦有一雙看懂養殖的“眼睛”,其點數準確率為100%,估重準確率達到96%以上。
科技巨頭入局,引爆畜牧市場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生豬養殖市場規模達到8000億元。
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基礎和主要驅動力的新興生產模式,能夠以最少的投入實現最大的回報,實現中國畜牧業現代化的跨越式發展,受到了市場關注。
以智能養豬為例,如京東農牧研發的“豬臉識別”技術,以“刷豬臉”的形式了解豬的健康情況,同時還結合AI技術研發了一套適合豬場環境使用的現代化物聯網設備;2018年2月,阿里云與四川特驅集團、德康集團宣布達成合作,將對ET大腦針對性訓練與研發,最終全面實現人工智能養豬;JYGA科技公司主打的產品“Gestal”(佳飼達)智能化產房母豬飼養管理系統,利用電腦軟硬件管理繁殖母豬采食行為,使其采食量精細化,從而在確保在不動用哺乳母豬體儲的情況下給予乳豬最大化的乳汁,同時大大減少飼料浪費,使每頭母豬保持高繁殖能力及后續生產最大化成為可能等。
隨著越來越多互聯網、科技企業的入局,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智能養殖的重要性及價值,中國開始進入數據養豬階段。科技產品的應用,對傳統養豬業將是一場巨大的顛覆和革新,能夠高效賦能豬只基因選配、精準營養、智能環控、生物安全和生產管理“五位一體”養豬閉環,把傳統養豬從“苦臟累、效率低、利潤低、污染環境”的困境中解救出來,幫助廣大養豬戶實現高效養豬、輕松養豬。
生豬行業三巨頭“正邦、牧原、溫氏”在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報道中也表示對豬市未來預期很高,隨著AI賦能養豬,“豬周期”拐點將提前到來,將持續至2021年,成為史無前例的超級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