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術助力提升博物館的參觀體驗和后端支持
去年5月,國際間諜博物館在華盛頓的L'enfant廣場設立了一座占地14萬平方英尺的新設施,為了給游客提供一種有意義的和難忘的互動式體驗,該博物館使用了嵌入RFID標簽的設備,并通過這些設備跟蹤游客在博物館中游覽的軌跡。
世界各地有許多博物館都會用RFID技術來實現互動展覽,這樣的展覽有時甚至給游客留下比稀有藝術品更深刻的印象,這些個性化、互動性強的體驗,能夠為游客帶來物超所值的額外收獲,加深他們對歷史、藝術和社會的理解。
RFID還可以向館長及其他工作人員提供受歡迎展品的數據。此外,RFID技術有助于博物館追蹤庫存,保護其最有價值的資產免遭盜竊和損壞。
RFID標簽助力博物館參觀者獲得個性化體驗
國際間諜博物館的一個核心活動是體驗“臥底任務”,它利用RFID技術和互動站賦予游客間諜的偽裝身份,測試他們的間諜技能。參觀者在博物館的服務中心獲取他們的臥底徽章,還可以在參觀結束之后在網上輸入其徽章號碼打印測試結果。
在一個用互聯網可以搜索到任何信息的時代,博物館正在思考它們所能提供的價值,其中一種辦法是給予游客更多身臨其境的體驗。
例如,丹麥霍森斯監獄博物館的游客攜帶RFID標簽,可以在參觀期間通過觀看視頻、照片和有關此人的信息跟蹤特定囚犯或警衛的生活。游客們抵達博物館后,會從10個目標人選中挑選一個作為自己的跟蹤對象——比如名為Carl August Lorentzen的囚犯,他挖了一條59英尺長的隧道逃出了監獄。在參觀過程中,當游客把RFID標簽放置在閱讀器旁邊,可以通過激光投影儀和整個場館內的觸摸屏激活圖像和視頻顯示。
在參觀結束時,游客可以留下他們的電子郵箱來接收博物館網站上的“密碼”,以獲取更多信息。然后,博物館利用這些地址發送宣傳信息。
RFID標簽還可以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在密歇根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游客們可以接觸到被帶有RFID標簽透明盒子保護的化石和早期工具等文物,當游客將一件藝術品放在觸摸顯示屏前時,他們可以從照片、視頻和地圖中了解到更多關于這件物品的信息。
RFID標簽助力博物館實現資產盤點和加強安保
長期以來,零售商一直使用RFID標簽來監控商品的位置,以防商品被盜。如今,博物館也采用了RFID技術。許多博物館都收藏有成千上萬件文物,如果沒有技術支持,管理員很難對藏品進行監控。
據了解,為了給藝術品找到最佳的展示環境,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甚至還用RFID標簽來收集和分析博物館展品陳列空間的環境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