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農安碼”正式上線運行!十大場景應用,全程追溯食用農產品安全
5月19日
余杭區舉行全面推行
食用農產品“農安碼”和電子合格證發布會,
標志著余杭“農安碼”正式上線運行!

余杭在全國率先
創立推出農安碼數字管理系統,
今年將全面推行
“農安碼”和電子合格證制度。
什么是“農安碼”?具體如何應用?
一起來了解!
什么是“農安碼”?
借助互聯網思維和現代信息技術,余杭建立農業生產全流程數據鏈,信息實時導入、追蹤和共享,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數字化轉型。
余杭所有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將有一個特殊的身份證——余杭“農安碼”,通過農業主體信息卡、余杭農安APP或微信小程序掃碼亮碼,可實現生產記錄、農藥肥料購買、產品質量檢測、電子合格證出具、執法監督、預警提醒、享受公共服務等十大應用場景,具備生產管理、監督檢查、質量追溯、惠農服務等四大核心功能,實現“一碼知安全”、“一碼抓監管”、“一碼享服務”。

主要應用場景
1
主體動態管理。為全區所有規模+非規模生產主體辦理主體信息卡,實時了解主體變更信息,監管主體生產過程和掌握主體生產管理等情況。
2
投入品實名購買及預警提醒。生產主體通過農安碼實名購買投入品和了解化肥合理用法用量等,所有購買信息在信息卡中實時記錄,對異常用戶自動向監管部門進行預警。
3
農產品質量檢測。農產品上市前,生產主體到檢測室掃描農安碼進行快速定性檢測,幫助農戶確保農產品安全采收,合格上市,嚴格把控產品合格證準出和市場準入關。
4
執法檢查。監管人員通過掃描農安碼,即可迅速了解監管對象基本信息、檢測信息等關鍵內容,并實時錄入上傳檢查記錄。
5
合格證出具。通過與農安碼關聯,生產主體在生產管理過程中,掃描農安碼將生產記錄等信息實時上傳至區級監管平臺。沒有包裝的散裝農產品在交易的時候,農安碼就是合格證;消費者和監管人員通過掃描農安碼即可獲取合格證,從而獲得農產品完整生產交易信息數據鏈。
推行“農安碼”
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智慧監管體系
“一碼一卡一證”是余杭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數字化轉型的主要載體:“一碼”即農安碼,是按照統一編碼規則,為每個農業生產主體配置的一個唯一性二維碼,用于身份識別和數據信息的實時記錄傳遞;“一卡”即余杭區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信息卡,是向全區每一個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發放的一張電子芯片卡,是“農安碼”掃碼亮碼的實物載體,具有信息儲存功能,用于主體動態管理;“一證”即電子化的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是利用信息技術傳遞合格證信息的電子標簽,出具方式有主體信息卡上的二維碼,手機小程序中的二維碼和可黏貼的二維碼標簽,其核心信息都與農安碼相關聯。


通過手機注冊辦卡、使用APP或小程序掃碼和憑碼領取合格證這樣的便民操作,實現“一卡管生產”、“一碼知安全”、“一證溯全程”。
截止目前,全區累計完成生產主體信息登記14200家,其中550戶規模主體已完成登記辦理全覆蓋,非規模主體已登記辦理13650戶。計劃到6月底,全區各鎮街將全面完成農安碼賦碼和信息卡登記發放工作。
未來,余杭區將繼續加快推進農產品安全智慧管理水平,全面落實賦碼,推進農業生產主體全覆蓋監管;建立數據鏈條,實現農產品質量全流程追溯;改進服務方式,提高農業生產服務精細化水平;加強平臺建設,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精準監管,努力提升全覆蓋、全過程、全鏈條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