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云計算這一環,歐洲怎么突圍?
"盡管歐洲已經'輸掉'了全球云計算之戰,但仍應繼續戰斗。"
這是法國總統馬克龍在9月的一次會議中向歐洲發出的號召。
他強調,歐洲不應在數據安全領域依賴"任何歐洲之外的力量",并且呼吁歐盟國家加大在云計算、AI、5G等領域的研發力度,否則歐洲在科技領域可能落后于美國和中國。
據悉,歐洲云服務存在已久,但亞馬遜、微軟和谷歌等美國云服務商在其中占據了近75%的市場。
錯失互聯網時代的歐洲,"后知后覺"地開始擔憂是否將錯過云時代。

圖片來源:路透社
Gaia-X歐洲云計劃
根據路透社在6月份的報道,22家德國和法國公司將籌備注冊一家非營利性公司,推動"Gaia-X 云計算平臺"在歐洲的落地,以減少歐洲對硅谷科技巨頭的依賴。
關于"Gaia"這個名字,意為古希臘中的大地之神、眾神之母蓋亞,她的出現標志著混沌開始由無序轉為有序,標志著萬物開始產生。
至少在法德兩國看來,"Gaia-X"歐洲云計劃堪稱是"數字領域的登月項目"。22家創始公司中,包括了法國源訊、法國移動服務商Orange、達索公司、德國電信、西門子、SAP、博世等知名企業。其他國家加入Gaia-X計劃的企業和機構,總數已經超過300家。
雖然在是否對標AWS、Azure上意見不一,但歐洲人都希望將Gaia-X打造為一個互聯互通的、足以連接歐洲所有云服務商和開源服務的聯盟平臺,頗有混合云的意味,因此Gaia-X也不排斥非歐洲企業加入組織。
按照計劃路線,今年年底Gaia-X就會推出部分功能的測試版,在2022年將完成正式功能上線。
不過,Gaia-X的確還有很多被質疑的地方。
首先,這個原本在2019年10月就首次披露的項目,直到8個月后才有了清晰的路線圖,效率上仍然繼承了歐洲人"拖拖拉拉"的風格,而這個拖延,就是競爭對手的機會;
其次,云計算這類基礎設施,需要龐大的投資金額且回報周期長。近年來歐洲經濟增速放緩,要讓歐盟成員國們放棄現成的AWS、Azure,"眾籌"高額資金投入云服務研發,在預期本土市場規模不如中美兩國、難以評估投入產出比的情況下,這種模式的難度之大可以想象。
根據一系列的政府反應可以發現,德國是對此最上心的國家之一。根據長遠愿景,提出工業4.0、擁有眾多工業"隱形冠軍"的德國,優先希望Gaia-X項目以從工業集團、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等用戶為中心,幫助他們聯網上云、AI賦能,從而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深度挖掘工業4.0等數字科技產業。
全球云廠商的地域版圖
根據咨詢機構Canalys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云計算領域市場規模首次突破千億美元,達到1071億美元,同比增長37.6%。
與2018年相比,云計算領域巨頭的營收業績排位沒有發生變化,TOP4依舊是AWS、微軟Azure、谷歌云、阿里云,四者占據了全球60%以上的云基礎設施市場,并且因為馬太效應,除這四家公司以外的其他廠商市場占比正在降低。

圖片來源:Canalys
可以感受到的明顯趨勢是,阿里云短期內將繼續以亞太(中國及東南亞)市場為主。因為隨著新基建、產業互聯網的政策展開,以及一系列國際形勢的變化,再加上亞太區云計算滲透率仍較低,上云上平臺這一理念仍然有龐大的市場空間以支持阿里云的增速。

阿里云在全球21個地域開放了63個可用區,其中大部分在亞太區域,歐洲區域有位于英國、德國的數據中心。
騰訊云的布局與阿里云類似,眼下更著重于亞太地區的發展。2017年騰訊云在歐洲中部法蘭克福數據中心正式開放,根據當時的材料判斷,騰訊云并不聚焦于在歐洲本土交付大量的項目,轉而是從幫助歐洲公司進入中國,使其更好地適應中國本地的市場環境;或者是幫助歐洲當地的企業、政府更好地服務中國游客的角度進行合作。
換句話說,即便現在受到政策、文化、品牌等因素的限制,阿里云、騰訊云等國內云廠商依然在全力與歐洲廠商合作,共同提供全球化云計算解決方案的能力。例如2018年阿里云與西門子在中德兩國總理的見證下簽約,稱西門子MindSphere工業物聯網操作系統將部署在阿里云上,共同發展中國的工業物聯網。

騰訊云全球基礎設施地域圖,位于歐洲中部的法蘭克福數據中心于2017年開放,
而在AWS、微軟Azure、谷歌云三位玩家的規劃里,歐洲仍然是要重點發展的一大區域。在歐洲,他們擁有更多的數據中心,又擁有大批的既有客戶,在品牌認知度和客戶接受度上享有明顯優勢。

AWS 現已在全球 24 個地理區域內運營著 77 個可用區,并宣布計劃在印度尼西亞、日本和西班牙新增九個可用區。

Azure全球基礎設施地域圖
正是因為美國云服務商在歐洲所向披靡,并且美國又常通過立法加強數據霸權,例如要求美國云計算服務商提供存檔在美國本土乃至海外服務器的相關數據,這才讓歐洲人終于覺醒,急切尋找數字化新的替代方案。
小結:錯過云計算將錯過什么?
云計算不是孤立發展的。近年來,隨著物聯網部署規模的擴大,大數據的爆發,人工智能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云計算的潛能被進一步激發,甚至稱得上是企業在向數字化轉型時必不可少的一步,無論他們選擇的服務內容是IaaS、PaaS、還是SaaS,無論部署形態是公有云、私有云還是混合云,云都將無處不在。
就如同歐洲,如何不是在工業4.0的道路上猛然發現云計算技術正受到掣肘呢?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逆全球化的出現,給全球科技的協同合作帶來不確定性,進一步加深了歐洲人對于數據主權的擔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