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訪談報道  >  正文

《灣區物道》| 深圳市捷通科技有限公司謝新民:RFID前景可期,捷通以專注應萬變

作者:莫問
來源:深圳市物聯網產業協會
日期:2020-07-24 16:43:40
摘要:伴隨著關鍵技術的不斷進步,RFID產品的種類將越來越豐富,應用和衍生的增值服務也將越來越廣泛。

編者按:

2020年新基建正在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動力,后疫情時代,企業的危與機并存,如何尋求疫情影響和經濟復蘇的平衡,如何將挑戰變成發展動力,如何在危機中尋找機遇,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成為新的考題。

深圳市物聯網產業協會推出《灣區物道》系列訪談,對話專家學者、政府官員、灣區商會協會及企業家,解讀和宣傳扶持政策;談大灣區和新基建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企業和行業將會迎來哪些變化和機遇。識危見機、凝心聚力,探索深圳“雙區”建設和新基建雙重背景下經濟發展過程中有哪些可供借鑒和推廣的經驗。

本期《灣區物道》,協會采訪了深圳市物聯網產業協會理事單位- 深圳市捷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通科技”)總經理謝新民,看看機遇與挑戰面前遇,他們如何應對。

1.jpg

捷通科技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掌握無線射頻(RFID)讀寫器的核心技術,尤以超高頻(UHF)領域技術研發見長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作為一家可快速定制化一站式RFID硬件設備的解決商,擁有的超高頻讀寫器、超高頻讀寫模塊、射頻天線、電子標簽、超高頻RFID手持機、2.4G有源RFID等產品廣泛應用于倉儲物流管理、資產管理、人員管理、服裝管理、圖書管理、智能交通、產線自動化、零售行業等領域。 

111111.jpg

RFID產業進入成長期

近幾年,根據相關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22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21300億元,到2022年中國物聯網的連接規??蛇_70億。物聯網巨大的市場潛力為RFID產業帶來新機遇,助推了RFID產業的發展。同時,RFID技術也憑借自身更高效、省人工、更智能等優勢脫穎而出,加速了物聯網落地,一舉成為建設物聯網的關鍵技術。伴隨著關鍵技術的不斷進步,RFID產品的種類將越來越豐富,應用和衍生的增值服務也將越來越廣泛。

隨著經濟、技術及政策的推動,RFID技術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的勢頭,RFID產業尤其RFID超高頻市場已經逐步從無序狀態走向合理競爭,其技術水平也正步入成長期,主要應用在定位、加密、傳感器集成,或許未來5年內許將成為RFID市場的主流。

11_副本.png  

中國RFID前景廣闊

自2010年物聯網發展被正式列入國家發展戰略后,RFID產業開始迅速發展。2019年,中國RFID市場按照15.2%的增速發展,規模達1100億元。

RFID的發展前景可期,整體來看,全球零售業對RFID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RFID未來將成為該領域主流技術。此外,根據Research &Markets的調研顯示,全球醫療行業的RFID市場處于動態增長階段,RFID在全球醫療領域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成本的進一步降低,目前,中國RFID的應用主要在服裝,煙草,圖書,電力,醫療,鐵路,物流等多個領域,尤其是服裝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未來,其應用還會越來越細分化,多樣化,作為設備商,捷通科技也會專注服務好幾個領域。

捷通,走在市場前面

RFID行業未來市場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捷通科技專注且深耕于讀寫器領域,并及時根據市場痛點,加大技術創新和研發力度,快速開發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搶占市場先機。

快速定制化:捷通特意配有4個專門的團隊進行支撐,擁有自己的貼片機,可以快速貼片,擁有激光打碼機,端機子,剝線機,可以自己快速定制化饋線。

一站式RFID 硬件解決方案商:擁有超高頻,2.4G產品系列,這些不同系列產品擁有統一的軟件接口,可以很方便快速的對接到客戶的系統中。

 111.jpg

捷通,未來可期

不管是疫情的挑戰,還是基建或雙區驅動的機遇,未來RFID讀寫器設計與制造將向著多功能、多接口、多制式、模塊化、小型化、便攜式、嵌入式等方向發展。同時,讀寫器協調與組網技術也將成為未來發展方向之一。

而捷通,在這變化多端的市場里,將以不變應萬變,只需搭建好一個平臺,專注做好各種讀寫器,以解決客戶痛點為核心,不斷地創新,并且將持續與標簽,天線,系統商達成戰略合作,以便為終端客戶提供一整套解決方案,為社會的進步做出捷通科技應有的貢獻。

尾聲

RFID 技術已深入金融和支付、零售、交通運輸、軍事安全、物流倉儲、身份識別等眾多領域,并正在持續擴展到工業、制造業、醫藥等領域,隨著技術不斷升級,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未來RFID 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將越來越不可估量。

2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