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曾經的RFID明星之子:金卡工程

作者:王小六
來源:來源網絡(侵權刪)
日期:2020-10-27 11:06:39
摘要:如今,掏出手機進行移動支付在生活中可謂司空見慣了,時間一久便讓人感覺:電子支付就是這樣理所應當的事情。
關鍵詞:RFID金卡工程

如今,掏出手機進行移動支付在生活中可謂司空見慣了,時間一久便讓人感覺:電子支付就是這樣理所應當的事情。

事實上,從紙幣交易到電子支付的背后有一段非常值得關注的歷史。在實現電子化支付的過程中曾攻堅過不少難題,也有無數人傾注了大量心血在里面。

1993:開創金融電子化新紀元

當我們重新回溯這段歷史,就得從1993年說起,而這個歷史的起點便是金卡工程。正是從那一年開始,政府定下了創建我國電子支付系統,并開創金融電子化新紀元的決心,于是一段漫長的征程便由此開啟。


(RFID世界網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金卡工程是中國信息化建設的四個起步工程之一,這四個工程被統稱為“四金”工程,它們分別為“金橋”工程(即國家網絡信息化建設工程)、“金卡”工程(即國家金融信息化工程)、“金關”工程(即國家外貿處理信息化工程)和“金稅”工程(即國家稅務信息化工程)。

金卡工程是一項極為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整個工程無比復雜,是國家領導的一個長期攻堅的大型項目。為了讓整個工程能夠更有效地落地,在中央和地方都設置了專門的組織協調機構。

作為由政府主導的長期攻堅的民生工程項目,金卡工程有著非常深遠的考量。金卡工程是以發展我國電子貨幣為目的、以電子貨幣應用為重點的各類卡基應用系統工程。而金卡工程建設的總體目標是要建立起一個現代化的、實用的、比較完整的電子貨幣系統。

如今,回過頭來看,金卡工程對市場經濟的發展有著突出的貢獻,它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也推動了國內金融商貿電子化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當初所定的發展目標。

為了統籌整個工程項目的發展,國家特別成立了專門的金卡工程組織 —— 金卡辦。金卡辦是我國信息化建設啟動后,成立的第一個跨多個部門(行業)的議事協調機構,由電子部部長胡啟立、郵電部副部長朱高峰、人民銀行副行長陳元組成三人領導小組,從組織領導配置上也可以看出這項工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金卡辦的支持和指導下,十多年來先后成立了國家IC卡注冊中心、智能卡產品檢測中心、信息安全檢測中心、電子標簽(RFID)產品檢測中心、軟件操作測評中心、國家RFID頻率測評中心以及多功能卡應用聯盟等平臺和支撐體系。

走過二十余年 金卡工程碩果累累

自工程開始后的二十余年里,金卡工程極大地推動了國內物聯網RFID的應用,從銀行卡、智能卡到電子標簽。2004年,國家金卡工程將RFID電子標簽應用試點列入工作重點,啟動了一大批示范工程。在緊接著的2005年,信息產業部批準成立了RFID標準工作組,進一步推動國內RFID產業化的發展。



許多新鮮的應用在金卡工程的直接推動下涌現出來,如二代身份證,這是RFID技術在中國金卡工程建設中最早啟動的成功應用范例。此外,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自動化通關、城市暫住證等各類電子證照也出現在居民的日常生活。

2002年,經國務院同意,在人民銀行的直接組織領導下,全國各商業銀行聯合起來,在合并原有18個城市銀行卡信息交換中心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的銀行卡聯合組織——中國銀聯。在此基礎上,建設銀行卡跨行交換系統,推進聯網通用工作,為銀行卡的應用普及掃清了障礙。

到了2006年,IC卡已經在電信、社會保障、稅務、公安、交通、建設、金融及公用事業、石油石化、組織機構代碼管理等許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根據官方統計數據,在2000年年底,中國IC卡發卡量僅為5.4億張。到了2005年年底,國內IC卡的發卡量已經達到25億張,年均發卡量占到全球發卡量的15%。到了2010年,全國各類智能IC卡發行量達到了70億張,在電信、交通、公安、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領域得到普及應用。而到了2015年,我國智能IC卡發卡總量已經超過135億張。


(RFID世界網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事實上,在經過十年左右的發展后,金卡工程推動的項目已經不再局限于智能卡,而是針對性地開發更多RFID應用場景。

在國內牲畜養殖業中不時有疫情爆發出來,是困擾民生的嚴重問題。通過試點,金卡工程把RFID技術應用于生豬、肉牛牲畜養殖、屠宰和食品加工產業鏈,建立全程電子標識監控系統,進行實時、動態、可追溯的信息管理。

一旦發生疫情,便能夠及時確定污染鏈。該試點工作在2006年已擴展到7省區,這是直接服務于“三農”,影響最大、范圍最廣的農業RFID應用項目。

后記

回望這一段歷史可以發現,金卡工程項目帶著非常明顯的計劃主導特點,這與當時國內發展的現實處境息息相關。隨著金卡工程一步步走向落地,因為市場培育和產業配套完善而獲得越來越多市場化的特點。

國內在推廣RFID應用的時候,一直堅持先試點、后推廣的路線,這是一種理性的發展方式。而在積累了一些經驗之后,逐漸偏向發揮市場的自發性,因為自由經濟更利于催生市場需求。

在金卡工程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國內IC卡的產業支持能力隨之不斷增強。到了2006年,我國擁有的IC卡相關企業約為2800家,從業人員達到了10萬人左右,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雖然,今天對于金卡工程的討論已經越來越少,它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但它對今天的數字化生活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更進一步來說,金卡工程對提高社會管理、生產流通效率和精準控制領域,為廣大百姓的衣食住行均作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