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鐵使用RFID技術提升養護質量和效率
12月7日,深圳地鐵首個智能軌道板預制配送中心正式投產。該中心“落戶”于14號線昂鵝車輛段附近,實現地鐵軌道板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生產,兼具軌道板養護、存儲、配送的功能。
14號線智能化軌道板配送中心,采用行業內領先的多功能智能化流水生產線,配有各類設備25臺,模具92套,生產及管理人員100人。該中心日均產量可達90塊,產值近100萬元,可滿足地鐵14號線全線112.3km約22736塊軌道板的預制、養護、配送需求。
經過7個月的研發與2個月的試生產,該中心成功應用生產線智能控制系統、制造執行系統(MES)、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系統(PHM)、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軌道板自動化檢測系統賦能生產,達到“人、機、料、法、環”的數字化、智能化管理,實現了軌道板清模、噴涂脫模劑、鋼筋骨架入模、張拉、布料振搗、刮平、養護、放張、脫模、噴碼、檢測等全工位流程智能制造。
“智能化”軌道板生產的全新工藝
1.預應力張拉工序
采用自動張拉機器人,實現張拉桿與張拉裝置自動對位,預應力鋼筋的精準控制和自動鎖緊,張拉數據自動采集監測和上傳。
2.養護工序
基于RFID技術的智能控制系統和自動碼垛、拆垛設備,使用AGV運輸小車,實現模具的自動分類碼垛、拆垛和自動運輸、蒸養門自動控制、蒸養過程無縫銜接和數據采集,大大提高了養護質量和效率。
3.脫模工序
自動識別進入工位的模具,利用集多種位移傳感和力傳感的錐體懸吊無損平衡起模技術,實現不同規格軌道板快速無損脫模。
4.軌道板智能檢測工序
基于激光掃描及優化算法的智能檢測技術,能智能檢測軌道板外形尺寸,判定合格與否;同時在軌道板側面打印唯一性身份標識,并自動生成軌道板外形尺寸數據分析報告,進行大數據整合分析和分級預警,自動生成檢驗批。
14號線智能軌道板預制配送中心按照“集約化布局、標準化生產、信息化提效、智能化減人、安全生產零容忍、產品質量零缺陷、綠色環保零污染”的原則,確保軌道板的精度指標、產品質量等滿足規范要求,為全線高效、精準推進鋪軌工作全面展開奠定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