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智能監管 浙江平湖啟用首個海洋一體化云平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日,平湖市首個海洋一體化云平臺項目正式運行,該項目由指揮中心顯示屏、熱成像云臺攝像機、水利星光球機、車載設備、無人機、無紙化會議系統等十個子系統組成。這一平臺的建成運營,將平湖市海岸線海域智能監管提升到一個新水平。
在乍浦九龍山海邊,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海洋管理科的工作人員正在操作無人機,對海岸線進行巡邏。記者看到,該無人機與普通無人機大有不同,通體成黑色,且體積大了好幾倍,四支螺旋槳也更加粗壯有力。“該無人機帶有坐標定位功能,同時它具備三個不同角度的拍攝功能,分別配有一個廣角鏡頭,一個變焦鏡頭和一個紅外鏡頭,可以在夜間開展船只、人員搜救。”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海洋管理科科長齊正旺介紹,該無人機除了配備智能定位跟蹤、定位避障、超強防水等一些先進、實用的功能外,還能將圖像信息超遠距離實時高效傳輸。此外,針對電池續航這一問題,此次配備的無人機還進行了專門的優化,具備45分鐘的超長續航以及更快的飛行速度,能在平湖市的海岸線上飛一個來回。不僅如此,該無人機還配備了喊話器,可以在現場指揮、遠程執法、疏導救援等場合起到重要作用。
平湖市所轄海域總面積1053平方千米,海岸線長度28.85千米,擁有海島地理統計單元17個,單靠無人機巡邏這雙移動的“眼睛”是無法滿足如此大面積的監管工作,為此海洋一體化云平臺還配套裝備了多位固定的“哨兵”。“我們原先就已建立了一套監控系統,主要是包括兩個高清監控攝像頭。今年,我們在原有系統的基礎上,在海岸線、島嶼上新增了6個攝像頭,從原先只能監控到海域,現在擴大到了海島、航道等。”齊正旺說,通過高清攝像頭的鏡頭,對半徑3公里內的船只、港口、海岸線等都能一目了然。
踏進“平湖市國家海域動態監管中心”的大門,這里是整個海洋一體化云平臺的“中樞大腦”,海洋實時畫面、海面實時數據等信息全部傳輸到這里,用以開展連線會議、應急指揮和調度等。兩塊大屏幕上分別顯示了無人機和監控攝像頭上實時傳輸過來的視頻影像,多個監控攝像頭之間實現無縫切換。“我們把海域動態監管車、海洋的監控以及所有的在線數據整合在一起,建成一個大數據網絡,通過采用無人機巡邏、安裝高清攝影頭等方式,實現海域全方位動態監管。”齊正旺說,海洋一體化云平臺是平湖市集海域管理、海洋環境監測、海洋防災減災等功能于一體的大數據中心和云服務平臺。
“云平臺不僅要建得好,更要用得好。我們平臺上的監控、海面風向、水位信息等都可以實現資源共享。除了政府機關各部門之間可以查看調用,我們的老百姓也能通過‘平湖自然資源和規劃’微信公眾號了解海洋實時數據和監控,特別是為沿海漁民、港口企業等出海提供了方便。”齊正旺說,這套平臺的操作并不復雜,該模式可以在各鎮街道推廣、復制,特別是在一些重要航道和排污口設立監控系統,可以給環保督察、水運交通安全以及溺水事件的發現和援救等帶來極大的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