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通院李海花: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期
工業互聯網是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又是工業互聯網的關鍵神經系統,是實現工業系統互聯和工業數據傳輸交換的支撐基礎。我國標識解析體系自2018年起建設,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基本形成了政策完善、體系完整、創新活躍的發展格局。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先后印發《工業互聯網標識管理辦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在相關政策措施的引導下,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期。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應用實踐成效顯著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作用類似互聯網的域名系統,通過賦予每一個實體物品(產品、零部件、機器設備等)和虛擬資產(模型、算法、工藝等)唯一的“身份證”,實現從標識到IP地址轉換和關聯數據的查詢。用戶可以通過標識快速訪問一件產品在不同環節、不同位置、不同系統中的相關信息和數據,是實現全球供應鏈系統和企業生產系統的精準對接、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化服務的前提和基礎。
基礎設施初見規模。當前,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重慶五大國家頂級節點穩定運行,南京、貴陽兩個災備節點啟動建設,上線運行二級節點達93個,覆蓋22個省級行政區、包含船舶、集裝箱、汽車、石化、食品、醫療器械等33個行業,接入企業突破1萬家,標識注冊量已超100億。
應用模式不斷豐富。標識應用場景和模式不斷豐富,初步形成基于標識解析的智能化生產管控、供應鏈協同、工業軟件數據交互、數字化交付、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創新應用模式,主動標識成為新發展亮點,已在熱力、燃氣、汽車、磨具等多個領域開展應用試點。支付寶、商米等10余款主流“掃一掃”APP、標識讀寫設備如已經實現與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的對接。
實踐探索逐漸深入。二級節點加快應用探索創新,逐步培育了一批優秀應用案例。例如,基于統一標識和公共解析能力,助力中天科技智能化生產管控。電線、電纜制造企業通過接入線纜行業二級節點,基于簡單易用、規范統一的數據接口,解決了智能化生產中的物料標識不統一、異構數據采集困難、上下游供應鏈互通受阻等問題,實現了“一碼全覽,追根溯源;一碼多識,分權管控;一碼到底,協同制造”。再如,通過標識解析打通工業生產各環節,實現船舶制造的數字化交付。中船集團利用船舶行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將船東、船舶設計院、鋼鐵生產企業、舾裝件供應商、物流運輸商、船舶總裝廠、維修服務商、保險公司等聯系起來,為船舶生產設備、備品備件物資賦予公有標識,建立數字化統一交付,實現跨主體信息查詢,從而有效促進中船從產品制造向產品服務轉型。
標識解析規模化應用推廣仍面臨較大挑戰
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規模化應用推廣仍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
一是多類型異構標識互通需求緊迫。目前大部分企業使用私有標識開展企業內部的物料管理、產品跟蹤等,隨著跨系統、跨領域數據共享需求不斷加深,私有標識難以實現跨域識讀和應用;Handle、OID、Ecode、VAA等公共標識在不同場景下已經有不同程度應用;且分布式標識(DID)等新型標識體系在全球范圍加速創新發展。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需邊建設邊加快迭代創新。
二是數據可信及安全交互需求增長。標識解析系統作為制造業信息系統互聯的關鍵樞紐,涉及大量企業內部敏感數據和高價值數據,因此對解析安全要求較高,包括數據來源真實性、數據傳輸可靠性、數據查詢合法性等。需在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基礎上,形成可信的統一身份認證鏈,實現節點服務器自身的真實性,同時對解析數據信息進行加密或者數字簽名,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三是標識公共服務支撐能力亟待增強。目前的標識產業基礎仍較弱,現有標識載體、識讀設備、解析系統對工業環境、要素適配支持性還不充足不豐富,而具備行業定制化應用開發能力的供應商較少。基于標識的消費品追溯淺層次應用最為普遍,要真正發揮標識解析作用,還需要加快引導標識在協同制造、供應鏈管理等環節的深層次應用,同時加快標識解析公共支撐能力建設和端到端生態體系的建立。
標識解析制度體系和標準規范引領作用凸顯
一是《管理辦法》將有效帶動標識解析更加有序健康發展。《管理辦法》的出臺,進一步明確機構定位、能力保障、監管要求等,同時理清中央和地方主管部門的監管職責,明確了從跨地域到跨行業的解析節點建設思路,為地方政府的監督管理工作指出明確路徑,實現了在政府監管下的標識解析節點健康有序發展。其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作為面向行業企業提供標識服務的平臺和窗口,《管理辦法》在國家監管體系下充分保證二級節點的企業權益、數據主權,有利于促進跨企業的數據共享和信息交易,加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應用模式。
二是管理辦法與標準體系結合可有效指導整個體系規范化建設。為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規模化、規范化發展,還需要加快標準研制,以促進標識軟硬件研發、標識解析不同節點之間的互聯互通、標識解析與工業體系的集成應用。加快研制解決工業現場多設備接入、異構網絡連接、多源異質數據互操作、工業數據安全等方面基礎共性技術標準,為鞏固標識解析公共基礎設施提供重要支撐。引導二級節點企業建立行業二級節點和跨行業二級節點技術實現、工程部署、節點對接和應用場景等相關技術標準和測試規范,如符合行業應用需求的標識編碼體系,從而推動企業接入標識解析體系,促進規模化應用。面向工業應用場景的數據管理、交互和共享需求,加快輸出特定行業、特定場景應用支撐標準,發揮標準化服務能力,推動標識解析新模式、新應用的拓展,構建可復制可推廣的應用模式,形成行業示范與標準研制雙驅動發展模式。
合力推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全面深化應用
接下來,標識解析將深入貫徹實施“標識解析增強行動”,從擴大基礎設施規模,深化標識解析應用,做好標識服務管理三方面進一步推進我國標識解析體系發展水平。
一是持續推動標識解析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國家綜合服務能力,加強國家頂級節點對域名、標識、身份等網絡基礎資源的支撐能力。推進南京、貴陽災備節點建設,對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進行容災備份并提供數據和業務托管服務,保障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穩定運行。引導二級節點建設運營,協助工信部、地方政府和產業界共同推動面向更多行業、更多區域建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提高標識解析服務范圍。依托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發布《二級節點建設導則》,進一步規范二級節點的建設、運營發展,為二級節點行業應用探索提供理論基礎。
二是深化拓展標識解析規模化應用。增強垂直行業應用,在設計、生產、流通、服務等環節開展標識解析集成創新,加強標識解析與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推動汽車、醫療、船舶等重點行業規模化標識應用,打造可復制、可推廣典型性標識解析應用標桿。拓展公共領域應用,推動標識解析在冷鏈物流、應急物資、智慧城市等重點領域應用,為民生服務、社會治理提供有力支撐。推進基于工業互聯網標識的物碼結算應用,促進跨企業數據交換,構建標識數據資產新型商業模式,培育標識公共應用環境。加快主動標識載體實踐,加速物聯網卡、安全芯片、通信模組等主動標識載體技術研究、產品研發、標準研制,選擇儀器儀表、電力、車聯網等重點領域,推進主動標識載體規模化部署及應用探索。
三是嚴格落實《管理辦法》提升服務能力。做好許可登記,根據管理辦法要求,開展各級節點行政許可申請工作,作為國家頂級節點責任主體,履行節點平穩接入職責。加強標準引導,持續推進標識解析基礎共性技術標準的制定,形成完善的體系建設服務指南,輔助管理辦法的實施,指導標識解析技術設施規范化建設。支撐政府監管,建立覆蓋全域基礎設施的運行監測、應急接管、數據托管、安全檢測等保障體系,開展定期數據報備、信息核驗、問題整改,并與主管部門進行信息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