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前沿丨融合ETC——智慧停車技術再升級!
近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ETC智慧停車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為加快拓展ETC服務功能,推動ETC停車場景應用,更好地便利公眾出行,而選定多個試點區域,先期開展ETC+智慧停車試點工作。

通知以滿足人民群眾高效停車、便捷出行要求為目標,強調ETC接入靜態交通治理手段,結合“新基建",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與ETC技術的融合應用,強化“ETC+互聯網"產業融合,打造ETC+物聯網感知、ETC+靜態交通管理,打造智慧停車發展樣板,實現無人值守,提高停車位使用頻率;聚焦城市停車需求,完善ETC停車場及路側停車配套設施,建設城市級停車管理管控平臺,實現車位資源的高效周轉,全面提高城市停車精細化管理水平。
隨著城市的汽車保有量的爆炸性增長,停車難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大痛點。近年來,路側泊位停車收費系統的智能化改造進程在各大省市不斷推進,然而,眾所周知,無論是人工管理還是無人值守,目前所有的路內停車(路側停車)方案都需要車主自主繳費,在繳費這一環節,始終沒有集便捷、有效于一體的智能結算方式,一旦車主忘記駛離車位后通過APP或按小票指示掃碼繳費或始終沒有自主完成繳費,這一欠費率、逃費率都是無法掌控的,導致路側停車投資大、效率低、管理難、收費差,且涉及到海量數據的篩選與驗證的停車費追繳更是難上加難。
ETC支付是不停車繳費支付,是目前最安全的支付方式。近幾年國內的大部分高速收費都已經普及了ETC技術,給廣大車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更值得期待的是,據最新政策明確指示,今后,ETC繳費不再是高速收費站、封閉停車場的專屬,也將在路內智能停車位展開應用,簡化車主在路側停車的繳費流程,解決車主離場漏繳費的問題。
當前路側停車管理模式以地磁+PDA為主,由地磁感應+自動通知管理員+人工綁定車牌+小票掃碼繳費等環節組成,地磁設備提高了停車管理員的管理效率,但由于路側停車收費管理的局限性,繳費成功率難以得到保障。路側ETC智慧停車場的出現,能夠完全打通路側停車場智能化的最后一環節——支付環節,系統性解決當前路側停車場存在的各種問題,迎來路側智慧停車的智能新時代。

自2020起,ETC支付的爆發略顯端倪,其原因是基于國家政策《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實施方案的通知》的頒發,該通知提出為方便車主出行,提高高速通行效率而取消收費站,全面采用ETC支付系統代替人工收費的措施。截止2020年1月,全國已有2億車輛安裝OBU,且自2020年7月起,所有出廠的汽車上都必須帶有ETC裝置,ETC支付就此進入了爆發式增長階段。
ETC支付作為最安全的車輛繳費模式,除高速收費的初步應用外,深入應用于路側停車收費場景,能夠有效打通支付渠道,極大提高收費率,最大限度做到應收盡收,并延伸至停車費用追繳。
地磁+PDA+ETC聯動技術:
目博科技基于十年的車輛檢測技術積累和大量智慧停車項目落地實施經驗,推出地磁+PDA+ETC聯動的路側智慧停車系統技術方案。
地磁+PDA+ETC聯動方案示意圖
NB-IoT地磁車位檢測器實時感知車位上車輛的駛入與駛出情況,由管理員手持PDA進行車牌綁定,地磁自動計時、后臺系統計費,車輛在駛離時生成停車費用訂單并發送,路側RSU天線接受到待繳費訂單后,發出詢問信號,含有車輛識別信息的車載OBU做出響應,并與路側RSU天線進行雙向通信和數據交換,中心管理系統中的計算機收費管理系統從該車的ETC賬戶中扣除此次應交的停車費用。
ETC應用下,停車智慧化、管理可視化和運營高效化的系統性實現,能夠為車主提供更加便捷的電子支付環境和更加舒適的停車用車環境,為車位管理員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輔助支持,為運營者提供更加實時、精準的運營狀況感知。互聯網+新型道路停車收費系統,通過地磁+PDA+ETC的方式,能夠高效實現路內收費,ETC追繳模式,再次提高管理和服務效率,實現收費與追繳并舉。
數字化浪潮方興未艾,一場“無感支付”的智慧生活圖景正徐徐展開。
ETC支付系統在高速公路收費站、封閉停車場豐富的應用經驗,為其在路內停車收費的應用打通最后的支付環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ETC龐大的基礎市場也使得ETC+智慧停車的普及難度大大降低,ETC與路側智慧停車系統的結合,是路側智慧停車支付渠道的再升級,也是ETC支付系統的應用再拓展。
在未來,主要用于停車行業的ETC支付將打造智能化、科技化的全新支付系統,成為車輛關聯的主流支付方式,應用、服務于更多的場景化需求,助力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場景服務新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