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行業走向智能化 RFID技術是最大“幕后功臣”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商品的包裝越來越重視,對商品的挑選也不再僅僅停留在常規信息上,而是需要將產品更進一步的信息展示出來。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僅憑原來的傳統包裝已經無法滿足要求,智能包裝應運而生。

(來源:pexels)
目前,智能包裝已經出現了非常豐富的產品類型,其中細分市場規模最大的是RFID信息型智能包裝,主要用于產品的質量監測、鑒真防偽、貨運追溯等等,既有利于各行各業的產業升級,也有利于保障民生。
融合RFID等物聯網技術 智能包裝發展勢頭迅猛
通過對整個社會環境的觀察,可以發現包裝行業向智能化方向轉型有兩大主因:一方面是電商、物流行業的飛速崛起;另一方面則是數字化、智能化對不同行業、產業環節的改造。對包裝行業而言,將通信技術、電子信息技術、智能材料技術注入其中便成為了順勢而為的發展之道。
作為一個涉及面廣、體量巨大的行業,包裝行業的發展一直備受重視,我國政府部門在“十三五”期間推出了包裝行業向智能包裝、安全包裝、綠色包裝等方向轉型的六大工程,指明了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2013年,國內包裝行業的產值突破了10000億元規模,同年智能包裝行業市場規模則首次突破1000億元,預計到2023年,中國智能包裝行業市場規模將有望突破2000億元。
在這一趨勢的引領下,相關企業紛紛將智能包裝作為未來發展的增長點。早在2015年年底,勁嘉股份在其未來五年發展戰略規劃中就明確提出:公司將大力推進互聯網+、RFID傳感技術、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包裝產品領域的深度應用,力爭到2020年實現RFID等技術在大包裝領域的廣泛應用,促進包裝產品的智能化升級。
2018年,斯道拉恩索推出了可持續的RFID標簽技術:ECO技術,使RFID與100%木纖維的紙質標簽結合,提供無塑料、可回收的標簽方案。通過將RFID與紙質標簽相結合,使得制造流程變得更加靈活,ECO標簽可以與紙張和紙板材料一起被回收利用,十分環保。
艾利丹尼森則利用NFC技術開發了溫度監控標簽,借助包裝上的NFC溫度傳感標簽可監測并記錄包裝內溫度以及外部環境溫度,并將數據傳輸至智能手機上。目前,NFC已經在智能手機上有了很高普及度,這項功能的實用性也因此得到很大提升。
RFID推動信息型智能包裝發展
中國智能包裝行業的快速發展為傳統包裝印刷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未來,隨著印刷電子、RFID、柔性顯示等創新技術的發展與深度融合,尤其是RFID技術的高速發展,將為智能包裝及業內企業的發展帶來利好。
根據功能和技術上的差異,智能包裝大體上可以分為功能材料型、功能結構型、信息型三類,而信息型又是三者中占比最大的類型。并且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普及,RFID信息型智能包裝發展最迅速,主要用于檢測包裝內產品的安全性、內在品質和運輸、銷售過程中產品的信息的一類包裝形式。
通過回望智能包裝的演變之路,可以發現信息型智能包裝的發展經歷了一維碼、二維碼到現在的多維碼、RFID、NFC、EPC等高新技術的過程,廣泛應用于物流、倉儲、防偽、溯源、移動支付等多個領域。
以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應用為例,智能包裝能實現食品質量的檢測,鑒別產品真偽,實現產品的可追溯功能,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此外,由于酒類產品單價高,各種造假手段層出不窮,比如回收舊包裝,偽造瓶身、瓶蓋、甚至連防偽標示做能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RFID技術在酒類防偽追溯場景中優勢便自然凸顯出來。
智能包裝在功能和產品形態上仍有很大發揮空間
隨著全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市場范圍大大延伸,產品供應鏈也隨之不斷擴大。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食品的新鮮度和精密儀器的保護程度,以及藥品的安全性。在這個過程中,智能包裝正日益成為產品功能的延伸,并成為集成印刷電子、RFID、柔性顯示等各種創新技術手段的載體,應用于包括電子產品、食品、飲料、醫藥、生活用品等幾乎所有領域和行業。
自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開始,政府加大了對藥品和食品的監管力度,有效推動了國內對RFID電子標簽的使用,而在物流、包裝、零售等行業應用智能包裝也開始進入一個高速增長階段。
總體而言,智能標簽、包裝的功能包含了許多方面,比如,它可以實現庫存跟蹤,防止貨品損失,可以檢測食品是否變質,鑒別葡萄酒的真偽,提醒病人準時服藥,還可以成為優惠券和打折促銷活動的載體,與消費者進行游戲互動等等。因此,隨著技術的發展,智能包裝在功能和產品形態上仍有很大發揮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