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電子標簽等數字手段 杭州上城創新河道治理方式
春日綠樹雜英、桃李繽紛,夏日風簾翠幕、白鷺棲息,秋冬亭臺樓榭、曲徑通幽,走進上城區“龍山河片區”,一年四季都流轉著不同的風景。
人因水而生,城因水而興。2020年以來,上城區結合龍山河、中河、貼沙河、新開河及安家塘水系連通特色作為龍山河片區進行創建,打造“文化生態、產業生態、景觀生態”多元化生態美麗河湖,探索出一條“水岸同治共建共享”的創新治水之路。在原有城市管理“智慧管控”平臺建設基礎上,通過推出智能化電子河長公示牌、安裝河道排污口電子標簽、升級智能監控系統等手段,全面提升河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如今,上城區成功創建全域化市級美麗河道,龍山河片區成為展示市中心別樣景致,居民、游客休閑鍛煉的理想場所,“青山碧水 生態上城”的目標進一步照進現實。1月30日,《浙江日報》專版點贊上城的美麗河湖,一起來看。

植入悠久歷史
美麗河湖演繹“精彩故事”
河流作為城市最原始的根基,一頭延續著城市的歷史,一頭連接著城市的未來。上城區作為南宋皇城舊址所在地,擁有深厚的南宋歷史文化底蘊。水流的走向既勾勒出上城區優美的城區輪廓,也見證了千年文化傳承,鐫刻著城市發展年輪帶。
龍山河片區南起之江路北至慶春路、清江路,由南向北貫穿整個上城區,片區內歷史文化古跡眾多,古塔、古寺、古橋、古井、古建筑等歷史古跡無不訴說著上城區悠久的歷史。650年歷史的鳳山水城門,南星橋、洋泮橋、海月橋、化仙橋、水澄橋及六部橋等6座市級文保橋梁,還有太廟、德壽宮、御街等遺址都是寶貴的財富。

因此,在美麗河湖向幸福河湖邁進的過程中,上城區特別注重歷史文化古跡的保護和利用,使河湖成為延續鄉愁的重要載體。
其中,龍山河綠道除對原有游步道拓寬改造到達綠道標準外,通過增加文化特色小品,打造一條“煙柳畫橋、風簾翠幕”主題的綠色長廊;貼沙河以玻璃護欄形式講述了貼沙河前世今生的歷史變遷,展示其特有的城河歷史;安家塘水系通過白中渠與龍山河貫通,其小鎮內特有的仿古建筑,小橋流水,綠樹成蔭,宛如一幅江南水墨畫……
“‘十三五’時期,通過‘五水共治’和‘污水零直排區’創建,上城全區河道基本達到‘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標準。”上城區治水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自該區“美麗杭州”創建暨“‘迎亞運’城市環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工作開展以來,如今全區河道已經到了做好“美麗河湖+”的新階段。
為了講述好“美麗河湖故事”,龍山河片區還通過雕塑小品、橋梁銘牌、宣傳設施等載體對河湖歷史、治水宣傳等水文化進行展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中東河通過遺址展示、景墻、雕塑等各種形式,再現南宋時期的繁榮,被譽為南宋文化水上博物館。貼沙河始版橋公園的景觀除設置了“始版橋”主題景觀墻,展示“活字印刷術”以及畢昇和始版橋的故事,還設置如大禹治水、“五水共治”、垃圾分類等宣傳景墻。
放眼上城區全域,河湖景觀優美,各有特色,與周邊環境協調融合,為周邊居民提供了良好戶外休閑娛樂賞景的場所。

開啟數字化智治
河道有了“智慧大腦”
杭州是一座數字化之城,應用數字化科技和手段,探索河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美麗河湖邁向幸福河蝶變升級的進程中,上城區圍繞“惠民利民”的中心點,充分利用智慧科技賦能,使美麗河湖創建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
現在,上城區的河道養護人員巡河時都要隨身帶著手機,日常巡河遇到問題都可以通過釘釘同步至Web端,再由區河道監管人員通過Web端收集、整理、匯報。通過連接杭州市統一的“杭州城市大腦智慧城管城市河道平臺”,可以監測到區內河道水質斷面、排污口等各項基本情況,一旦發生異常,則通過系統的抄告會具體分配到該河道的巡查養護人員釘釘端,使其第一時間對問題進行整改、反饋。

“2020年,我們通過使用和對接杭州城市大腦智慧平臺,用大數據的分析成果來指導日常工作,將智慧治水落到實處,確保水環境、水生態、水景觀和水文化功能的正常發揮?!鄙铣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龍山河片區共有高清智能監控39處,可全天候監控河道水質、漂浮物狀況及各類不文明行為;中河、貼沙河、新開河河道設有流速儀,對河水流速、水位等信息實時監測和自動報警;河道沿線設置20塊電子河長公示牌展示河長信息,可通過PC端和手機端進行遠程控制……
美麗河湖,三分靠治,七分靠管。依托智慧城管平臺還能進一步提升管理養護隊伍信息化水平。目前,龍山河、中河、新開河、貼沙河養護工作由上城區城市管理局進行管理,4條河道配有保潔船只15艘,巡查管理人員4名,河面保潔人員16名。安家塘由玉皇山南基金小鎮聘請的南都物業進行統一管養,配有8名養護人員及3艘保潔船只。
接下來,上城區將繼續嚴格按照《杭州市城市河道管理養護技術要求》對河道進行養護,并充分利用數字化機遇,深化智慧平臺的使用,發揮最大實效,進一步提升上城區城市河道管理智慧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