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打造智慧化移動醫療
三分治療,七分護理。
每一次與死神抗爭的戰場,都會看到護士們拼盡全力的身影,日日夜夜、步履不停。
5月12日國際護士節,但對于湖南25.6萬名護理工作者來說,他們的工作似乎與往常并無區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記者走進“全國五一巾幗獎狀”獲得者——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護理團隊,傾聽他們的醫患故事和心聲。
武漢“聞聲識人”的八旬老人打來電話
“小王你好,今天是護士節,祝你節日快樂!也請你代我向醫療隊其他白衣天使問好,我每天都想念你們……”5月12日上午,湘雅醫院消化內鏡中心護士長王青霞接到了一個特殊的電話。
打來電話的是80歲的湖北武漢左賢良老人,是王青霞曾經的 “臨時家屬”。
王青霞是第三批援鄂國家醫療隊隊員。去年2月7日,她與其他隊友一道抵達武漢,接管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重癥病房。左賢良老人是新冠肺炎重癥患者,因并發腦出血,被下過兩次病危通知。在救治過程中,王青霞一直陪護在他身邊。
左賢良當時的病情很危重,年紀又大,加上身邊沒有任何親人,情緒有些低落。老人的異常引起了王青霞的注意,作為“臨時家屬”,她每天通過“3分鐘問候”進行開導,給他信心和力量。
每次王青霞去查房,老人都要和她合張影。遺憾的是,由于一直穿著防護服,老人一直不知道王青霞長什么樣子。好在兩人彼此留了電話。
出院后,老人換了手機,存的號碼丟失了,和王青霞失去了聯系。一次回訪,王青霞撥通了左賢良的手機,聽到一聲“喂”后,老人立馬說“你是王青霞吧?終于聽到你的聲音了……”
今年春節,老人與王青霞等參與救治的湘雅醫護人員視頻連線,表達節日的祝福和最深情的感謝。“小王說話的聲音沒有變,還是老樣子,把口罩摘了,讓我看看……”視頻電話接通后,老人終于第一次看到了王青霞,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電話這頭,王青霞流下了眼淚。
王青霞告訴記者,左爹爹這么大年紀了,當時病情又那么嚴重,能夠治愈,真是一個奇跡。看到他健健康康,很欣慰!“老人邀請我和隊友到武漢去玩,我想等有空的時候一定去看看,看看武漢的變化,看看左爹爹!”王青霞說。
難忘第一次當“網約護士”
打針、換藥、靜脈采血……這些醫護服務以前必須到醫院,現在有了“網約護士”,在家就能完成。
湘雅醫院PICC專科護士秦曼主管護師就是一名“網約護士”。回憶起第一次上門護理服務,秦曼仍難掩激動。
去年7月2日,同往常一樣,秦曼下班回到家中,正準備休息,突然通過手機小程序“湘雅e健天使”查看到出院患者田女士預約的上門護理服務信息。隨即,通過電話咨詢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況,通過小程序中患者上傳的導管圖片、維護手冊信息初步評估導管的基本情況,秦曼接下了“第一單”。
根據需要,她準備好了護理所需物品。“平時在病房中為病人進行PICC導管維護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但這可是上門服務啊!”秦曼內心既興奮又忐忑,心里一直想著:“我能順利完成嗎?”
在科室主任的鼓勵下,第二天一早,秦曼與同事來到患者家中,再次詳細了解對方病情,并進行專業評估。按照規范的維護操作流程,她們細心地為田女士進行了PICC導管維護,并在“湘雅e健天使”小程序及患者導管維護本上登記了維護信息,作了健康宣教和相關指導。
維護完成后,田女士對秦曼贊不絕口,十分滿意。
“就這樣,我的網約第一單順利完成啦!看到患者和她家屬滿意的笑容,我對上門護理更有信心了。”秦曼說。
據悉,為了給出院患者或慢性疾病且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護理上門服務,湘雅醫院護理部和“移動醫療”教育部-中國移動聯合實驗室聯合自主研發了“湘雅e健天使”小程序、“互聯網+護理”管理平臺,及國內領先的院內院外一體化專科護理移動電子病歷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