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城市“生命線”重塑進行時,做智慧交通還能賺錢嗎?

作者:物聯傳媒
日期:2022-12-28 15:07:22
摘要:如今,政企數字化轉型、“構建城市生命線網絡”是目前各城市的主要發展方向。
關鍵詞:智慧交通

如今,政企數字化轉型、“構建城市生命線網絡”是目前各城市的主要發展方向。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以及汽車保有量的不斷上升,給城市帶來了擁堵、污染、交通安全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急需智慧交通進行數據統計和協同管理,因而,智慧交通的發展正受到來自需求端的“催促”。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綱要》中提到:優化城市交通網絡布局,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進汽車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加強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加氫站等配套設施建設。

據了解,這是自2020年以來針對智慧交通頒布的第35項政策(包含省級政策)。可見,在加強經濟恢復的大節奏下,加速智慧交通的發展也再次被提上日程。

根據ITS114統計數據,2021年中國城市智慧交通千萬項目市場規模超411億,同比增長38.9%,項目數量1958

供需兩端旺

智慧交通是個什么產業?

十年前,《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中首次提出了智慧交通的概念。中國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認為,智慧交通指的是在城市已有的道路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將信息技術集成運用于傳統的交通運輸管理中,整合交通數據資源的同時協同各個交通管理部門,由此形成的結合虛擬與現實的,提供一體化的綜合運輸服務的智慧型綜合交通運輸系統

目前智慧交通主要用到八大技術,包括V2X(車聯網)通信技術、高精地圖技術、車輛隊列技術、道路智能材料技術、面向主動安全的道路控制技術、車路交互技術、結合基礎設施的決策與規劃

從需求端來看,智慧交通主要是為城市數字化建設賦能,應用場景包括公路、軌交、公交、機場、航運、港口、停車、交管等方面

而從供給端看,目前產業鏈各環節玩家眾多,傳統安防企業、互聯網廠商、云計算服務商、算法提供商等均已進入智慧交通各細分領域。

縱觀智慧交通產業鏈,同樣分為上中下游,上游主要是提供信息采集與處理的設備制造商;中游包括軟件和硬件產品提供商、解決方案提供商;下游則以運營/集成/內容等第三方服務商為主

據了解,IDC在2021年發布了《智慧交通管理應用級解決方案市場份額,2020》報告,對中國智慧交通解決方案Top 6企業進行了評估。

image.png

2020中國Top 6智慧交通管理應用級解決方案市場份額(數據來源:IDC)

除了解決方案市場中的Top級玩家,國內還有非常多企業正在布局智慧交通,根據中國企業數據庫企查貓,截至2022年,中國智慧交通行業存續和在業的企業共4009家,以有限責任公司為主,目前共有3547家,其次為獨資企業,有920家(未剔除重復值)。

但在這4009家企業中,僅有141家企業上市,也即該產業的上市率僅3.51%。另一方面,4009家企業中僅160家企業有融資信息。不過這4009家企業中有689家科技型企業,包含科技型中小企業533家,專精特新企業142家。

3.51%的上市率

狼多肉少的競爭格局

從產業鏈分布情況來看,目前我國布局智慧交通的上市公司龍頭企業大致情況如下表:

95d9edfc6c01d702d032d3b75a321a4b.png

國內智慧交通行業上市公司匯總(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從區域分布來看,我國智慧交通行業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京津冀、華東、華南等交通發達地區,尤其以廣東和北京市為代表的省市集聚較多的智慧交通上市企業

image.png

國內智慧交通行業上市公司分地區匯總(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由于智慧交通起源于政企數字化,主要對與交通相關的基建設施進行改造升級,因此對于企業而言屬于To G業務,所以業務一般是通過招標形式進行項目外包。據調查,運營商、互聯網與傳統交通建設企業為智慧交通領域主要中標人

據ITS114數據統計顯示,2021年,智慧交通千萬項目中標金額總和最高的是移動系,中標總金額為15.09億元,中標項目有117項;排名第二的是電信系,中標金額為12.71億元,中標項目有40項;排名第三的是德州靜態交通,其單一中標項目金額達到7.39億元;排名第四的是海信網絡,中標總金額為7.22億元,中標項目數30項。

image.png

2021年中國智慧交通行業中標前往項目Top10企業(數據來源:ITS114)

而在細分領域中,智慧停車仍占據主要市場。

根據ITS114統計,大型項目方面,2021年城市智慧停車中標過億項目22個,總計為89.73億,數量較多,規模大。2021年城市智慧交通市場(除停車項目)中標過億項目21個,中標過億項目市場規模總計約為56.56億。其中交通管控市場中標過億項目7個,總計為17.84億;智慧運輸市場中標過億項目13個,總計為29.13億;其他項目1個,9.6億(大理州城市感知能力提升項目)。

image.png

2021年中國智慧交通行業中標過億項目的細分市場(數據來源:ITS114)

綜上所述,隨著龍頭企業拿到越來越多的訂單,研發技術越來越強,表明智慧交通產業正經歷著洗牌期。尤其在政策向好時,四千多家企業都想分一杯羹。但一般這樣的大環境能夠帶來一個好處——激烈的競爭能夠篩選出更好的產品。

不過,這個結論放在智慧交通里也成立嗎?

國內落地案例不少

但市場形勢愈加嚴峻

目前,國內多地已有智慧交通落地的案例,除ETC無感收費、智慧停車外,還有“激活”城市生命線的包括公交車/地鐵車廂內情況智能分析、“北斗+5G”交管調度、斑馬線/紅綠燈智能化更新等。

在目前的應用案例中,以雷達、傳感器、RFID技術為代表的方案較多如車聯網利用先進的傳感器、RFID以及攝像頭等設備,采集車輛周圍的環境以及車身信息,實時監控車輛運行狀態,包括油耗、車速等。也有如下圖的智能紅綠燈調度系統,對路況進行實時跟蹤,通過智能分析,進而調整預設的紅綠燈時長,解決路途擁堵問題。

image.png

不僅如此,還有常見的共享自行車通過配有GPS或NB-IoT模塊的智能鎖,收集車輛位置信息、實時掌控車輛運行狀態。也有智能充電樁,運用傳感器采集充電樁電量、狀態監測以及充電樁位置等信息,實現統一管理等功能。

在落地方面,以北京為例,其智慧公交車/地鐵中,車內的感知攝像頭可進行圖像識別與智能分析,如有乘客暈倒、揮手求助等,就會自動識別并報警。同時,基于“北斗+5G”網絡化智慧公交調度平臺,能夠實現車輛分布及位置的實時監控,并且實時到站查詢服務已覆蓋了全部線路。而到了路面,更有“智能斑馬線”,即斑馬線的燈帶可隨信號燈變化。

image.png

不難看出,在智慧交通的建設方面,無論是技術的應用或場景的落地,目前業內在求創新和求差異上已非常內卷。

可是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市場形勢并不明朗。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智能化程度和概念差距較大;二是企業利潤空間被壓縮;三是項目回款難。

首先是智能化程度和概念差距較大。目前,圍繞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應用的創新,給終端用戶帶來的實際價值體驗感并不是特別強,因此投資帶來的收益也并不是特別高

第二是企業利潤空間被壓縮。隨著疫情和國際大環境的改變,電子元器件、線纜、鋼材、軟件人才等成本在大幅度上漲,但是政府投資預算價格并沒有改變,而且智能交通行業市場競爭趨于白熱化,軟硬件研發生產型企業利潤空間在減小

第三是項目回款難。受疫情影響,近一年來項目立項、招標流程各方面效率有所下降,延期的項目較多。地方財政財力緊張,交管項目資金投入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墊資項目明顯增多,項目回款變得更難

結語

去年,住建部與工信部提出“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的建設發展思路,在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的同時推動城市智慧交通的高質量發展,目前已在全國16個城市開展“雙智城市”試點工作。在相關政策的不斷引領下,中國的城市智能交通無疑會在未來邁入更高的臺階。

但隨著疫情影響,行業競爭加劇,嚴峻的市場環境也將進一步加快產業洗牌。另一方面,停留在概念化的技術也還有待各企業加大力度做研發,使新產品與解決方案能夠早日落地。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