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舉 濱州市保持無重大動物疫情發生局面
1、多措并舉,濱州市保持無重大動物疫情發生
陽信縣承擔全省牛電子耳標創新應用試點工作扎實推進。全市順利實現動物產地檢疫B證無紙化出證,動物產品B證無紙化出證正在試點推廣。嚴格落實指定通道輸入等制度,截至目前,共檢查消毒畜禽及其產品運輸車輛2533輛,家畜3.2萬頭只、家禽1026.7萬羽、畜禽產品3896.37噸。強化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監管,目前,全市已建成1家區域處理中心和3家無害化處理廠,初步形成了“畜禽養殖(屠宰)業戶+收集體系+保險公司+集中處理+智慧監管平臺+官方獸醫”的無害化處理體系,實現了線上報收、移動收集、集中處理、保處聯動、實時監管的信息化監管模式,年處理能力達到2.8萬余噸。今年1-3月份,共計無害化處理養殖環節病死豬12.11萬頭,牛羊禽等病死動物429.82噸。
2、探維科技計劃今年交付1萬臺激光雷達
在2023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探維科技面向自動駕駛、ADAS車載前裝領域發布車規級激光雷達新品。探維科技在激光雷達產品線上共有Tempo、Duetto、New Scope三大系列。其中,率先發布的Duetto面向L2+高階輔助駕駛,將于今年的Q3大規模批量交付,該系列最遠探測距離達300m,ROI(智能聚焦視野)區域達到0.09°x0.19°圖像級分辨率。探維科技CEO王世瑋表示,量產會是公司今年進一步推進的重點,計劃達成今年1萬臺、明年10萬臺,2025年25萬臺以上的交付目標。“整個市場規模去年小20萬臺,今年有3倍以上的增長還是非常有機會的。”王世瑋說。
3、北醒發布業內首個車載512激光雷達平臺
上海車展期間,北醒發布業內首個車載 512 激光雷達平臺——“北醒應龍”平臺,平臺的底層硬件架構由三個模塊組成,分別是高精 2D 掃描系統,905nm 陣列收發和自定義 SoC。每個子系統可分別迭代升級甚至替換,獨立進化功能;在生產加工方面可以分模塊預組裝、檢驗,減少整機裝調流程工序和降低后段不良率。
發布會上,北醒正式宣布與滴滴自動駕駛達成生態戰略合作。此前,雙方已聯合推出了國內首款 2K 圖像級高精度激光雷達“北曜Beta”,以滴滴自動駕駛為主提供核心設計,北醒輔助設計并負責生產制造。
4、宏碁推出 ebii 智能電動輔助自行車:AI 技術自動調整馬達輸出
日前,宏碁在全球春季新品發布會上推出了以 AI 技術為核心的電動輔助自行車 Acer ebii。

宏碁表示,Acer ebii 電動輔助自行車擁有突破性的模塊化結構,通過創新、簡潔及高效的設計,將電池組和控制器裝入精巧的智能車輛控制倉,使 Acer ebii 電動輔助自行車便于充電和拆裝電池,且能輕松維護及升級。Acer ebii 電動輔助自行車的輪組采用堅固的單邊前叉設計;高效的單邊 250/350W 馬達搭配 48V 控制器局域網總線(CAN bus)和 40Nm 扭力性能,使騎行時的時速達 25 公里。
AI 方面,這款產品能隨著騎乘者的踩踏力量、騎乘條件和偏好的輔助程度進行調整,隨著使用次數增加,體驗也會更加智能及個人化。騎行過程中,控制器將通過 AI 技術自動調整馬達輸出,以符合騎行者的踩踏力量和路線,打造輕松騎乘的路線。
5、騰訊智慧交通和出行總裁鐘翔平:汽車智能化下半場,數字韌性是核心
近日,2023 TIME DAY·騰訊智慧出行技術開放日近日在上海召開。會上,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智慧交通和出行總裁鐘翔平發表了題為《以數字韌性,助力車企構建智能化下半場的核心競爭力》的開場演講,分享騰訊對汽車產業發展的觀察和思考,以及“車云一體化”助力車企創造云上新生產力的實踐經驗。鐘翔平表示,當前,汽車產業發展正從電動化的上半場,向智能化的下半場邁進。技術層面,以數據和軟件驅動的智能化,正在成為新的生產力。
他認為,智能化的下半場,既給汽車企業創造更多機遇,同時也對技術、產品、服務創新,以及產業鏈伙伴的協同創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騰訊將持續投入數字技術研發、開放共建產業生態、探索創新商業場景,以數字韌性助力車企伙伴提升核心競爭力。鐘翔平表示,首先,汽車智能化體驗的不斷提升,離不開云、AI、圖等數字技術的關鍵助力。據他介紹,過去五年,騰訊累計研發投入超過2000億人民幣,全球專利申請總數超過6萬件,其中,截至2021年,AI專利擁有量已全球第一。
其次,研發及服務效率提升,需要開放共建的產業生態。截止目前,騰訊已經與100家車企、出行科技公司展開了合作,與超過600家生態合作伙伴打造了聯合創新方案。最后,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需要探索創新商業場景。鐘翔平表示,騰訊也在積極推進智能汽車與交通、城市、能源等產業生態的協同,構建“車、路、城”一體化的基礎設施體系,加速智能網聯汽車的落地,為車企、道路運營主體提供更高效的運營管理服務。
6、安徽當涂:智慧農業“套”出致富新路子
近年來,當涂縣積極響應國家糧食安全要求的重要舉措,探索立體復合種植農業模式,實現農業種植生產增收致富。恒緣葡萄種植農場目前采用葡萄套種大豆種植模式,根據葡萄和大豆不同時期的生長特點,利用大豆根瘤菌固肥吸收葡萄氮肥養分,提高肥料利用率,除了增加葡萄本身產量,同時也實現了大豆增收,整體經濟效益上升。
“這里35畝葡萄園全都采用了套種模式,每畝地能增加大豆收入2000元左右。現在,我們充分利用智慧農業數字化平臺,監測園內的溫度、濕度,自動掌握澆灌水量及時間,非常高效便捷。”葡萄園負責人李雙飛一邊盯著平臺的大屏幕,一邊向黨員服務隊介紹著葡萄園的情況。黨員服務隊隊員認真傾聽了葡萄園的用電需求,并記錄下來。
葡萄園采用水肥一體化系統,根據葡萄和大豆不同時期需要的肥料以及水分,將數據上傳到智慧農業數字化平臺,平臺自動開啟噴灌裝置進行澆水施肥。同時平臺還對葡萄園內部的溫度、濕度進行實時監控,工作人員在屏幕前就能對葡萄園的情況了如指掌。
7、5G應用已覆蓋52個國民經濟大類
據悉,工信部將研究出臺推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協調發展的政策措施,推進“寬帶邊疆”、千兆光網“追光行動”、中小城市云網強基建設、移動物聯網高質量發展行動,一體化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要推動6G、光通信、量子通信等關鍵核心技術加速突破,加大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研發力度,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趙志國說。
近年來,隨著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戰略深入實施,5G應用已覆蓋52個國民經濟大類,給制造業生產模式和生產形態帶來了深刻改變。“雙千兆”網絡應用案例數超過5萬個,移動物聯網在數字城市建設、智慧交通、移動支付等領域實現了較大規模應用。
智慧醫療加快落地,智慧教育成效初顯。“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項目中80%以上已完成網絡覆蓋。5G在遠程互動教學、職業實訓等場景應用持續深化。數字鄉村建設穩步推進,以數字化賦能鄉村建設、治理和產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
8、國家標準委等部門發布《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國家標準委近日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發布了《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包含基礎通用標準、碳減排標準、碳清除標準和市場化機制標準4個一級子體系、15個二級子體系和63個三級子體系,細化了每個二級子體系下標準制修訂工作的重點任務。在基礎通用標準領域,主要包括碳排放核算核查、低碳管理和評估、碳信息披露等標準,推動解決碳排放數據“怎么算”“算得準”的問題。在碳減排標準領域,主要推動完善節能降碳、非化石能源推廣利用、新型電力系統、化石能源清潔低碳利用、生產和服務過程減排、資源循環利用等標準,重點解決碳排放“怎么減”的問題。在碳清除標準領域,主要加快固碳和碳匯、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標準的研制,重點解決碳排放“怎么中和”的問題。在市場化機制標準領域,主要加快制定綠色金融、碳排放交易和生態產品價值等標準,推動解決碳排放可量化可交易的問題,支持充分利用市場化機制減少碳排放,實現碳中和。上述任務部署將為支撐重點行業和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協調、全面的標準支撐。
9、我國首臺自有知識產權,香港城市大學推出“高時空分辨率電子顯微鏡”
香港城市大學“高時空分辨率電子顯微鏡”全球新聞發布會在港城大及港城大深圳福田研究院同步舉行。該顯微鏡是我國首臺自有知識產權的高時空分辨率電子顯微鏡,也是世界上第一臺同時具備低電壓、場發射、掃描透射一體化模式的緊湊型電子顯微鏡。
為了克服輻射損害及靜態圖像樣本的瓶頸問題,港城大研究團隊設計出可供桌面型電子顯微鏡使用的脈沖電子源和快速相機,由于團隊擁有相關的知識產權并可自由設計系統,特定電子顯微鏡的售價有望降到目前市場同類產品六成。
這款高時空分辨電子顯微鏡由真空系統、脈沖電子束發射系統、像差矯正電子光學系統和快速成像系統這四組關鍵系統及其他配套儀器控制組件搭配構成。在低電壓系統下能實現納米量級的高時空分辨成像。通過降低高能電子束對材料的損傷,它能觀測眾多易損傷樣品,還可以看到如奧密克戎病毒般微小的材料細節。
10、邊緣算力重要性凸顯,智能AI模組或利好物聯網模組產業
目前,無論是需要超強硬件支撐的AI迭代與訓練,還是運行要求相對較低、需求相對分散的AI推理,均在超算中心內進行,采用云生成然后發送到端的形式運作。
但隨著AIGC內容愈加豐富,從文本發展到圖像、視頻等多模態內容,上述模式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例如網絡帶寬成本高昂、時延較為嚴重等,進而影響到AI大模型的商業化進程與用戶使用體驗。
而作為算力體系的重要一環,邊緣算力具有低時延、安全性高等優勢。因此,智能模組的重要性開始凸顯。
智能模組則為邊緣算力的最佳載體,有機構稱其為AI的“毛細血管”。智能模組是指融入了算力或通用處理芯片的通訊模組,已經應用于車機、消費等多個領域。目前,已有廠商嘗試相關方案:
3月2日,高通中國公眾號發布了全球首個運行于安卓手機上的Stable Diffusion終端側演示。此前,Stable Diffusion只能在云端計算集群內運行。
3月23日,華為推出“智能搜圖”功能,基于多模態大模型技術,在手機端側對模型進行小型化處理。
華為與高通一定程度上驗證了高性能邊緣AI的可行性,通過模型壓縮疊加聯網智能的方式有望在邊緣端實現AI大模型的體驗。在兩者的示范效應下,智能物聯網模組相關企業有望獲得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