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E早報:網傳蘋果向恩智浦下NFC芯片大單
1、網傳蘋果向恩智浦下NFC芯片大單
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于7 月24 日發布財報,業績和財測均優于市場預期。在智能手機芯片方面,恩智浦坦言,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持續低迷,距離復蘇還很遠,不過某個非Android 客戶的芯片下單量高于過往水準,市場猜測,這名大客戶正是蘋果(Apple)。
路透社報道,恩智浦主力產品包括近場通訊(NFC)芯片,可讓手機進行非接觸式移動支付,例如Apple Pay。恩智浦CEO Kurt Sievers 25日接受路透社采訪,透露上述消息,Sievers沒有指明客戶名稱,但分析師研判,這個大客戶可能是蘋果。
2、“肉牛寄養”拓寬增收渠道
在商都恒昌有限公司的養牛基地,一排排整齊的牛舍下,一群群肉牛正在悠閑地乘涼。每只牛的耳朵上不僅有編號,還有一個二維碼,工作人員介紹,這是電子耳標,它配合藍牙基站,實現了信息化傳輸,對牛能起到很好的監控作用,一旦牛只出現特殊情況,養殖戶會在第一時間知道。
除了養殖場,商都恒昌有限公司還開拓“公司+農戶”的托管模式,統一提供牛犢、防疫,組織養牛戶進行“抱團”發展,再按照市場價格收購,降低了傳統養殖戶的養牛風險,帶動了農民增收。
為了保證牛肉的口感與品質,商都恒昌面向周邊農戶收購青貯飼料,并簽訂青貯合同,為肉牛養殖提供綠色飼草料,從飼料的源頭上做好把控。養殖場產生的動物糞污經過處理后,會成為牧場的生態有機肥料,不但降低了種植成本,實現了生態循環利用,而且在傳統農作物改為肉牛飼草的同時,讓平均畝產值提高了20%左右,有效促進了當地農民致富。
3、小米投資的法國初創公司押寶傳感器變革
Prophesee所涉足的視覺傳感器,仍是一個外界了解較少的小眾賽道,但憑借自身開創的獨特技術——“基于事件的傳感器”,有望創造新的應用領域。
所謂基于事件的傳感器(EVS),其起源于視覺神經的信號模擬,是一種模仿眼睛的感光機制而建立的仿生傳感器技術:人眼感受到光線后,視網膜上的受體細胞就會將光信號轉換成神經信息,后段的神經細胞再分別挑選出亮部和暗部,經由神經節細胞,將信息傳遞到大腦的視覺皮層。事件視覺技術的優勢在于捕獲動態信息、時間信息,這些信息可以很好地和CMOS RGB 傳感器的信息實現互補,或是和ToF 或者激光雷達收集的3D 信息互補。這種傳感器模式的組合可以形成更具價值的解決方案。
4、博思發科技公司推出氫傳感器 用于BMS熱失控檢測
博思發科技(Posifa Technologies)發布了新型氫氣傳感器:PGS4100系列產品,用于檢測電池管理系統(BMS)中的熱失控情況。PGS4100系列產品基于博思發科技的MEMS氫氣傳感器技術,通過測量電池管理系統內氣體混合物引起的熱導率變化,準確檢測空氣中的氫氣濃度。該技術可以更快地觸發電動汽車(EV)中的電池故障警報,確保符合安全標準。
5、重慶:3年內創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
近日,《重慶市以場景驅動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印發。《行動計劃》指出,到2025年,重慶要基本形成多維度、多層次、多元化的人工智能場景創新體系,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速發展,人工智能發展整體邁上新臺階,成功創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
《行動計劃》還提出,在人工智能場景應用方面,要加強應用場景供需對接,向社會公開征集一批、發布一批、推廣一批人工智能重點應用場景清單,打造10個標桿場景項目;在人工智能創新能力方面,要成功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新增一批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級重點項目,在重點領域、典型場景形成100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人工智能產品;在人工智能產業能級方面,要培育10家億級以上人工智能龍頭企業,集聚100家人工智能規模以上企業、1000家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建成3—5個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
按照《行動計劃》,重慶將圍繞制造業智能化升級、重點行業智能化應用、重大項目重大活動、未來新賽道發展四個方面布局重大場景。
6、阿里云成為首家支持 Meta 開源 AI 模型 Llama 的中國企業
據路透社報道,阿里云近日宣布,該公司已成為首家支持 Meta 開源 AI 模型 Llama 的中國企業,并允許其中國企業用戶開發基于該模型的程序。
此前,Meta 和微軟近日合作推出 Llama 2,這是 Meta 公司的下一代開源大型語言模型,可以免費用于研究和商業用途。微軟表示,Llama 2 旨在幫助開發者和組織,構建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和體驗。
阿里云昨日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表示,該公司在中國推出了第一個針對 Llama2 的系列的培訓和部署解決方案,并歡迎所有開發者在阿里云上創建定制的大模型。
阿里云表示,為方便開發者群體,阿里云機器學習平臺 PAI 在國內率先對 Llama2 系列模型進行深度適配,推出了輕量級微調、全參數微調、推理服務等場景的最佳實踐方案,助力開發者快速基于 Llama2 進行再訓練,搭建自己的專屬大模型。
7、兩部門印發《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23版)》
建設階段及目標根據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現狀、產業需要及未來發展趨勢,分階段建立適應我國國情并與國際接軌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
第一階段到2025年,系統形成能夠支撐組合駕駛輔助和自動駕駛通用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制修訂100項以上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標準,涵蓋組合駕駛輔助、自動駕駛關鍵系統、網聯基礎功能及操作系統、高性能計算芯片及數據應用等標準,并貫穿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等安全標準,滿足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產業發展和政府管理對標準化的需求。
第二階段到2030年,全面形成能夠支撐實現單車智能和網聯賦能協同發展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制修訂140項以上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標準并建立實施效果評估和動態完善機制,滿足組合駕駛輔助、自動駕駛和網聯功能全場景應用需求,建立健全安全保障體系及軟硬件、數據資源支撐體系,自動駕駛等關鍵領域國際標準法規協調達到先進水平,以智能網聯汽車為核心載體和應用載體,牽引“車-路-云”協同發展,實現創新融合驅動、跨領域協同及國內國際協調。
建設思路智能網聯汽車是具備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和自動控制,或與外界信息交互,乃至協同控制功能的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建設思路是:適應我國智能網聯汽車在新發展階段的新趨勢、新業態和新需求,圍繞智能化和網聯化協同創新發展,兼顧企業產品研發、產業生態建設和政府行業管理需要,同步推進技術創新發展和基本安全保障,統籌國內國際標準法規制定協調,構建科學合理、開放創新、協調兼容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為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發揮引領和基礎支撐作用。
8、東營市墾利區:大力推進智慧化建設,積極探索城市管理新動能
近年來,墾利區城市管理局以“提升城市品質,建設精致城市”為重點,大力推進城區雨污分流、林蔭路改造、街頭游園建設、城區供暖設施改造等城市品質提升基礎項目建設,同時努力把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科學技術與城市管理進行深度融合,積極構建智慧化城市管理新格局,探索城市管理提質增效新動能。
目前,墾利區已建成了九大智慧城管業務平臺,并匯聚整合打造了集物聯感知、分析研判、公共服務、指揮調度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管家”綜合信息平臺。其中,智慧城管視頻監控平臺實現了城區城市管理范圍內主次干道、廣場公園、易澇節點及城郊林帶等關鍵區域200余路監控視頻的全時段監控;城市防汛預警平臺實現了汛期降雨量、道路積水、河道水位實時監測感知、智能分析預警;建筑垃圾智慧監督平臺實現了建筑垃圾源頭、運輸、處置全鏈條、全時段動態智慧監管;垃圾分類智慧監管平臺實現了生活垃圾分類信息數據智能統計分析,優秀案例“一鍵推廣”;雨污管網智慧管理平臺實現了雨污管網“一張圖”綜合管理,運行數據實時監測預警;道橋路燈智慧管理平臺實現了市政道橋“一路一檔”數字化管理,路燈亮化智能化調控運行;環衛車輛智慧管理平臺實現了環衛作業車輛智慧化管理運行,作業視頻、運行軌跡、實時油耗實時監管;戶外廣告管理平臺實現了戶外廣告智能化申請、精細化管理;燃氣監管平臺實現了燃氣企業及用戶信息的數字化管理,燃氣管網、場站、重點場所等運行數據的實時監測,及燃氣行業安全生產的精準監管。智慧城管業務平臺的建設運行推動了我區城市管理工作在“自我革新”中提質增效、提檔升級。
智慧城管作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實現城市管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下一步,區城市管理局將充分發揮“智慧城管”優勢,立足實際、對標先進,積極謀劃、縱深推進智慧城管項目建設,按照“立足業務需要,實用有效”的原則升級拓展智慧城管系列平臺功能作用,全面提升城市智慧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9、中國將于 2025 年發射下一代碳衛星,可更高精度監測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
據中新網報道,全球碳盤點衛星遙感研討會今日在北京舉行,由中國科學院空天院牽頭研究編寫的《全球人為源碳排放與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簡稱《全球碳排放與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 正式發布。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空天院) 院長吳一戎在會上致辭中透露,中國將于 2025 年發射下一代碳衛星,可以更高精度、更高效率地監測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
吳一戎表示,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支持下,中國將于 2025 年發射下一代碳衛星,可以更高精度、更高效率地監測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將進一步提高中國國產衛星在大氣溫室氣體濃度、人為源碳排放、陸地生態系統碳匯等方面的監測能力,為全球碳盤點和國家“雙碳”(碳達峰、碳中和) 戰略目標提供中國自主的科學數據。
IT之家此前報道,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大氣所)科研人員于 2021 年 8 月基于中國碳衛星(TanSat)的大氣二氧化碳含量觀測,利用先進的碳通量計算系統,獲取了中國碳衛星首個全球碳通量數據集。這標志著我國具備了全球碳收支的空間定量監測能力,是繼日本、美國之后的第三個具備該技術的國家。
10、TrendForce:二季度高刷新率液晶顯示器面板出貨量激增,京東方居首
據 TrendForce 集邦咨詢研究顯示,2023 年第二季高刷新率面板(100Hz(含)以上)出貨量激增,季成長幅度高達 62%,出貨量高達 960 萬臺。主要受惠于中國 618 渠道持續積極針對高刷新率產品備貨,同時越來越多品牌越趨積極布局 100Hz 產品線,帶動面板需求大幅增加,加上多數面板廠也積極開發 100Hz 新品欲搶占高刷新率面板市場。
以第二季面板廠高刷新率面板出貨市占率來看,京東方(BOE)以 28% 市占率拿下第一名,主要是京東方抓住高刷新率市場增長勢頭,并提前布局輕電競概念,搭上 100Hz 新產品趨勢,實現第二季度高刷新率面板出貨第一。
華星光電(CSOT)則以 26% 市占率緊追其后,由于中國市場高刷新率面板需求熱絡,加上第二季除了 VA 高刷新率產品外,IPS 高刷新率產品也放量所帶動。
第三名則為多元并完整布局高刷新率產品線的友達(AUO),市占率 20%,友達第二季市占率略少于京東方及華星光電主因是著墨較多在 144Hz 以上產品,故 100Hz 高刷新率面板出貨量相對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