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商勾結駐庫員盜賣萬噸玉米,rfid技術或可破解管理漏洞
據央視新聞4月22日消息,河北一糧庫2年近萬噸玉米不翼而飛,糧商勾結駐庫員盜賣糧食獲利2500多萬。

警方調查發現,糧商與糧庫的駐庫員勾結,在糧車入庫時做手腳,一車多記、虛假入庫;到了后期,“什么時候缺錢就拉出去賣一點”,將糧食擅自出庫,套取大量資金。

針對此事件,其惡劣性在于嚴重破壞了我國的糧食安全和市場秩序,損害了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權益。
其中暴露的糧倉主要問題有:
1.管理漏洞:
傳統的以人力為主的倉儲管理模式存在較大的管理漏洞,如人為計數錯誤、盤點不準確、效率低下等,傳統的管理方式使糧庫的出入庫數據、盤點數據無法具有實時性,不便于單位內部信息資源共享,給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2.監管不足:
對糧食儲備庫的監管力度不夠,導致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從而發生盜竊行為。
解決方案
基于RFID技術的成品糧出入庫管理,將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

基于RFID技術為核心,通過在成品糧托盤安置RFID標簽、叉車安裝RFID讀寫器,并在庫房出入口安裝RFID讀寫器,實時獲取以托盤為單位的成品糧出入庫數據,數據實時回傳至后端系統,實現成品糧出入庫的精細化管理。同時,成品糧出入庫數據與購銷合同數據、糧庫總臺賬等數據實時同步,保證綜合數據的實時性、準確性。


另一方面,通過梳理成品糧的出入庫業務流程,形成標準規范的系統業務流程,為管理者提供決策基礎、為執行者提供便捷的作業輔助,提高成品糧出入庫效率,減少運營成本,實現節能增效。
RFID技術在糧食倉庫
管理中的具體優勢
提高精度和控制:
通過精確追蹤每個托盤的移動,減少人為計數錯誤,加強庫存控制。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減少因人工統計錯誤和人力資源浪費導致的成本,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
實現可追蹤性
確保供應鏈的效率和規范性,降低生產成本。
輔助倉庫管理
利用電子標簽對貨物包裝和貨位進行管理,加快企業作業流程。
最小包裝單位管理
為每個最小包裝單位分配唯一標識,便于精細庫存管理。
移庫移倉快速定位
使倉管人員能夠快速定位貨物并在系統中自動調整倉位。
提高倉儲利用率
提升倉庫的存儲效率,從而增加利用率。
區分實物和帳面庫存
有效管理票物時間差,便于倉庫與財務對賬。
解決數據不匹配問題
克服數據不一致和信息反饋延遲的問題。

綜上所述,通過引入RFID技術和加強監管力度,我們可以有效解決糧食倉庫管理中的問題,保障糧食安全和市場秩序,維護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