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超10億元!AIoT芯片下一個爆點誕生
AI眼鏡市場,熱鬧了起來。
日前,非知名3C品牌閃極推出了一款名為AI“拍拍鏡”的拍攝眼鏡A1,號稱“國內版Meta Ray-Ban”,價格還很便宜,首發價格999元。

發布24小時內,閃極創下5萬臺線上預訂的佳績。會上,閃極創始人張波提到,AI拍拍鏡的目標是2025年出貨量達50萬臺,由此就能保證盈虧平衡,并會推出幾十款不同的眼鏡款式,保證個性化選擇。
官方稱,閃極AI“拍拍鏡”采用的是紫光展銳W517芯片,還配備2GB RAM和32GB ROM,AI和ISP性能尤為突出,前者是同檔位競品的4倍,支持AI夜景增強、AI降噪、AI防抖等,后者還有雙ISP設計方案。
01
國產芯片,把價格打下來了
公開顯示,閃極AI“拍拍鏡”基于紫光展銳的旗艦機低功耗ARM平臺,推出了一個名為“影瞳架構1.0”的長續航AI眼鏡平臺架構,采用了雙主控芯片和雙系統架構。

W517芯片是紫光展銳的4G旗艦級智能穿戴平臺,采用四核處理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的優勢,內置超微高集成技術,采用先進工藝,計算能力相比同檔位競品提升4倍,獲得了多款智能眼鏡采用。
智能通信定位圈獲悉,在當前AI眼鏡市場中,高通AR1和紫光展銳W517兩款主控芯片占據主導地位。
高通AR1以其卓越的ISP(圖像信號處理器)性能和強勁的AI處理能力,在高端市場獨占鰲頭,成功贏得了Meta、小米和Rokid等業界領先品牌的青睞。然而,其高達50至60美元的成本也直接影響了AI眼鏡的售價。以雷朋Meta眼鏡為例,其基礎型號的售價已高達299美元(約合2200元人民幣)。
與高通AR1相比,紫光展銳W517雖然在性能規格上存在一定差距,但其單顆芯片的價格僅約為10美元,憑借40-50美元的成本優勢,成功吸引了以閃極為代表的新興品牌。這些品牌專注于性價比市場,通過選擇紫光展銳W517,在確保核心功能的同時有效控制了產品成本。更低的芯片成本使閃極能夠將其拍拍鏡的價格降至999元人民幣,開創了AI眼鏡的“千元機”時代。
2023年,紫光展銳面向Android系統,量產了雙核4G智能穿戴平臺W377和W377E,以及旗艦級4G AI智能穿戴平臺W517、高性能4G 4核智能穿戴平臺W527等。
今年11月底,紫光展銳首款5G智能穿戴平臺W917亮相。據介紹,該芯片采用6nm工藝制造,基帶已穩定量產,支持4/5G多模;CPU是ARM A76+A55大小核架構,可根據應用場景進行動態變頻和拔核操作,帶來更好的續航;內置Sensor Hub;支持AI 單麥降噪、AI防抖、AI人臉識別等AI應用,配合5G高速網絡,隨時隨地記錄生活瞬間。
硬件之外,AI 眼鏡所需的軟件方面,AI?模型技術快速發展,多模態、強化學習、語?識別&語義理解等相關技術進步,給AI重塑智能眼鏡,帶來了更?闊的想象空間。
以閃極AI“拍拍鏡”為例,在云端AI服務方面已經或即將接入訊飛星火、云天勵飛、Kimi、Minimax、通義千問、智譜、豆包、商湯、文心一言等國內十余家主流大模型廠商。
另一家國內AR眼鏡廠商Rokid則深度整合了阿里巴巴旗下通義千問大模型的算法能力,還將接入支付寶旗下的AI智能體支小寶,引入AI辦事、聲紋支付等能力。
國金證券研報指出,在2025年具備音頻和攝像頭的AI眼鏡是當下AI模型應用落地的最佳可穿戴設備,隨著多模態模型能力的提升和AI Agent的成熟,產品功能性和應用場景將獲得極大提升,持續看好2025年AI眼鏡大規模放量。
02
AI眼鏡,爆發在即
貝哲斯智能眼鏡市場研究報告顯示,預計到2029年,智能眼鏡市場規模將達到1067.78億元,期間年復合增速高達18.56%。在高增速的市場空間和潛在市場規模催化下,AI眼鏡熱度升溫。
當前,市場至少已出現一款年銷量100多萬臺的標桿產品——2023年10月發售的Ray-Ban Meta眼鏡。據多家機構測算,今年底,起售價299美元的Ray-Ban Meta累計銷量將超過200萬臺,即43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且明年有望實現翻番。Meta創始人扎克伯克自己都說:“我們嚴重低估了它的需求。”

Ray-Ban Meta的熱銷驗證了AI與眼鏡技術融合的商業潛力,激發了各行業領軍企業對未來發展前景的無限想象。從互聯網巨頭、電子消費品制造商,再到傳統眼鏡品牌,眾多企業紛紛涌入這一新興領域。到了11月,市場熱度達到頂峰。最密集時,僅在短短10天內,國內外市場就迎來了18款AI眼鏡的密集發布。
根據消息面來看,包括Snap、Meta、百度、Looktech、 Rokid、雷鳥創新、閃電科技、XREAL等品牌都發布了相關產品,蘋果、谷歌、亞馬遜、三星、OPPO、vivo、華為、騰訊、字節跳動等科技巨頭也在加緊AI眼鏡的研發工作。
例如百度旗下的小度科技于11月發布了全球首款搭載中文大模型的原生小度AI眼鏡;Meta也攜手雷朋推出全新限量版Wayfarer智能眼鏡;國內頭部智能眼鏡商Rokid也發布了新一代AI+AR眼鏡Rokid Glasses;新晉品牌閃極更是在發布24小時內創下5萬臺線上預訂的佳績。
此外,近期多家A股上市公司在互動平臺披露在AI眼鏡上的布局。億道信息表示,未來,公司將積極把握AI眼鏡等新型AI硬件產品帶來的行業機遇,利用多年積累的成熟產業經驗,進一步增強產品的研發、銷售及量產交付能力,不斷探索空間計算的最新應用。
博士眼鏡也稱,目前公司在智能眼鏡業務上已與星紀魅族、雷鳥創新、XREAL、界環、李未可、ROKID等品牌開展合作。
據晚點Latepost報道,深圳的供應鏈和白牌制造商也正積極布局AI眼鏡市場。產業鏈內部人士透露,在華強北,利用公共模具組裝一副“AI眼鏡”的硬件成本僅為30-50美元,且能在一個月內完成出貨,隨后銷往海外市場。
包括雷鳥創新、Rokid、Xreal等在內的多家AR智能硬件廠商創始人公開表示,AI是一個巨大的機會,AR眼鏡會是AI落地的最好載體之一。可以預見的是,2025年會是AI眼鏡元年,會有近百個品牌發布產品,掀起 “百鏡大戰”。
03
SoC芯片,涌向智能穿戴新風口
AI眼鏡的融資市場同樣火熱。
據智能通信定位圈不完全統計,自Ray-Ban Meta去年10月上線至今,已披露的AI眼鏡融資的有閃極科技、TCL孵化的雷鳥創新、影目科技、Rokid、INAIR、Gyges Labs(前仙瞬科技)等,合計融資金額超十億元。

根據Wellsenn XR數據,2024年全球AR銷量為11.3萬臺,同比增長16%。預計到2030年后,AI+AR智能眼鏡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到2035年,AI+AR智能眼鏡最終實現對傳統智能眼鏡的替代,全球AI+AR智能眼鏡銷量將達到14億臺。
當前,國內多家芯片廠商已經推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并在AI眼鏡領域進行了戰略布局。據不完全統計,瑞芯微、中科藍訊、恒玄科技、炬芯科技等廠商都能夠提供AI眼鏡SoC芯片方案。
瑞芯微12月18日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的通用AIoT芯片平臺如RK3588、RK356X等已應用在AR、VR等設備上,公司的RV系列視覺類芯片依托低功耗方案及自研ISP的優勢,可應用在AI眼鏡上。
中科藍訊的藍牙音頻芯片AB5656C2、AB5636A已分別應用于MINISO名創優品智能音樂眼鏡、WITGOER智國者S03智能音頻眼鏡,具有支持清晰語音通話、音樂播放、智能拍照等功能。公司募投項目—發展與科技儲備基金中,包含智能可穿戴眼鏡芯片研發。
2024年,恒玄科技新一代智能可穿戴芯片BES2800已經量產,采用先進的6nm FinFET工藝,單芯片集成多核 CPU/GPU、NPU、大容量存儲、低功耗 Wi-Fi 和雙模藍牙,能夠為可穿戴設備,特別是TWS耳機、智能手表、智能眼鏡、智能助聽器等產品提供強大的算力和高品質的無縫連接體驗。該公司芯片已在魅族等智能眼鏡產品中應用發布,部分客戶項目在導入階段。
星宸科技稍早前表示,公司擁有與AI眼鏡相關的核心自研IP,在低功耗技術上已有多年沉淀,并擁有高質量的ISP(圖像信號處理)技術、AI處理器等。
炬芯科技研發并量產適用于智能手表和AR眼鏡的ATS3085系列、ATS3089系列智能穿戴SoC芯片,具有高性能的MCU+DSP的雙核異構架構,單顆芯片實現驅動顯示屏、運行運動健康算法、藍牙通話等功能,具有高集成度、高幀率、低功耗等特點。
泰凌微介紹,新AI平臺產品能進行語音、圖像以及其他數據的處理,公司芯片的技術指標可適配包括AI眼鏡在內的可穿戴產品,目前,有計劃在對接相關客戶。
樂鑫科技在投資者關系平臺上透露,Meta公司舉辦的llama模型黑客馬拉松的冠軍項目——AI眼鏡項目Openglass,正是基于其esp32s3芯片而構建的。AR眼鏡是樂鑫科技的下游應用市場之一,會有產品線進行覆蓋。
另外,全志科技全新推出的V85X系列芯片,也適用于AI眼鏡,該系列芯片搭載了自研的新一代AI ISP智慧圖像處理引擎——全志智影,這項技術通過海量數據訓練和SoC平臺模型深度優化,能夠在復雜低照度場景下提升成像效果,實現黑光全彩,同時為AI檢測處理提供更優質的輸入,提升檢測識別率。
為滿足端側AI需求,SoC廠商對于更先進工藝節點的追求會更緊迫,新品的發布節奏可能在未來會加快,同時工藝節點領先的SoC公司將更具先發優勢。
業內人士指出,AI眼鏡成智能穿戴市場新風口,或引領下一代終端革命。AI眼鏡不僅具備虛擬視覺增強效果,還通過集成人工智能算法,實現了對用戶行為和環境的實時分析,提供更加精準和個性化的服務。隨著成本逐漸降低,AI眼鏡有望進一步廣泛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