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詳情:
2、1系統簡介
本系統是運用無線傳感網絡和RFID射頻識別技術,通過安裝RFID硬件和對應的功能軟件,針對工廠人員管理的實際情況,開發的一套完整高效的智能化管理系統。
2、2系統特點
(1)RFID設備技術先進
RFID電子標簽技術不需要光源,甚至可以透過外部材料讀取數據;使用壽命長,能在惡劣環境下工作;讀取距離更遠;可以寫入及存取數據,寫入時間快;標簽的內容可以動態改變;能夠同時處理多個標簽;標簽的數據存取有密碼保護,安全性更高;可以對 RFID標簽附著物體進行追蹤定位。
(2)本系統具備較高的成熟度
具有低成本、低功耗、穩定性和保密性特點,可獨立運行,不依賴于其他系統。充分考慮網絡、主機、操作系統、數據庫等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設計。
(3)良好的兼容和可擴展性
采用先進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具有良好的可擴充性。開放的體系結構和長遠的生命周期,能滿足以后開發新功能需要;系統通過GPRS或者串口得來的數據,能和系統實現無縫隙連接。
3、1系統概述
1)為每位職工分發一個無源標簽,標簽內存儲唯一的ID號作為職工的唯一標識,還可存儲職工的簡單情況:姓名,職稱,聯系方式,所屬部門等;
2)在行政樓和生產車間門口分別安裝一個無源固定讀寫器,并且每位要進入的持有標簽的職工在通過門口時必須自動刷取標簽;
3)為不同部門的職工標簽設定訪問權限,分為行政職工標簽和車間工人標簽,設定權限后,員工只能進入自己允許的范圍內,若擅自進入非允許地段,讀卡器會自動識別從而發生報警提示。
4)在各個程序流程車間安裝讀卡器,并且同樣設置權限,生產工序1車間的職工不得擅自進入工序2車間的車間內,否則進入時讀卡器會發生報警。
5)通過讀卡器的記錄,可對職工進行區域定位,例如職工A在進入行政樓時,讀卡器會讀取職工標簽,讀卡器將信息發送到上位機,記錄此職工的蹤跡,可實現職工的區域定位。
3、2功能實現
3.2.1職工權限設定
內部分為行政辦公樓和生廠車間區,在兩個工作區域的進入門口處安裝無源讀卡器,每位持有電子標簽的職工在進入自己的工作范圍時,讀卡器讀取標簽內容,與上位機里此職工的信息對比,若匹配即可順利進入;如果該職工不屬于此工作區域,即信息不匹配,那么讀卡器在讀到此信號后會發生報警提示,告訴管理人員該職工不屬于此工作區域,屬于非法進入,可采取相應措施。
在車間區域,各個生產流水線上分為不同的生產工序,例如生產線1分為:工序A,工序B,…,工序X等等,同樣在每個工序車間門口安裝固定讀卡器,設定職工的進入權限,例如工序A車間的職工不得擅自進入工序B車間,若讀卡器讀取信息不匹配,同樣發生報警提示非法進入,提醒相關管理人員采取必要措施。
3.2.2全程區域定位
每位持有電子標簽的職工在進入各自所屬部門車間時,自助刷卡,讀卡器讀取標簽信息,并且將職工信息以及進入時間發送到控制端上位機,通過讀卡器的記錄,可對職工進行區域定位,監控人員可通過上位機查詢某一職工的所屬區域位置,例如職工A在進入行政樓時,讀卡器會讀取職工標簽,讀卡器將信息發送到上位機,記錄此職工的蹤跡,監控人員通過輸入職工唯一標識號,可查詢職工的所在區域,實現職工的區域定位。
3.2.3記錄考勤
每位持有電子標簽的職工在進入各自所屬部門車間時,自助刷卡,讀卡器讀取標簽信息,并且將職工信息以及進入時間發送到控制端上位機,通過讀卡器的記錄,可對職工進行考勤記錄,管理人員可通過系統上位機輸入職工編號查詢該職工的考勤記錄,方便做總結,例如職工A在進入行政樓時,讀卡器會讀取職工標簽,讀卡器將信息發送到上位機,監控人員通過輸入職工A唯一標識號,可查詢職工A的考勤記錄。
定位系統的主要特點
(1)全天候;(2) 全球覆蓋;(3)三維定速定時高精度;(4)快速省時高效率:(5)應用廣泛多功能;(6)操作簡便。
GPS功用
全球定位系統的主要用途:(1)陸地應用,主要包括車輛導航、應急反應、大氣物理觀測、地球物理資源勘探、工程測量、變形監測、地殼運動監測、市政規劃控制等;(2)海洋應用,包括遠洋船最佳航程航線測定、船只實時調度與導航、海洋救援、海洋探寶、水文地質測量以及海洋平臺定位、海平面升降監測等;(3)航空航天應用,包括飛機導航、航空遙 感姿態控制、低軌衛星定軌、導彈制導、航空救援和載人航天器防護探測等。
GPS應用
主要是為船舶,汽車,飛機等運動物體進行定位導航。例如:
1.船舶遠洋導航和進港引水
2.飛機航路引導和進場降落
3.汽車自主導航
4.地面車輛跟蹤和城市智能交通管理
5.緊急救生
6.個人旅游及野外探險
7.個人通訊終端(與手機,PDA,電子地圖等集成一體)
1.電力,郵電,通訊等網絡的時間同步
2.準確時間的授入
3.準確頻率的授入
1.各種等級的大地測量,控制測量
2.道路和各種線路放樣
3.水下地形測量
4.地殼形變測量,大壩和大型建筑物變形監測
5.GIS應用
6.工程機械(輪胎吊,推土機等)控制
7.精細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