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食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統
RFID食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統主要是通過RFID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相結合,實現食品質量安全有有據可依,有責可追,真正的達到質量追溯的目的,提高消費者對產品、品牌的信賴。
1、養殖流程

圖1
2、需求描述
2.1、基礎信息
2.1.1、養殖場基本信息
養殖場錄入員根據監管部門分配的養殖場代碼和用戶名、密碼登陸系統,錄入養殖場的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包括:養殖場名稱、填報日期、養殖場地點、類型、法定代表人、養殖場負責人、聯系電話、獸醫人數、動物防疫合格證持有情況、頒發時間、有效期、動物防疫合格證頒發單位、填表人、養殖場負責人簽字、審核單位。
2.1.2、養殖場環境信息
養殖場錄入人員將養殖場的自然環境、牛飲用水的情況、經緯度信息、相關環境監測部門出具的認證(包括名稱、時間、有效期、發證機關等)等信息及照片進行錄入。
2.1.3、人員信息
養殖場錄入員對養殖場的工作人員信息進行維護,功能包括新增人員、修改人員、刪除人員,人員信息包括所在養殖場代碼、身份證號、姓名、性別、出生日期、民族、政治面貌、健康狀況、籍貫、家庭住址、電話、手機、職務、文化程度、畢業院校、專業、畢業時間、入場時間、健康證編號、角色(飼養員、獸醫、按摩師等)。
2.1.4、牛舍信息
養殖場錄入員對養殖場的牛舍信息進行維護,功能包括新增牛舍、修改牛舍、刪除牛舍,牛舍信息包括牛舍編號、牛舍類型、負責人。
2.1.5、牛只品種
養殖場錄入員對養殖場的所有的牛的品種信息進行維護,功能包括新增品種、修改品種、刪除品種,品種信息包括代碼、品種名稱、品種介紹、品種圖片。
2.1.6、牛只類型
養殖場錄入員對養殖場的所有的牛的類型信息進行維護,功能包括新增類型、修改類型、刪除類型,類型包括犢牛、觀察適應期牛、育肥前期牛、育肥中期牛、育肥后期牛、后備母牛、能繁母牛、空懷母牛、懷孕母牛、待產母牛、哺乳期母牛、種公牛等。
2.2、耳標管理
2.2.1、領用申請
當養殖場有犢牛出生時,相關人員需要到畜牧局管理部門申請一定數量的耳標,包括申請日期、數量、申請人等信息。
該申請提交后畜牧局管理部門會通過相關系統查看并審批該申請。
2.2.2、耳標發放
對獸醫、配種員領取的耳標進行登記管理,包括領取的數量、領取人、領取時間、對應的UID號。
2.2.3、耳標更換
對因使用過程中損壞的標簽要進行更換,更換時要根據UID號(目視號)進行登記,并將相關信息進行重新關聯。
2.3、種公牛管理
2.3.1、日常喂養和巡檢
包括喂養(喂養次數(天)、所用飼料類型、是否每天散步等)、精神狀態、是否有異常等信息的錄入,該信息由飼養員通過手持機進行。
2.3.2、溫濕度記錄
將溫濕度信息進行記錄,便于形成溫濕度(月)匯總表,該信息由飼養員通過手持機進行錄入。
2.3.3、采精管理
系統對采精信息進行登記,包括每次的采精日期、采精人、裝管支數、冷凍支數、來自哪頭牛等信息進行維護,該信息維護由采精人(獸醫)負責。
2.3.4、異常情況分類管理
系統對種公牛的異常情況分類進行管理,包括異常情況的增加、刪除、修改等。
2.3.5、種公牛信息管理
包括種公牛編號、圈舍、名字、飼養員等信息。
2.4、后備母牛管理
2.4.1、日常喂養和巡檢
包括喂養(喂養次數(天)、所用飼料類型)、精神狀態、是否有異常等信息的錄入,該信息由飼養員通過手持機進行。
2.4.2、溫濕度記錄
將溫濕度信息進行記錄,便于形成溫濕度(月)匯總表,該信息由飼養員通過手持機進行錄入。
2.4.3、異常情況分類管理
系統對后備母牛的異常情況分類進行管理,包括異常情況的增加、刪除、修改等。
2.5、空懷母牛管理
2.5.1、日常喂養和巡檢
包括喂養(喂養次數(天)、所用飼料類型)、精神狀態、是否有異常、是否有發情表現等信息的錄入,該信息由飼養員通過手持機進行。
2.5.2、溫濕度記錄
將溫濕度信息進行記錄,便于形成溫濕度(月)匯總表,該信息由飼養員通過手持機進行錄入。
2.5.3、配種管理
當空懷母牛出現發情時,飼養員需要通知獸醫,由獸醫進行配種,配種時記錄發情日期、AI/ET日期、用精情況(哪個種牛)、配種日期、獸醫等信息。
2.5.4、預警管理
對配種當日計達到60天時,提醒獸醫對母牛進行檢查(直腸檢查),用于確定是否懷孕,如懷孕則進行轉圈處理。
2.5.5、轉圈管理
對配種當日計達到60天的母牛在獸醫完成直檢后轉入懷孕區,系統記錄轉圈時間、轉圈原因、獸醫(飼養員)。
2.5.6、配種失敗(流產)管理
獸醫對配種后的母牛在配種日計60天進行是否懷孕檢查,如無懷孕,獸醫要分析并記錄未懷孕原因,如果需要治療,則對治療信息進行記錄;如該牛有多次治療未孕信息則要根據情況進行淘汰,淘汰時由獸醫填寫申請,并提交領導,領導審核后進行淘汰。
2.5.7、異常情況分類管理
系統對空懷母牛的異常情況分類進行管理,包括異常情況的增加、刪除、修改等。
2.6、懷孕母牛管理
2.6.1、日常喂養和巡檢
包括喂養(喂養次數(天)、所用飼料類型)、精神狀態、是否有異常等信息的錄入,該信息由飼養員通過手持機進行。
2.6.2、溫濕度記錄
將溫濕度信息進行記錄,便于形成溫濕度(月)匯總表,該信息由飼養員通過手持機進行錄入。
2.6.3、預警管理
對配種當日計達到90天時,提醒獸醫對母牛進行檢查(直腸檢查),用于確定是否懷孕,如未懷孕則進行轉圈處理(轉入空懷母牛區)。
配種當日計達到225天(產前2個月)時,提醒獸醫再次對牛進行檢查是否懷孕,是否有死胎等現象,如未懷孕、流產則轉圈(轉入空懷母牛區)。
配種當日計達到270天(產前15天)時,提醒飼養員再次對牛進行轉圈(轉入待產區)。
2.6.4、轉圈管理
對配種當日計達到90天、225天的母牛在獸醫完成直檢后如未懷孕、流產時則轉入空懷母牛區,系統記錄轉圈時間、轉圈原因、獸醫(飼養員)。
配種當日計達到270天(產前15天)時,對牛進行轉圈(轉入待產區),系統記錄轉圈時間、轉圈原因、獸醫(飼養員)。
2.6.5、配種失敗(流產)管理
獸醫對配種后的母牛在配種日計90天、225天進行是否懷孕檢查,如未懷孕、流產,獸醫要分析并記錄未懷孕、流產原因,如果需要治療,則對治療信息進行記錄;如該牛有多次治療未孕信息則要根據情況進行淘汰,淘汰時由獸醫填寫申請,并提交領導,領導審核后進行淘汰。
2.6.6、異常情況分類管理
系統對懷孕母牛的異常情況分類進行管理,包括異常情況的增加、刪除、修改等。
2.7、待產母牛管理
2.7.1、日常喂養和巡檢
包括喂養(喂養次數(天)、所用飼料類型)、精神狀態、是否有異常等信息的錄入,該信息由飼養員通過手持機進行。
配種員(獸醫)也要進行日常巡檢,對巡檢情況進行上報。
2.7.2、溫濕度記錄
將溫濕度信息進行記錄,便于形成溫濕度(月)匯總表,該信息由飼養員通過手持機進行錄入。
2.7.3、預警管理
對產后15天時,提醒飼養員對牛進行轉圈處理(轉入哺乳圈)。
2.7.4、轉圈管理
母牛產犢后轉入哺乳圈,系統記錄轉圈時間、轉圈原因、獸醫(飼養員)。
2.7.5、流產管理
當牛出現流產時,如果需要治療,則對治療信息進行記錄;如該牛有多次治療仍流產則要根據情況進行淘汰,淘汰時由獸醫填寫申請,并提交領導,領導審核后進行淘汰。
2.7.6、異常情況分類管理
系統對待產母牛的異常情況分類進行管理,包括異常情況的增加、刪除、修改等。
2.8、哺乳期母牛管理
2.8.1、日常喂養和巡檢
包括喂養(喂養次數(天)、所用飼料類型、產后是否喂養了麩皮鹽水等)、精神狀態、是否有異常、是否有發情表現等信息的錄入,該信息由飼養員通過手持機進行。
配種員(獸醫)也要進行日常巡檢,對巡檢情況進行上報。
2.8.2、溫濕度記錄
將溫濕度信息進行記錄,便于形成溫濕度(月)匯總表,該信息由飼養員通過手持機進行錄入。
2.8.3、預警管理
對產后3個月時,提醒飼養員對母牛進行轉圈(轉入空懷母牛區)。
犢牛3月齡時,提醒飼養員對犢牛進行斷奶和轉圈(轉入犢牛區)。
2.8.4、配種管理
當哺乳期母牛出現發情時(產后1.5-2個月時),飼養員需要通知獸醫,由獸醫進行配種,配種時記錄發情日期、AI/ET日期、用精情況(哪個種牛)、配種日期、獸醫等信息。
2.8.5、轉圈管理
對產后3個月的母牛進行轉圈,轉入空懷母牛區,系統記錄轉圈時間、轉圈原因、獸醫(飼養員)。
對3月齡的犢牛進行轉圈,轉入犢牛區,系統記錄轉圈時間、轉圈原因、獸醫(飼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