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成功案例  >  物流  >  正文

郵政分揀技術實現革命性的突破——RFID射頻技術在上海郵政投入使用

作者:人民郵電報
來源:RFID世界網
日期:2006-06-09 10:18:28
摘要:國家863計劃“無線射頻技術研究與開發”郵政應用子課題“射頻識別的應用”項目日前在上海郵政局通過國家郵政局驗收后,正式在上海市郵政局投入使用。射頻識別技術在上海郵政的應用,標志著該項技術在上海郵政系統的應用與推廣已經進入關鍵階段,有力推動了信息流與實物流統一化、分揀自動化、總包交接勾核便捷化的進程。

  總包不用人工交接路單、人工點數勾核,月臺上的天線會自動對總包上的射頻標簽進行掃描、勾核……這曾經是郵政人多年的夢想,如今這個夢想已成為現實!在上海,無論你走進上海浦東郵件處理中心還是速遞國際局,都可以看到自動化給郵政帶來的變化,不僅如此,你還可以在這里看到,電子化支局上傳的郵政綜合網中的關聯信息……


  國家863計劃“無線射頻技術研究與開發”郵政應用子課題“射頻識別的應用”項目日前在上海郵政局通過國家郵政局驗收后,正式在上海市郵政局投入使用。


  該技術應用后,總體運行平穩,有效解決了速遞總包在交接和分揀等生產環節中長期存在的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和拒識率高等問題,縮短了郵件的傳遞時限,減輕了職工的勞動強度,提高了郵件識讀率和交接質量,進一步提升了上海郵政信息化的水平,促進了業務的發展。射頻識別技術在上海郵政的應用,標志著該項技術在上海郵政系統的應用與推廣已經進入關鍵階段,有力推動了信息流與實物流統一化、分揀自動化、總包交接勾核便捷化的進程。


  據了解,為了加快郵政現代化的進程,上海市郵政局對無線射頻技術在上海郵政的應用給予了高度重視,要求項目組相關技術和業務人員立足高起點、應用新技術,勇于創新,轉變思維模式,為郵政分揀技術實現革命性的突破,從而達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員工勞動強度的目的,為全國郵政同行乃至其他行業成功應用新技術提供寶貴經驗。上海市郵政信息技術局結合該技術的使用特點對當前的業務狀況、生產作業組織方式及業務流程等進行分析,并與射頻識別技術設備供應商和項目集成商就項目實施中的設備應用情況、系統實施方式、技術方案、數據通信接口等技術問題進行了多次研究。在此基礎上,信息技術局完成了射頻識別技術在速遞總包處理中應用的電子化支局系統改造方案、射頻識別技術在速遞總包處理中應用的接收信息系統建設方案的制訂,通過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射頻識別技術在上海郵政速遞總包處理中的應用》信息改造方案和實施方案的專家評審。


  為了保證電子化支局系統改造和速遞總包接收信息系統開發工作的按時完成,上海郵政信息技術局對有關處理流程進行了優化。首先對電子化支局系統軟件進行了修改,啟動了電子化支局v3.52版本的全網推廣工程,營業網點出口總包封發時,逐步拴掛射頻袋牌并上傳總包信息,速遞總包信息對接收系統接收支局上傳的總包封發信息采用射頻標簽掃描、總包開拆信息進行勾挑核對,并按分類進行統計匯總。采用射頻識別技術后,進入上海浦東郵件處理中心和速遞國際局的總包無須人工交接路單、人工點數勾核,月臺上的天線將自動對總包上的射頻標簽進行掃描、勾核,同時與電子化支局早已上傳的郵政綜合網中的關聯信息進行對比。這不僅減少了人工點數環節,使總包逐袋接收變為總包批量接收,大大縮短了郵件的處理時限,而且能及時提示交接的車次、應收袋數、已收袋數等信息,提高了郵件的交接質量。通過對總包自動分揀機的改造,變原來采用條碼掃描的方式為采用射頻識別方式分揀,大大提高了上包速度,提高了自動分揀設備的整體效率。


  上海郵政速遞總包處理的生產過程主要包括電子化支局的收寄與封發,市內郵路轉趟運輸,滬青平速遞處理中心總包接收、郵袋開拆、散件分揀、總包封發、總包并堆發運,市內駁運,虹橋機場及新客站轉運站接收與分揀、干線發運。RFID識別系統由部署在市內速遞郵件匯集點、滬青平處理中心、虹橋航站、新客站等生產場地的手持或固定RFID閱讀器和相關計算機系統以及在全市郵政支局(所)和各生產場地之間流轉的射頻袋牌及其調撥管理系統構成。


  速遞總包生產作業要求識讀距離為3~4米,且要求在一定條件下多標簽批量識別,因此上海郵政局選擇超高頻頻段的RFID系統。從電子化支局封發到處理中心開拆前,采用只讀的射頻標簽袋牌,附加綁定6字符條碼信息,通過電子化支局操作時將射頻標簽信息與條碼信息、總包業務信息綁定的方式,實現全市約600個電子化支局原有的基于條碼的信息系統與RFID系統的有效結合。這樣,在電子化支局,不需要配備射頻讀寫器,可以利用原有的條碼識讀設備,最大限度地節省投資。


  在處理中心封發到各轉運站的總包處理中采用了可讀寫射頻袋牌,實際記錄郵政業務所需要的30位總包信息,與現有條碼袋牌信息完全相同,滿足郵政干線網信息傳輸的要求。


  由于種種原因,目前超高頻RFID標簽的批量識別率尚達不到100%。因此,對RFID系統的實施應與郵政生產的流程組織相結合,揚長避短,尋找能夠發揮RFID遠距離、可穿透一般材料、多標簽識讀特點的操作場景。在總包交接中,選擇在逐袋卸車過程中進行信息采集;在總包分揀中,選擇在供包工位進行信息采集,最大限度地提高RFID的識讀率,也最大限度地解放工人的雙手與頭腦,降低操作的復雜度,從而在保證作業質量的同時提高效率。


  該局還充分利用企業原有的信息網絡資源,構建分布式的應用信息系統。在電子化支局,實現分布式條碼數據信息采集、射頻標簽ID與業務信息的綁定。在速遞處理中心,RFID系統通過數據接口獲得現有業務計算機系統發來的接收或發運郵件信息,在系統內完成數據的采集和數據轉換,并將閱讀的業務數據傳遞給相關的業務系統,從而實現與現有業務計算機系統的有機整合。通過RFID在速遞總包處理全過程的應用,實現了總包信息的多環節自動勾挑核對和自動分揀處理,實現了實物流和信息流的全過程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