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服裝零售商Jakob Jost成功測試RFID應用
Jakob Jost 是德國南部一家中等規模的服裝零售商,該公司現測試一套系統,追蹤服裝制造商運來的 RFID 貼標服裝(從貼標服裝在零售商物流中心的接收到最終商店的售出)。Jakob Jost 稱,公司與服裝供應商合作開展的這個測試是德國中型零售商 RFID 應用的首例。
Jakob Jost 共有 250 名員工,2008 年銷售額達 4100 萬美元。公司希望提高貨物接收、庫存盤點和補貨流程,確保顧客在公司旗下四家零售商店能找到他們想要的衣服。盡管公司專門雇請了 10 個員工處理貨物接收,但實際收到貨物和發貨清單仍存著 5% 的差異,為此工人不得不花大量時間配比貨物。而且,公司缺貨比例達 10%。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Jakob Jost 研究了多種方案,并最終加入由德國 GS1 贊助的 RFID 研究小組。

一名 Jakob Jost 員工有用 Nordic ID PL3000 Cross Dipole UHF 手持機盤點庫存
Jakob Jost 商務運營經理 Patric Knoll 稱,研究小組里的中型企業很少愿意冒險嘗試 RFID。因此,公司撥了專項預算,決定開展測試。“目標是為證明中型企業也可以從 RFID 應用中獲益” 他稱。
據 Knoll 稱,Jakob Jost 決定投資 RFID 固定基礎設施前先采用了 RFID 手持閱讀器進行測試。到 2010 年中期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后,公司再決定是否進一步投資 RFID 固定基礎設施建設,還是繼續采用 RFID 手持機。
Jakob Jost 選擇奧地利 RFID 零售方案提供商 RF-iT Solutions 和安全系統公司 ADT 幫助實施這個項目。RF-iT Solutions 提供貼標、貨物接收和移動庫存盤點等服務,而 ADT 采購和維護 RFID 硬件設備。
2009 年 12 月,Jakob Jost 開始采用手持機在其供應鏈三個點讀取供應商的貼標服裝。
公司已經在追蹤德國男女褲裝的主要制造商 Gardeur(該公司從 2006 起一直采用 RFID 標簽)和童裝制造商 Lemmi 的 2,000 - 3,000 件服裝。2010 年 1 月,公司開始追蹤 Seidensticker 供應的 6,000 件服裝。到 2010 年中期,公司還計劃追蹤 Gerry Weber(已將 RFID 嵌入生產服裝的保養標簽里)的服裝,及 Monti 的領帶、皮帶和配件等。
除了Gerry Weber 服裝,所有運往 Jakob Jost 的貼標服裝都將 EPC Gen 2 RFID 標簽嵌入服裝吊牌,吊牌以文本和條碼形式打印產品信息。Gerry Weber 將 RFID 標簽縫入服裝保養說明標簽內,而不是嵌入吊牌。Jakob Jost 不希望自己對服裝貼標,Knoll 稱。
標簽的首次讀取發生 Jakob Jost 在 Grünstadt 配送中心接收貨物時。當裝載貼標服裝的貨箱從 Gardeur、Lemmi 或 Seidensticker 送到時,工人采用 Nordic ID 的手持 RFID 閱讀器讀取服裝標簽,無需將服裝從貨箱里取出。對于未貼標貨物,工人仍采用條碼掃描儀識別各件服裝,并與貨物清單相對比。自從開展 RFID 測試后,Jakob Jost 稱公司沒有出現發貨單和實際貼標物品存在差異的情況。如果確實存在差異,工人將手工檢查服裝,將它們與發貨單相對比。
第二個讀取點發生貨物從配送中心運出,準備運往 Jakob Jost 的四家商店時。配送中心的工人采用一臺手持機讀取外運貨物的標簽,這樣計算機系統自動更新外運貨物的位置和描述。
最后的讀取點發生四家商店。在賣場上,工人采用手持閱讀器每周對貼標貨物執行一次庫存盤點。非貼標服裝則采用條碼掃描儀每年掃描一次。一旦貼標服裝被識別,Jakob Jost 收到確認信息 - 離開配送中心的貨物已發送到商店。
Knoll 稱公司仍在努力解決一些技術難題,舉個例子,當貼標服裝供應商發送發貨信息(如 EPC 數據)給 Jakob Jost,這些信息被移到一臺 RFID 服裝器,后者發送數據到處理貨物接收的手持機。然而,工人在讀取貼標貨物前必須先從一個貨運集裝箱序列碼(SSCC)清單上找出他們將識別貨箱。Knoll 稱,這個過程比較耗時和繁瑣,如果公司有大量的貼標貨物需要讀取,那么這過程無法運行下去。
RFiT Solutions 德國辦事處的大客戶經理 Tom Vieweger 稱,為此 RFiT Solutions 專門開發了一個軟件。“操作人員掃描運來貨物,軟件可根據登記的 EPC 碼過濾數據,指向 EPC 碼所屬 SSCC。這意味著工人無需再搜索 SSCC 碼。相反,只要掃描幾件貨物后,SSCC 就會自動出現在手持機上” 他稱。
Jakob Jost 計劃向其供應商提供庫存數據,這樣他們就可以管理貨物補充,然而,這套系統目前才剛啟用,還無法實現這一點。“供應商無法在電子數據交換(EDI)信息里處理序列化庫存數據” Vieweger 解釋稱“德國 GS1 已討論和定義了序列化信息的新 EDI 標準。同時,我們也在開發庫存報告的序列化電子數據交換,這樣我們可以在今年年初開始數據發送”。
每周一次的庫存盤點讓 Jakob Jost 和服裝制造更精確了解庫存情況,從而避免了缺貨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