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停車場管理系統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中的應用
作者:RFID世界網 收編
來源:網絡
日期:2010-06-21 16:37:21
摘要:奧林匹克公園需要進行停車管理的地面公共停車場8處;分別分布在安立路、北五環等市政主路旁邊奧林匹克公園的外圍入園通道旁;另外,在公園各個車行主出入口也要進行有效的車輛進出管理,根據圖紙統計總共所要進行的出入口共26個。
項目背景
奧林匹克公園面積約1215公頃,其中包括760公頃的森林綠地,占地50公頃的中華民族博物館以及占地405公頃的展覽館、體育場及奧運村。奧林匹克公園是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心臟,容納了44%的奧運會比賽場館,共有14個,這些場館可進行15個項目的比賽,其中有4個比賽場館設在展覽館內。
奧林匹克公園需要進行停車管理的地面公共停車場8處;分別分布在安立路、北五環等市政主路旁邊奧林匹克公園的外圍入園通道旁;另外,在公園各個車行主出入口也要進行有效的車輛進出管理,根據圖紙統計總共所要進行的出入口共26個。
停車管理需求
停車管理需求一:車輛停放收費管理需求
奧林匹克公園的停車場為收費停車場;如何提高收費人員的工作效率,節省人力和各種社會資源,防止停車費用流失并增加管理效益,爭取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率是奧林匹克公園解決停車管理的第二個需求。
停車管理需求二:車輛進出場和停放安全需求
這些進出通道既相互獨立又有車道彼此連通。特點為車道多、彎道多,車輛行駛過程中的事故隱患很多;加上奧林匹克公園的人員密集而混雜;對進入奧林匹克公園車輛的停車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隱患。
如何解決車輛停車管理的安全,達到北京市交通管理局對奧運交通的管理的要求,要對進入奧林匹克公園的車輛必須有有效的記錄,以便萬一出現事故有據可查。防止車輛在停放過程中發生掛蹭、被盜、人為毀壞和車主停車時的人身安全問題以及提高在出現這些問題時及時處理和反應控制能力,進一步保證進入奧林匹克公園車輛進庫和停放安全問題是奧林匹克公園解決停車管理的第二個需求。
總體設計原則
按照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停車場監控系統設計招標書要求,我們以“可靠、先進、經濟、實用”作為系統設計的指導思想。
安全可靠性:所有設備選用技術性能優良的國內外知名品牌產品,中心設備以工業控制計算機為主,確保在本地大氣條件下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不小于10000小時,所有設備符合IP65等級,能夠確保24*7不間斷運行的要求。
技術先進性: 利用先進的數字化技術,確保信息傳輸、保存的可兼容性,以適應未來的技術發展的可能要求;利用計算機軟件技術,將系統模塊化,保證處理數據的高效率;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確保停車信息的網絡化、標準化,整個停車管理系統可隨時進行擴充,以適應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擴展后的要求。通過設備的升級、計算機硬件的升級及軟件升級可保證系統五至十年不落后。
經濟合理性:系統的設計在性能價格比方面充分體現系統的合理性,在保證先進性,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以提高工作效率,節省人力和各種資源為目標進行工程設計,充分考慮系統的實用、適用和效益,爭取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率
標準化:設計及其實施按照國家和地方的有關標準進行。選用的系統設備、產品和軟件盡可能符合工業標準或主流,同時開放數據接口,可以與其它系統進行互聯,實現奧林匹克公園安防一體化管理。
結構化和可擴充性:系統的總體結構將是結構化和模塊化的,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可擴充性,既可使不同廠商的設備產品綜合在一個系統中,又可使系統能在日后得以方便地擴充。
管理簡單:全面綜合優化、優選,強調以人為本,系統易學易用,實現現代管理。
系統設置
在本項目中,對于有多個進出口的中、大型停車場系統我們采用基于以太網的C/S(客戶機/服務器)型網絡結構,對整個停車場管理系統實現集散式管理,系統管理中心設置在中控室內,在中控室內放一臺數據服務器,實現系統數據的集中管理與共享,同時設置備份服務器一臺以便在網絡發生故障時自動切換,確保系統的穩定性。系統管理中心另設置一臺發行管理工作站,對卡片進行發行及管理,在園區出入口和各停車場出口配置相應的收費管理工作站,完成對智能終端的管理和臨時停車費的收取。
系統采用光纖傳輸介質,系統服務器與交換機(或集線器)、各工作站與交換機(或集線器)或電腦與電腦之間連接數據傳輸量較大且距離較遠,所以建議采用光纖連接。
各管理工作站與其下位智能終端之間通過兩芯屏蔽雙絞線聯接,完成數據傳輸及共享。
系統組成
停車場收費管理系統一般由管理工作站、管理軟件、智能終端、臨時卡計費器、RS485通訊卡、智能感應卡和道閘等組成。
系統結構
基于以太網的C/S(客戶機/服務器)型網絡結構,對整個停車場管理系統實現集散式管理。既可以單系統獨立脫機運行,系統連網后又可以統一管理。
停車場入口工作流程
入口出卡讀卡子系統主要由入口發卡機、感應讀卡器、自動欄桿機、車輛檢測器、剩余車位指示屏、地感線圈等設備組成,入口為無人值守工作狀態,當車輛行至入口第一組感應線圈(發卡機前),系統啟動出卡機、自動感應讀卡機及車輛檢測器進入工作狀態,中文語音提示用戶如何操作進入車場入口(如:歡迎光臨,有卡請讀卡,無卡請取卡)。用戶亦可看到發卡機前面板上顯示屏的中英文提示信息。
臨時卡用戶入場流程:
用戶按下取卡按鈕后,出卡機迅速出卡,用戶取卡后閘桿機自動升起閘桿放行,車輛進入停車。發卡信息將驅動攝像機采集車輛圖像信息并將此次操作的數據信息和圖像信息自動保存到管理數據庫中。車輛駛過第二組感應線圈(閘桿下)后閘桿自動放下,同時出卡機、自動感應讀卡器復位進入待機狀態。如果發卡機發出的卡卡超時不取,則該卡作廢并自動回收,超時時間參數管理服務器進行統一設置。當入口控制系統出現出卡等故障情況時可以報警,由值班人員維護。
工作人員固定卡用戶入場流程:
用戶將感應卡放在10-15厘米有效讀卡范圍內,固定卡識別有效后閘桿機自動升起閘桿放行車輛進入停車,讀取有效卡信息將驅動攝像機采集車輛圖像信息并將此次操作的數據信息和圖像信息自動保存到管理數據庫中。車輛駛過第二組感應線圈(閘桿下)后閘桿自動放下,同時出卡機、自動感應讀卡器復位進入待機狀態。當入口控制系統出現讀卡故障等情況時可以報警,由值班人員維護。
入口LED剩余車位指示子系統流程
A、當駕駛員駕車駛至停車場入口時,將會在路面設置的剩余車位顯示屏上看到即將進入停車場的總車位剩余情況,有多少個空余車位,以決定是否在本車場停車;當該停車場位滿時,顯示屏顯示“本停車場已滿位,請停到**停車場”,如果本停車場沒有停滿車輛,則顯示屏顯示停車場的實際剩余車位數。
當車駛入車場時通過入口地感線圈感知該車已進入。入口數字式車輛檢測器將告知區域控制器,區域控制器將做出判斷車位數量減1,同時在屏幕上顯示此車場新的車位數據。
B、當車輛從停放車輛的區域駛出時,出口地感線圈通過車輛檢測器將此信息告知區域控制器,區域控制器通過數據處理,將在各自入口處的顯示屏上已停車輛數量減去一個,同時將空余車位數量加一個,以保證正確顯示車位信息。
圖像對比系統流程
入口處:當車輛到達入口處時,埋在車道上的探測線圈將信號通過車輛檢測器啟動攝像系統進入工作狀態。車輛讀卡或取卡同時攝像機開始工作;攝像機在0.2秒內完成圖像拍攝工作,拍攝數量為5-10幀圖像,通過高效的視頻捕捉對比技術,系統自動甑別對比所拍攝的圖片進行分析,在該組圖像數據中自動選取最清晰的一張自動上傳到圖像數據服務器中完成工作,此時擋車器自動開啟,車輛放行入場。車輛通過埋在擋車器下的安全線圈后,檔車器自動關閉。同時,泛光燈及攝像系統恢復到原來的靜止狀態,等待下一次工作。
出口處:當車輛到達出口處時,埋在車道上的探測線圈將信號通過車輛檢測器啟動攝像系統進入工作狀態。攝像機開始工作;攝像機在0.2秒內完成圖像拍攝工作,攝像機在0.2秒內完成圖像拍攝工作,拍攝數量為5-10幀圖像,通過高效的視頻捕捉對比技術,系統自動甑別對比所拍攝的圖片進行分析,在該組圖像數據中自動選取最清晰的一張自動上傳到圖像數據服務器中,該圖像同時在出口比對窗口上顯示。于此同時,軟件圖像比對窗口同時從圖像數據服務器中調出該車入場時所拍攝保存的進場車輛圖片讓停車管理人員進行比對,車輛管理人員確認后,控制檔車器打開,放行出場。若進出場車輛圖像不一致,車管員進行干預。
出場車輛通過埋在檔車器下的探測線圈后,檔車器自動關閉。同時,泛光燈及攝像系統恢復到原來的靜止狀態,等待下一次工作。
該系統有防止長期車輛未出場再次出場的功能。通過圖象記錄和身份識別感應卡嚴格核對出入場的車輛,保障了停車場內車輛的安全性,有效地防止了盜車。
停車場出口工作流程
當車輛到達出口處時,車輛檢測器探知車輛的存在后,啟動出口設備。
固定卡工作車輛或儲值卡出場:固定卡工作車輛出場,車輛直接到出口讀卡器10-15厘米有效范圍內刷卡,系統確認卡片有效性,車輛管理員進行圖像對比,如車號、車型、車身顏色對比符合后,進行放行作業;
臨時卡業主車輛出場:臨時車輛出場,車輛到出口,將卡交給管理員,收費管理人員在收費讀卡器上刷卡進行繳費記錄,同時車輛管理員進行圖像對比,如車號、車型、車身顏色對比符合后,進行放行作業;
設備布置與系統布線
系統的各個設備必須合理布置,以保證車輛出入順暢與管理方便。設備布置示意圖如下:
管理軟件功能簡介
對于值班管理人員(操作員),上班時首先需要進行上班登錄,下班時需要進行換班操作。
停車場系統的軟件界面有菜單欄和快捷工具欄,如圖9-1所示:
菜單欄中有“系統管理”、“出入管理”、“聯機通訊”、“查詢報表”、“輔助管理”、“窗口”、“幫助”菜單,快捷工具欄中有“上班登錄”、“出入管理”、“讀寫器設置”、“讀取記錄”、 “卡片檢測”、 “系統設置”、“幫助”和“退出系統”快捷按鈕。
在系統主菜單的下拉菜單中,顯亮的字符為當前可以執行功能命令,灰暗的字符為目前不能執行的功能命令。
F1鍵為幫助鍵,隨時按下F1鍵,在屏幕上會出現幫助窗口。
奧林匹克公園面積約1215公頃,其中包括760公頃的森林綠地,占地50公頃的中華民族博物館以及占地405公頃的展覽館、體育場及奧運村。奧林匹克公園是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心臟,容納了44%的奧運會比賽場館,共有14個,這些場館可進行15個項目的比賽,其中有4個比賽場館設在展覽館內。
奧林匹克公園需要進行停車管理的地面公共停車場8處;分別分布在安立路、北五環等市政主路旁邊奧林匹克公園的外圍入園通道旁;另外,在公園各個車行主出入口也要進行有效的車輛進出管理,根據圖紙統計總共所要進行的出入口共26個。
停車管理需求
停車管理需求一:車輛停放收費管理需求
奧林匹克公園的停車場為收費停車場;如何提高收費人員的工作效率,節省人力和各種社會資源,防止停車費用流失并增加管理效益,爭取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率是奧林匹克公園解決停車管理的第二個需求。
停車管理需求二:車輛進出場和停放安全需求
這些進出通道既相互獨立又有車道彼此連通。特點為車道多、彎道多,車輛行駛過程中的事故隱患很多;加上奧林匹克公園的人員密集而混雜;對進入奧林匹克公園車輛的停車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隱患。
如何解決車輛停車管理的安全,達到北京市交通管理局對奧運交通的管理的要求,要對進入奧林匹克公園的車輛必須有有效的記錄,以便萬一出現事故有據可查。防止車輛在停放過程中發生掛蹭、被盜、人為毀壞和車主停車時的人身安全問題以及提高在出現這些問題時及時處理和反應控制能力,進一步保證進入奧林匹克公園車輛進庫和停放安全問題是奧林匹克公園解決停車管理的第二個需求。
總體設計原則
按照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停車場監控系統設計招標書要求,我們以“可靠、先進、經濟、實用”作為系統設計的指導思想。
安全可靠性:所有設備選用技術性能優良的國內外知名品牌產品,中心設備以工業控制計算機為主,確保在本地大氣條件下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不小于10000小時,所有設備符合IP65等級,能夠確保24*7不間斷運行的要求。
技術先進性: 利用先進的數字化技術,確保信息傳輸、保存的可兼容性,以適應未來的技術發展的可能要求;利用計算機軟件技術,將系統模塊化,保證處理數據的高效率;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確保停車信息的網絡化、標準化,整個停車管理系統可隨時進行擴充,以適應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擴展后的要求。通過設備的升級、計算機硬件的升級及軟件升級可保證系統五至十年不落后。
經濟合理性:系統的設計在性能價格比方面充分體現系統的合理性,在保證先進性,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以提高工作效率,節省人力和各種資源為目標進行工程設計,充分考慮系統的實用、適用和效益,爭取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率
標準化:設計及其實施按照國家和地方的有關標準進行。選用的系統設備、產品和軟件盡可能符合工業標準或主流,同時開放數據接口,可以與其它系統進行互聯,實現奧林匹克公園安防一體化管理。
結構化和可擴充性:系統的總體結構將是結構化和模塊化的,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可擴充性,既可使不同廠商的設備產品綜合在一個系統中,又可使系統能在日后得以方便地擴充。
管理簡單:全面綜合優化、優選,強調以人為本,系統易學易用,實現現代管理。
系統設置
在本項目中,對于有多個進出口的中、大型停車場系統我們采用基于以太網的C/S(客戶機/服務器)型網絡結構,對整個停車場管理系統實現集散式管理,系統管理中心設置在中控室內,在中控室內放一臺數據服務器,實現系統數據的集中管理與共享,同時設置備份服務器一臺以便在網絡發生故障時自動切換,確保系統的穩定性。系統管理中心另設置一臺發行管理工作站,對卡片進行發行及管理,在園區出入口和各停車場出口配置相應的收費管理工作站,完成對智能終端的管理和臨時停車費的收取。
系統采用光纖傳輸介質,系統服務器與交換機(或集線器)、各工作站與交換機(或集線器)或電腦與電腦之間連接數據傳輸量較大且距離較遠,所以建議采用光纖連接。
各管理工作站與其下位智能終端之間通過兩芯屏蔽雙絞線聯接,完成數據傳輸及共享。
系統組成
停車場收費管理系統一般由管理工作站、管理軟件、智能終端、臨時卡計費器、RS485通訊卡、智能感應卡和道閘等組成。
系統結構
基于以太網的C/S(客戶機/服務器)型網絡結構,對整個停車場管理系統實現集散式管理。既可以單系統獨立脫機運行,系統連網后又可以統一管理。
停車場入口工作流程
入口出卡讀卡子系統主要由入口發卡機、感應讀卡器、自動欄桿機、車輛檢測器、剩余車位指示屏、地感線圈等設備組成,入口為無人值守工作狀態,當車輛行至入口第一組感應線圈(發卡機前),系統啟動出卡機、自動感應讀卡機及車輛檢測器進入工作狀態,中文語音提示用戶如何操作進入車場入口(如:歡迎光臨,有卡請讀卡,無卡請取卡)。用戶亦可看到發卡機前面板上顯示屏的中英文提示信息。
臨時卡用戶入場流程:
用戶按下取卡按鈕后,出卡機迅速出卡,用戶取卡后閘桿機自動升起閘桿放行,車輛進入停車。發卡信息將驅動攝像機采集車輛圖像信息并將此次操作的數據信息和圖像信息自動保存到管理數據庫中。車輛駛過第二組感應線圈(閘桿下)后閘桿自動放下,同時出卡機、自動感應讀卡器復位進入待機狀態。如果發卡機發出的卡卡超時不取,則該卡作廢并自動回收,超時時間參數管理服務器進行統一設置。當入口控制系統出現出卡等故障情況時可以報警,由值班人員維護。
工作人員固定卡用戶入場流程:
用戶將感應卡放在10-15厘米有效讀卡范圍內,固定卡識別有效后閘桿機自動升起閘桿放行車輛進入停車,讀取有效卡信息將驅動攝像機采集車輛圖像信息并將此次操作的數據信息和圖像信息自動保存到管理數據庫中。車輛駛過第二組感應線圈(閘桿下)后閘桿自動放下,同時出卡機、自動感應讀卡器復位進入待機狀態。當入口控制系統出現讀卡故障等情況時可以報警,由值班人員維護。
入口LED剩余車位指示子系統流程
A、當駕駛員駕車駛至停車場入口時,將會在路面設置的剩余車位顯示屏上看到即將進入停車場的總車位剩余情況,有多少個空余車位,以決定是否在本車場停車;當該停車場位滿時,顯示屏顯示“本停車場已滿位,請停到**停車場”,如果本停車場沒有停滿車輛,則顯示屏顯示停車場的實際剩余車位數。
當車駛入車場時通過入口地感線圈感知該車已進入。入口數字式車輛檢測器將告知區域控制器,區域控制器將做出判斷車位數量減1,同時在屏幕上顯示此車場新的車位數據。
B、當車輛從停放車輛的區域駛出時,出口地感線圈通過車輛檢測器將此信息告知區域控制器,區域控制器通過數據處理,將在各自入口處的顯示屏上已停車輛數量減去一個,同時將空余車位數量加一個,以保證正確顯示車位信息。
圖像對比系統流程
入口處:當車輛到達入口處時,埋在車道上的探測線圈將信號通過車輛檢測器啟動攝像系統進入工作狀態。車輛讀卡或取卡同時攝像機開始工作;攝像機在0.2秒內完成圖像拍攝工作,拍攝數量為5-10幀圖像,通過高效的視頻捕捉對比技術,系統自動甑別對比所拍攝的圖片進行分析,在該組圖像數據中自動選取最清晰的一張自動上傳到圖像數據服務器中完成工作,此時擋車器自動開啟,車輛放行入場。車輛通過埋在擋車器下的安全線圈后,檔車器自動關閉。同時,泛光燈及攝像系統恢復到原來的靜止狀態,等待下一次工作。
出口處:當車輛到達出口處時,埋在車道上的探測線圈將信號通過車輛檢測器啟動攝像系統進入工作狀態。攝像機開始工作;攝像機在0.2秒內完成圖像拍攝工作,攝像機在0.2秒內完成圖像拍攝工作,拍攝數量為5-10幀圖像,通過高效的視頻捕捉對比技術,系統自動甑別對比所拍攝的圖片進行分析,在該組圖像數據中自動選取最清晰的一張自動上傳到圖像數據服務器中,該圖像同時在出口比對窗口上顯示。于此同時,軟件圖像比對窗口同時從圖像數據服務器中調出該車入場時所拍攝保存的進場車輛圖片讓停車管理人員進行比對,車輛管理人員確認后,控制檔車器打開,放行出場。若進出場車輛圖像不一致,車管員進行干預。
出場車輛通過埋在檔車器下的探測線圈后,檔車器自動關閉。同時,泛光燈及攝像系統恢復到原來的靜止狀態,等待下一次工作。
該系統有防止長期車輛未出場再次出場的功能。通過圖象記錄和身份識別感應卡嚴格核對出入場的車輛,保障了停車場內車輛的安全性,有效地防止了盜車。
停車場出口工作流程
當車輛到達出口處時,車輛檢測器探知車輛的存在后,啟動出口設備。
固定卡工作車輛或儲值卡出場:固定卡工作車輛出場,車輛直接到出口讀卡器10-15厘米有效范圍內刷卡,系統確認卡片有效性,車輛管理員進行圖像對比,如車號、車型、車身顏色對比符合后,進行放行作業;
臨時卡業主車輛出場:臨時車輛出場,車輛到出口,將卡交給管理員,收費管理人員在收費讀卡器上刷卡進行繳費記錄,同時車輛管理員進行圖像對比,如車號、車型、車身顏色對比符合后,進行放行作業;
設備布置與系統布線
系統的各個設備必須合理布置,以保證車輛出入順暢與管理方便。設備布置示意圖如下:
管理軟件功能簡介
對于值班管理人員(操作員),上班時首先需要進行上班登錄,下班時需要進行換班操作。
停車場系統的軟件界面有菜單欄和快捷工具欄,如圖9-1所示:
菜單欄中有“系統管理”、“出入管理”、“聯機通訊”、“查詢報表”、“輔助管理”、“窗口”、“幫助”菜單,快捷工具欄中有“上班登錄”、“出入管理”、“讀寫器設置”、“讀取記錄”、 “卡片檢測”、 “系統設置”、“幫助”和“退出系統”快捷按鈕。
在系統主菜單的下拉菜單中,顯亮的字符為當前可以執行功能命令,灰暗的字符為目前不能執行的功能命令。
F1鍵為幫助鍵,隨時按下F1鍵,在屏幕上會出現幫助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