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識別系統(tǒng)在監(jiān)控中應用的案例
隨著生物識別系統(tǒng)的可實施性,我們來看看在現實的應用中有什么監(jiān)控安裝特點。下面我們以國內某市火車站監(jiān)控中心系統(tǒng)為例,分析人臉識別系統(tǒng)在城市安全監(jiān)控中的成功運用。
案例背景
某市火車站地處重要地理位置,瀕臨多條繁華商業(yè)街區(qū),站內外客流量較大,流動作案分子較多,常有各類刑事案件發(fā)生。在進出站行人中藏匿著各類特殊人群。當有需要對這些人員進行辨別、防范時,如何準確、有效地發(fā)現他們就成為車站公安、安保部門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
根據目前國內多數火車站進出站管理流程的模式來看,火車站的進站口、出站口、售票口都是有人值守的位置,而且是旅客必經之地。另外在這類地區(qū)旅客的流動速度會放慢,因為每個旅客都會在這段時間被攝像頭拍攝。當有特殊人群的查找任務出現時,上述地點將會成為公安、安保部門最為關注的地點。通常,相關部門會在進出站口和售票處安裝錄像監(jiān)控設備,監(jiān)控維保利用這些地點的特殊性來布置和實施信息網絡,搜集旅客的面部信息進行辨認識別。但人工查找和比對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人的記憶力有限,通常不能清楚地記住短時間接觸的對象的面部特征;不能同時辨認多個對象;不能長時間保持注意力和辨認力等等。因此現有的安防系統(tǒng)在這類應用中的作用非常有限,且相關部門迫切需要引入人臉識別技術,來提高安全防范的效率和效果。
方案設計與特點
結合前文介紹的各類生物識別技術的比較和案例背景需求的分析,我們選擇人臉作為識別特征。其原因主要在于:
● 直觀、自然。在本案例中,安保工作人員人工辨別也是采用人臉作為特征的,采用人臉識別技術最符合安保人員的工作習慣。
● 非接觸、便利。由于火車站流量大,必須保證一定的通過速度,避免旅客的等候與滯留。因此,采用指紋、掌紋、虹膜等需要旅客主動配合的,響應速度慢的生物識別技術是不合適的。
● 成本。本案例中,相關部門已經在各個關鍵位置安裝了視頻錄像系統(tǒng)。客戶希望能夠對系統(tǒng)的改造盡可能的小,成本低。指紋、掌紋、虹膜等識別方式需要安裝新的采集設備,必須重新進行布線、安裝、聯調等,工作量大,成本高。而人像識別系統(tǒng)前端可以完全利用現有安防系統(tǒng)中的攝像頭,只需要在后端配置一臺人臉比對服務器,工作量小,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