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傳感器市場正在發展
一、政策法規創造可觀的汽車傳感器市場
在3C智慧終端正式邁入市場高速成長期后,第4C的汽車電子對于傳感器的導入需求也亦步亦趨。著眼于行車安全的人道考量,已驅使多國政府相繼透過法令規范,強制安裝各種傳感系統,形成一個由法規創造的新市場。
展望未來,隨著行車安全輔助系統技術的與時俱進,也可望衍生更多先進傳感器的潛在需求,并對國內ICT業者展開下階段之應用方案布局,帶來更大的發展契機。有鑑于此,本文將針對汽車傳感器的技術市場發展前景,進行一深入分析。
二、高檔轎車內建傳感器數量已達百顆水準
過去歐美日地區所推高檔轎車之內建傳感器,多已超過百顆之水準(見圖1),觀察這些傳感器的推出,多著眼于因應消費者對于行車安全穩定與舒適娛樂之需求。曾有汽車業界專家評估指出,若將上述大部份的傳感器去除,實際上并不影響汽車原本運行功能,然正因行車駕駛攸關到最重要的人身安全,故在人道考量下,也帶動全球政府相繼透過立法程序,形成一個龐大的法規衍生市場。

除了前述成熟市場外,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近年在經濟強勁成長下,除了帶動國民所得與生活水準的同步勁揚,也促使當地汽車銷售量可望在2011年沖破1,800萬臺規模,逐步超日趕美,進而成為汽車傳感器應用發展的新焦點。
根據統計,中國大陸車用MEMS傳感器市場值,將由2008年的36億人民幣成長到2011年的69億人民幣,CAGR達13.9%,除反映其近年內需市場逐級向上,也凸顯該地區在歐美日需求普遍疲弱下,適時扮演了支撐全球市場動能于不墜的重要角色。
特別是中國大陸政府藉由十二五規劃,企圖透過政策工具大力扶植的智慧新能源車,也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驅動藉由傳感器達到節能減碳的市場需求。
就產品面而言,MEMS傳感器主要功能在撞擊檢測、傾斜量測、振動感應、導航輔助、穩定控制、胎壓監控等安全偵測工作執行(見表1),衍生加速度計、陀螺儀、壓力計等元件產品需求,而隨著車內網路標準技術的日趨成熟,上述產品已開始逐步結合物聯網概念,透過多重傳感封裝模組整合,以組合傳感器形態,搭配無線通訊技術傳遞,進行主動感知、智慧判斷、與自動控制的流程運作,使駕駛安全可以得到進一步的保障。

舉例而言,未來汽車除既有法規強制導入的胎壓計外,有可能進一步整合慣性元件、溫度感測器,并搭配MCU與RF形成一個智慧傳感模組,除可同時感應校正車胎發熱狀態外,也可透過類比前端將接收到之信息,經由微控制器做數位化處理后,以無線方式持續將數據傳到ECU(電子控制單元)內,藉此達到隨時感測、即刻示警之安全事故防范目的。
而汽車圖像傳感系統,則著眼于透過CMOS圖像傳感器的導入,取代駕駛于各視角之盲點,以減少碰撞與事故發生之機率,其應用原理與MEMS傳感器異曲同工,惟差別在于MEMS傳感器著重接觸層面的感測、CIS則聚焦于視覺的感知。在看好安全駕駛輔助系統感測應用的發展潛力,近來國內諸多業者也開始相繼加強車道偏移警示、倒車攝影、夜視輔助、盲點偵測、行車紀錄等影像子系統的方桉佈局,藉此強化我國汽車零件供應鏈的整體產業競爭力。
三、結論
綜上所述,可以得知汽車應用傳感器的市場需求已逐步抬頭,雖然此一市場初期仍將以政府主導的方式透過法規創造需求;但展望未來,隨著成熟市場持續追求行車品質的最佳化,與新興市場對行車安全的更加重視,可望逐步刺激車廠自發性提升車輛智慧化涵量,并漸漸往自由競爭之商業市場方向移動。
特別是多重感測融合趨勢下衍生之組合傳感器產品,將以附加價值更高的完整解決方案形式導入市場,對于國內業者而言,加速相關技術研發能量的配置,不僅可順勢進行產業技術升級,也可提升產品方桉訂價空間、加速獲利累積,以便及早展開研發資源的再部署,形成一個技術研發的良性循環,并逐步促成產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