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凌"RFID醫院智能護理系統":打造臨床"醫護管家"
近年來,我國醫患矛盾加劇。因醫院護理不當引發的醫患糾紛屢有發生。無錫識凌科技有限公司與無錫市第三人民醫院合作研發,在國內首次推出基于超高頻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和云計算中間件管理平臺的醫院智能護理系統,以物聯網傳感技術精確識別患者信息,無線設備、數據庫數據與手持終端等智能聯動,實現了精細化安全護理。該系統在提高醫院運行效率的同時,有效預防和降低因人工“誤操作”引發的醫護事故,為醫院精細化、人性化管理提供了創新性移動醫護平臺。
“智能護理”破解醫患矛盾升級難題
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醫患矛盾持續加劇,70%-80%的醫療糾紛并不屬于醫療事故,而是由護理不當引起的。保障護理安全、提高護理質量是緩解醫患矛盾的重要環節。
“住院護理是醫院護理任務最重、最艱巨的工作。”無錫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李建平說,住院護理工作強度大、易出錯,在管理層面大多采用人工服務、事后記錄的方式,很容易造成信息缺失、管理滯后。從住院護理入手,用信息智能手段提升護理精細化水平勢在必行。
調研發現,雖然我國正加快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但醫院信息化建設多側重于財務及物資管理,信息系統在臨床的應用大多局限于醫生層面,比如病歷書寫、質量控制、危急值提醒等,真正聚焦于提高臨床護理精細化水平的智能應用很少。
620)this.style.width=620;">
依托微波和超高頻無線射頻RFID技術研發和應用的核心優勢,無錫識凌科技有限公司經多年創新研發,與無錫第三人民醫院(簡稱無錫三院)合作推出“RFID醫院智能護理系統”。該系統在國內首次將低功率超高頻RFID技術應用于醫院護理,可完成患者信息確認、護理操作數據的實時采集、操作確認、自動記錄等,依托云計算平臺實現醫院HIS(電子病歷)、LIS(實驗室(檢驗科)信息系統)、EMA(定制型綜合辦公系統)、PACS(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等信息管理系統與醫護人員、藥品、設備實時交互,提供了全流程的精細化臨床醫護解決方案。
據無錫識凌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軍介紹,該系統設備主要包括自主研發的RFID智能終端(BN-HH-G02)(簡稱SDA設備)及其用戶端軟件,后臺信息交互與處理服務器及其應用軟件包,相應的患者電子腕帶,醫護人員胸卡和藥品標簽等。
劉軍說,SDA設備是該系統的核心,其形狀如同一部智能手機,體積小、重量輕,便于護士“一手掌握”,具備條碼、RFID等識別功能,集成WIFI、藍牙等多種通訊方式,擁有電容觸摸屏和定制的安卓手持終端操作系統,包括日常護理、實時醫囑查詢確認、用藥核對、體征錄入、實時計收費、特殊藥品管理及控制、護理電子日志等多個模塊。
當某一病區全部使用“RFID醫院智能護理系統”后,患者住院期間,醫護人員使用SDA,只要在患者佩戴的電子腕帶0—30cm距離內,就可以自動感應電子腕帶內儲存的患者信息,通過無線網絡將患者的用藥情況、醫囑執行情況、檢查結果查詢、護理收費查詢等傳輸入云計算架構下的醫院數據庫,數據庫實時將查詢結果和判定結果傳入SDA,這樣護士和患者就能隨時掌握用藥、檢查和醫囑的執行情況。
調研發現,“RFID醫院智能護理系統”的超高頻無線RFID芯片,在多類標簽業務模式自適應技術、射頻前端匹配自適應技術、小型化設計、寬帶天線設計技術等多個方面實現了突破,首次將超高頻無線RFID模塊縮小放入手機大小的設備,可在較遠距離任何角度穿透棉被和衣物識別多類標簽,數據可靠性和存儲安全性具有較高保障,信息智能識別能力和系統穩定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多數據融合及業務協同采用云計算構架,實現了和現有醫院不同軟件平臺的信息系統的無縫對接,避免了各系統的信息孤島現象。超高頻醫用電子腕帶BN-WT-G02,創新開發了電子標簽的天線與反射腔組合技術,實現了對患者的全方位無接觸信息識別、交互和病歷安全存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智能護理系統構筑“安全警戒線”
早上6點,無錫第三人民醫院肝膽胰中心護士長鄭萍來到住院患者趙阿姨床前準備采血工作。鄭萍手持SDA設備隔著被子對著趙阿姨腕帶刷了一下,“滴”的一聲響“確認”了患者,再對準采血管上一維碼刷一下,SDA屏幕上顯示出一個綠色的“√”,表明信息核對一致,即實施采血。趙阿姨詢問前一天下午的檢查報告結果,鄭萍輕點SDA,告知趙阿姨的體檢項目中有一項出現異常,讓她準備復查,并叮囑她飲食和作息的注意事項。趙阿姨連聲致謝。
無錫三院護理部主任華皎說,“智能護理系統”確保了護士按照“三查七對”規范操作,減少護理差錯,提升全體醫護人員尤其是新入職護士的護理水平,構筑了護理“安全警戒線”。
“每個患者入院時會領到一條粉色電子腕帶,相當于患者就診期間的‘臨時身份證’,記錄了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科室、床號、血型等基本信息和醫囑處理、檢驗、輸液、注射等就診信息。”鄭萍說,“相比傳統的一次性紙質腕帶,電子腕帶信息量大,全面準確,不易破損,與醫院信息系統相連,實現了對患者就診信息、醫護信息的全流程精確管理。”
據介紹,“RFID醫院智能護理系統”實施嚴格的查驗核對制度。護士工作時必須嚴格按照SDA提示的順序操作,先核對患者身份與采血、服用藥片、輸液等醫護信息是否一致,再予以采血、發放藥片和輸液。這些操作信息會同時匯總到醫院的數據中心,中心將自動對護理工作進行復核,實現對護士工作的精細化管理。
“RFID醫院智能護理系統”還建立了實時記錄制度,極大地完善了護理流程。在無錫三院肝膽胰中心,測體溫、量血壓須先核對患者電子腕帶信息后,再具體操作,測量后護士直接在SDA上輸入體征信息,實時錄入并上傳數據至電子病歷系統儲存。電子病歷系統會同時將數據推送至主治醫生,以便其實時掌握患者的體征數據變化,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
調研發現,與“以往紙質抄寫體征數據、回護士站在電腦上錄入”流程相比,SDA實時錄入上傳,極大簡化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李建平副院長說:“最重要的是,‘RFID醫院智能護理系統’直接拉近了護士與患者的距離。”以往患者詢問護士報告信息、注意事項、住院費用使用情況等,護士需要去護士站查詢后再去患者病房告知,如果護士忙碌起來,很難確保及時回復患者,引發患者對護士服務的不滿情緒,醫患之間的糾紛往往也都是由于這些細節和缺乏溝通引起。SDA的實時查詢模塊與電子病歷系統、HIS醫院管理系統、收費系統相連,護士可以直接查詢SDA后、第一時間回復患者問題。
“RFID醫院智能護理系統”以信息化的手段,嚴格控制護理流程,在“把時間還給醫護人員,把醫護人員還給患者”的服務理念下,使病區的氛圍更加融洽,真正做到了“優質護理”,使患者真正享受到安全貼身的“醫管家”服務,極大地減少了醫患矛盾和糾紛。
“智能醫療”第一品牌大步“走出去”
2013年7月,無錫三院肝膽胰中心正式啟用“RFID醫院智能護理系統”,覆蓋病區10個護士50個患者。截至2014年8月,該中心患者身份識別準確率達到100%;醫護人員查詢時間減少了90%,每天平均節省58分鐘,行走路程從10公里下降至7.5公里;患者滿意度從96.3%提升至99.3%,遠高于同類醫院水平。目前,無錫三院已經將該系統應用拓展到呼吸內科、神經內科等5個護理工作壓力較大的病區。
在進入實際應用后,無錫識凌科技有限公司持續創新系統功能,根據合作醫院的實際需求開發出手術標本送檢、人員定位、資產管理和門診輸液等新的功能模塊。
2013年無錫識凌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二代“RFID智能終端(BN-HH-G02)”榮獲美國RFID 行業創新產品獎,這在我國尚屬首次,實現了智能醫療領域的歷史性突破。“無錫識凌致力于打造智能醫療領域的第一品牌。我們為用戶提供多種基于RFID的移動醫療解決方案,目前系統采取一個操作系統和多個管理模塊相結合的‘1+N’模式,具有較強的開發性和延展性,可囊括醫院管理、診療、護理等多個領域。”劉軍說。
調研發現,“RFID醫院智能護理系統”已走出江蘇、走出國門。無錫識凌為金華市中心醫院研發出醫療廢棄物管理系統及醫院資產管理系統,為日本東京三樂醫院研發出門診輸液系統,為日本宮野株氏會社研發出麻醉藥品管理系統,為美國Andrus Logistics研發出人員設備定位系統等。
截至目前,無錫識凌科技研發的RFID醫院智能護理系統及相關衍生產品已成功應用于30多家國內醫院、5家國外醫院,正在洽談合作的醫院達60余家。2013年公司的業務收入實現1100萬元,2014年底有望突破3000萬元。
企業介紹:坐落于無錫新區太湖國際科技園傳感網大學科技園的無錫識凌科技公司是美國BayNexus INC.亞太區域的研發及生產基地。該公司是一家專注于物聯網射頻識別(RFID)技術研發和智能醫療等領域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其自主研發的超高頻和微波無源RFID產品,可無障礙智能識別多類標簽。基于此,公司研發推出的“基于RFID的醫院智能護理系統”、“基于RFID的手術標本送檢系統”、“基于RFID的醫院資產管理系統”、“基于RFID的門診輸液系統”等系統,成功應用于國內外30多個醫療機構,有效推動物聯網技術加速融入醫療領域。
案例簡述:“RFID醫院智能護理系統”以醫院病區為載體,結合醫院物聯網RFID應用需求,在國內首次將超高頻無線RFID技術應用于醫院護理,創新實現了對患者的全方位無接觸信息識別、護理操作數據的實時采集、操作確認、自動記錄等,依托云計算平臺實現醫院HIS、LIS、EMA、PACS等信息管理系統與醫護人員、藥品、設備的實時交互,全面優化了醫療流程,提供了全流程、精細化臨床醫護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