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國檢保稅貨物運輸監管RFID系統

一般來講,保稅貨物一定是在“海關”的監管下,歷經入境檢驗、保稅區及保稅物流中心的物流配送、出口加工區深加工、成品出境的過程,這個過程最好是在完全封閉的地理環境中進行,完全封閉的環境為監管提供方便。
當前面臨的問題:大量進保稅貨物經過“蘇州海關”檢驗后從“高新區保稅物流中心”運送到“高新區出口加工區(南區及北區)”交給加工企業進行深加工,由于“高新區保稅物流中心”和“高新區加工區(南區及北區)”不在一個封閉的管理區域內,客觀上存在著兩個區域之間運輸過程的監管缺失現象,即進入“高新區加工區(南區及北區)”的車輛可能未經過“高新區保稅物流中心”內的執法部門(蘇州海關)的檢驗(逃檢、漏檢),從而給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潛在危害。
隨著地方經濟不斷高速發展,上述“監管缺失”現象在未來一定會重復發生,所以,現在必須要尋求一種妥善解決方法,杜絕開放區域監管缺失現象發生。
“蘇州海關”希望通過使用適當的技術手段,在不過多增加成本條件下解決“區域分離型監管缺失”問題。RFID技術的應用就可以整合特殊監管區域“區點園”的人力和物理資源,實現對進境貨物“短鏈”檢驗的全程監管,最終緩解“蘇州”人力資源緊張、相應配套時間滯后與進出口業務量迅猛增長的矛盾,達到“提速、減負、增效和嚴密監管”的目標。
第一,在監管指揮中心建立區間流動貨物監管電子地圖。電子地圖上實時顯示車輛流動信息、貨物在途信息、電子鎖完好情況。電子鎖監控系統作為綜保區管理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具備與綜保區管理系統聯動功能和相關數據信息的自動加載功能。
第二,電子鎖應具備的功能。電子鎖通過鎖號,將有關信息(如車輛車牌、車重、載貨清單等)與其綁定。電子鎖具備自動和人工加、解鎖功能。電子鎖具有非正常解鎖報警功能。電子鎖具備反復多次使用功能。電子鎖具備防水、防沖擊等安全可靠性。
第三,電子鎖作業方式。“加鎖”,保管公司在錄入載貨信息時附加錄入電子鎖號,并與車牌號綁定。運輸車輛在三個區域的固定場所加鎖。出區卡口安裝LED顯示屏。車輛經過出區卡口是,RFID讀取設備讀取電子鎖號,上傳到信息系統,信息系統根據此電子鎖號查詢出申報的車牌號,顯示在LED屏幕上,卡口值守協管員或協管武警核對車牌號和鎖號后,用手持設備激活電子鎖,同時在監控室的管理平臺電子地圖上顯示該車信息。“解鎖”運輸車輛到達入區卡口時,車輛自動識別系統自動核對車牌號,電子地磅稱重,RFID讀取設備讀取電子鎖是否完好信息,完成三項核對無誤后自動解鎖放行;如果車牌號不對,在卡口電腦上可以重輸入正確的車牌號;電子地磅稱重超過閥值或RFID讀取設備讀取電子鎖發現不完好,在卡口響鈴報警,同時在監控指揮中心報警,監控指揮中心可以方便地調閱該車從申報到出卡口、途中形式等所有系統里記錄下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