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在醫療照護的國際先導應用近況
作者:劉穎昌
來源:RFID公領域應用推動辦公室
日期:2009-02-19 09:07:37
摘要:在醫療照護(Healthcare)產業中,管理的領域以醫病、醫護、醫藥及醫務等四大項目為主,不同的互動對象所面對要求重點也有所不同,但整體來說還是主要聚焦在醫療安全控管、資產管理及醫療產業供應鏈控管等三大層面,而應用的目的除在加強控管外,追蹤與追溯亦是主要之考量項目。
醫療照護應用與需求
在醫療照護(Healthcare)產業中,管理的領域以醫病、醫護、醫藥及醫務等四大項目為主,不同的互動對象所面對要求重點也有所不同,但整體來說還是主要聚焦在醫療安全控管、資產管理及醫療產業供應鏈控管等三大層面,而應用的目的除在加強控管外,追蹤與追溯亦是主要之考量項目。
醫療之目的在于解除或減輕病人的疾病傷害與提升病人生活品質,但有時病人卻會在醫療過程中受到傷害。根據國外資料顯示,藥物不良事件為所有非手術醫療疏失之首位,高達19.3%,且大部份來自于用藥疏失,故在醫藥關系管理層面首重病患用藥安全。利用RFID技術在用藥過程的各個環節加入防誤機制,過程包括處方開立、調劑、護理給藥、病人用藥、藥效追蹤、藥品庫存管理、藥品供應商進貨、保存期限及保存環境條件等,如此一來整個藥品之進貨、保存及使用之相關流程皆被納入控管,只要有一環節發生異常就很容易找到原因并進行改善。此外對于用藥成本之控管與分析,亦可運用各環節中所留下之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提供相關管理之決策參考。
而在醫務關系的管理上,許多醫療院所引進高昂之設備及儀器,除協助醫生在診斷與治療病癥上使用外,亦有提供病患使用之器具,此方面的資產購置與器材管理成本亦是醫療單位的另一主要負擔。在以往此方面之管理大都以專人搭配紙本管理之方式予以控管,但決定管理成效良莠的往往是填寫不實與片斷不連續的資料,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及困難。若能在每項器具上都能有唯一不重覆之辨識碼,搭配條碼或RFID技術在每個借出、使用、回收、消毒、保養及存放等流程上留下記錄,那在器具使用壽命周期、操作成本及調度運用之控管方面將能提供許多有利資訊,提升醫療機構的資產管理效率降低相關成本。甚至在醫療品質、器具故障引起之醫療問題及院內感染等議題上之追蹤與追溯,也能提供關鍵性的參考資訊,重要性實在不可小看。
國際應用現況
一、日本
Olympus是日本國內市占率極高之醫療器材供應商,其目前供應市場之產品已于2008年開始全數導入ID辨識技術;在儀器方面使用RFID技術,而在工具方面則采用QR Code二維條碼以雷射標記方式刻在工具表面,如圖(1)所示,其中較為特殊的是讀QR Code的讀取器,是Olympus費時一年才突破解決不銹鋼光滑反光表面反射干擾問題,始得標記在光滑不銹鋼表面之QR Code能被讀取無礙。
澳洲西部之健康管理事務部門于2007年Q4開始推行國家級(醫療)產品電子化型錄,并結合電子化采購資訊系統來達成追蹤與追溯其國內醫療產品之目的,各供應商產品亦開使導入ID辨識技術。
三、奧地利
奧地利維也納Orthopaedic醫院于2008年導入RFID與QR Code二維條碼二項技術,用于管控其中心內部醫療器材之使用,其中RFID技術用于控管貴重儀器管控,而條碼則用于消耗性器材之管控。
四、美國
在2005~2007年之美國FDA主導三件示范案中,主要使用DataMatrix二維條碼結合RFID技術來實現各種管理與追蹤之情境需求,其應用聚焦于用藥防錯、醫療器材管理與供應鏈控管,其目的在于提升公眾健康與病患安全,已導入藥商之產品如圖(2)所示。 FDA將先針對醫療器材認證及相關法令進行修改,強制廠商提供之醫療器材與藥物等產品須導入單品單一且唯一之識別碼標示要求。
國際藥商Novartis Pharma強調國際推動健康照護的追蹤與追溯標準制訂與導入,除可對醫院成本控管、風險控管、病人安全提升、提高供應鏈可視性等提供更好之對策外,對藥商來講此標準更可協助其提升用藥安全與品牌保護的工作執行。目前其藥廠內已有一條藥品充填及包裝線導入RFID技術,導入部份從藥品品項、小包裝、外箱及棧板全數使用,且現場讀取率穩定及后端資訊系統亦已正式運作,現正計劃后續導入產品線之規劃。
未來發展
日本官方在2005年宣布之e-Japan策略的Advanced plan中有規劃一項「透過IT技術分享用藥資料」,此計劃目的要取得即時的藥品使用資訊,如When, Where, Who, to whom, Why, What, How (6W1H)等。而Ministry of Health, Labor and Welfare官方單位亦已完成修法,將于2009年7月開始強制要求部份業者,其提供之醫療器材與藥物等產品須導入單品單一且唯一之識別碼標示要求,2010年3月起將全面強制業者實施。
美國FDA在2007年9月公告一項關于醫療器具須導入ID識別要求之修正法案,但直至目前為止仍未見有任何導入要求之時程公告,而現階段之主要工作為全球追溯相關標準( GTS, Global Traceability Standards)之制定與探討此標準與HL7(Health Level 7)標準之連結整合。由于此標準牽涉到的國家較多,FDA目前亦與日本、中國、歐盟和幾個南美國家,一同研發可在國際范圍內公認的統一追蹤機制,但對于采用之技術及編碼方式并無特別偏好與建議,以提升其追蹤機制各國之認同感與公正性。
結論
國內RFID相關標準之制訂雖已有部份成果,但在導入面與應用面之標準制訂尚未開始進行,此部份因與未來產業發展、國家法令或國際反恐及防疫部份牽連,若能盡速規劃相關標準之制訂工作,則可避免未來先導入RFID技術之企業編碼格式與相關流程會因國內新應用標準發布而面臨修改因應之情形。另外國內Healthcare的相關生技產業,若能因此在其產品上與國際大廠同步導入應用,相信對于國內生技業進攻國際市場應會有所幫助。
(文/正隆RFID應用驗測中心.劉穎昌)
在醫療照護(Healthcare)產業中,管理的領域以醫病、醫護、醫藥及醫務等四大項目為主,不同的互動對象所面對要求重點也有所不同,但整體來說還是主要聚焦在醫療安全控管、資產管理及醫療產業供應鏈控管等三大層面,而應用的目的除在加強控管外,追蹤與追溯亦是主要之考量項目。
醫療之目的在于解除或減輕病人的疾病傷害與提升病人生活品質,但有時病人卻會在醫療過程中受到傷害。根據國外資料顯示,藥物不良事件為所有非手術醫療疏失之首位,高達19.3%,且大部份來自于用藥疏失,故在醫藥關系管理層面首重病患用藥安全。利用RFID技術在用藥過程的各個環節加入防誤機制,過程包括處方開立、調劑、護理給藥、病人用藥、藥效追蹤、藥品庫存管理、藥品供應商進貨、保存期限及保存環境條件等,如此一來整個藥品之進貨、保存及使用之相關流程皆被納入控管,只要有一環節發生異常就很容易找到原因并進行改善。此外對于用藥成本之控管與分析,亦可運用各環節中所留下之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提供相關管理之決策參考。
而在醫務關系的管理上,許多醫療院所引進高昂之設備及儀器,除協助醫生在診斷與治療病癥上使用外,亦有提供病患使用之器具,此方面的資產購置與器材管理成本亦是醫療單位的另一主要負擔。在以往此方面之管理大都以專人搭配紙本管理之方式予以控管,但決定管理成效良莠的往往是填寫不實與片斷不連續的資料,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及困難。若能在每項器具上都能有唯一不重覆之辨識碼,搭配條碼或RFID技術在每個借出、使用、回收、消毒、保養及存放等流程上留下記錄,那在器具使用壽命周期、操作成本及調度運用之控管方面將能提供許多有利資訊,提升醫療機構的資產管理效率降低相關成本。甚至在醫療品質、器具故障引起之醫療問題及院內感染等議題上之追蹤與追溯,也能提供關鍵性的參考資訊,重要性實在不可小看。
國際應用現況
一、日本
Olympus是日本國內市占率極高之醫療器材供應商,其目前供應市場之產品已于2008年開始全數導入ID辨識技術;在儀器方面使用RFID技術,而在工具方面則采用QR Code二維條碼以雷射標記方式刻在工具表面,如圖(1)所示,其中較為特殊的是讀QR Code的讀取器,是Olympus費時一年才突破解決不銹鋼光滑反光表面反射干擾問題,始得標記在光滑不銹鋼表面之QR Code能被讀取無礙。

圖1a、QR Code以雷射標刻在工具表面
圖1 b、雷射條碼讀取器讀取工具表面QR Code情形
澳洲西部之健康管理事務部門于2007年Q4開始推行國家級(醫療)產品電子化型錄,并結合電子化采購資訊系統來達成追蹤與追溯其國內醫療產品之目的,各供應商產品亦開使導入ID辨識技術。
三、奧地利
奧地利維也納Orthopaedic醫院于2008年導入RFID與QR Code二維條碼二項技術,用于管控其中心內部醫療器材之使用,其中RFID技術用于控管貴重儀器管控,而條碼則用于消耗性器材之管控。
四、美國
在2005~2007年之美國FDA主導三件示范案中,主要使用DataMatrix二維條碼結合RFID技術來實現各種管理與追蹤之情境需求,其應用聚焦于用藥防錯、醫療器材管理與供應鏈控管,其目的在于提升公眾健康與病患安全,已導入藥商之產品如圖(2)所示。 FDA將先針對醫療器材認證及相關法令進行修改,強制廠商提供之醫療器材與藥物等產品須導入單品單一且唯一之識別碼標示要求。

圖2、美國藥商導入二維條碼之應用產品
國際藥商Novartis Pharma強調國際推動健康照護的追蹤與追溯標準制訂與導入,除可對醫院成本控管、風險控管、病人安全提升、提高供應鏈可視性等提供更好之對策外,對藥商來講此標準更可協助其提升用藥安全與品牌保護的工作執行。目前其藥廠內已有一條藥品充填及包裝線導入RFID技術,導入部份從藥品品項、小包裝、外箱及棧板全數使用,且現場讀取率穩定及后端資訊系統亦已正式運作,現正計劃后續導入產品線之規劃。
未來發展
日本官方在2005年宣布之e-Japan策略的Advanced plan中有規劃一項「透過IT技術分享用藥資料」,此計劃目的要取得即時的藥品使用資訊,如When, Where, Who, to whom, Why, What, How (6W1H)等。而Ministry of Health, Labor and Welfare官方單位亦已完成修法,將于2009年7月開始強制要求部份業者,其提供之醫療器材與藥物等產品須導入單品單一且唯一之識別碼標示要求,2010年3月起將全面強制業者實施。
美國FDA在2007年9月公告一項關于醫療器具須導入ID識別要求之修正法案,但直至目前為止仍未見有任何導入要求之時程公告,而現階段之主要工作為全球追溯相關標準( GTS, Global Traceability Standards)之制定與探討此標準與HL7(Health Level 7)標準之連結整合。由于此標準牽涉到的國家較多,FDA目前亦與日本、中國、歐盟和幾個南美國家,一同研發可在國際范圍內公認的統一追蹤機制,但對于采用之技術及編碼方式并無特別偏好與建議,以提升其追蹤機制各國之認同感與公正性。
結論
國內RFID相關標準之制訂雖已有部份成果,但在導入面與應用面之標準制訂尚未開始進行,此部份因與未來產業發展、國家法令或國際反恐及防疫部份牽連,若能盡速規劃相關標準之制訂工作,則可避免未來先導入RFID技術之企業編碼格式與相關流程會因國內新應用標準發布而面臨修改因應之情形。另外國內Healthcare的相關生技產業,若能因此在其產品上與國際大廠同步導入應用,相信對于國內生技業進攻國際市場應會有所幫助。
(文/正隆RFID應用驗測中心.劉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