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運營商推動物聯網產業發展任重道遠
作者:諾達咨詢
來源:RFID世界網
日期:2010-05-07 08:42:12
摘要:物聯網總體上具備以下三個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傳感器、二維碼等隨時隨地獲取物體的靜態動態信息;二是可靠的傳遞,即通過全面的通信和互聯網絡的融合和統一,將物體的信息實時準確的傳遞出去進行信息處理;三是智能處理,即利用當前先進的云計算、模糊識別等各種智能計算技術,對傳遞過來的海量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以便用戶對物體實施智能化的控制。
在物聯網發展進程中,電信運營商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
電信運營商在物聯網產業鏈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電信運營商的位置處在物聯網三個層次的傳輸層中。對電信運營商在物聯網中作用最簡單的理解,也就是電信運營商最基本的職責,即為所有從物體上采集的靜態和動態的信息提供高速,精確,及時和廣泛的傳輸通道。這就對電信運營商所提供的通信網絡的技術水準和覆蓋范圍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因為物聯網要求實現的是“萬物聯網”的狀態,所以一旦這些物體的信息被RFID射頻識別器采集,對這些信息及時有效的傳輸是對物聯網時代智能社會運作的最基本的保證。同時通信網絡的覆蓋范圍一定要廣,廣到要能采集所有物體的信息。換句話來說,只要這些物體到了哪些地方,這些地方就一定要被有效的通信信號覆蓋。打個比方,電信運營商在這里面所起的作用就好比是這個社會鋪上了一張巨大的網,所有信息的傳輸都必須經過這張網。所以,電信運營商在整個物聯網智能社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從物聯網產業鏈的角度來說,我們將整條產業鏈從上到下依次劃分為上游的RFID、傳感器、芯片廠商、應用設備提供商,中游的電信運營商、中間件及應用開發商,再到下游的系統集成商和直接面向客戶的服務提供商去。電信運營商在這里則起了上承下接的作用,從最初的設備到最后的應用端,電信運營商始終牽頭兩邊,搭橋上下游資源和應用。
目前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在物聯網領域的布局
從物聯網發展路徑來看,無線網絡及系統平臺搭建完成之后,再進行物品的信息存儲體和傳感設備的安裝是物聯網建設的合理順序,因此業務涉及整個物聯網信息傳輸平臺和數據處理的廠商率先受益,而單純生產電子標簽等存儲體的廠商受益時間相對滯后。同時,若物聯網得以普及,純生產電子標簽等存儲體的廠商將面臨價格下滑和競爭加劇的風險。因此,從長期來看,誰做好了整個物聯網發展架構的信息傳輸平臺和整體系統設施部分,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物聯網的‘網’ 的這一環節,誰就有望成為物聯網發展的最大受益者。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拋開以往對物聯網的認識只是孤立地講傳感、講RFID,作為能提供“網”,能支持大量的終端,將海量的數據集中分析的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在當今物聯網熱潮中顯現出了強烈的推動欲望,爭相在剛剛過去的09年內跑馬圈地,熱捧程度可見一斑。
·中國移動
目前中移動直接用于物聯網的終端數量已經超過了400萬。除了擁有目前全球最成熟的M2M應用和最大規模的M2M終端用戶外,中移動還是國內唯一擁有M2M專用碼號資源的運營商,其號碼數量達到了一億個。
同時,中國移動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用戶數據倉庫。海量的數據存儲和處理需求巨大,對于中國移動來說,基于云計算平臺整合網絡資源、用戶數據資源、業務能力資源、信息資源等各種資源,提供強大的個性化移動互聯網信息服務是中國移動的遠景和目標。因此,從2007年起,移動就開始進行了云計算的研究和開發。為打造其云計算基礎設施,中國移動提出了“大云”計劃,進行關鍵計劃研究和系統開發,希望最終能夠滿足公司IT支撐系統高性能、低成本、可擴展的IT存儲需要,同時為最終用戶提供豐富多彩的互聯網業務和服務。
根據中移動發展物聯網的業務布局,除了應用于電力行業的遠程抄表、配輸電設備監控外,還開展了重點污染源監控、氣象檢測、車輛管理、水文檢測、物流運輸、移動POS等業務。
09年8月份移動總裁王建宙在訪問臺灣時邀請臺灣RFID產商進行物聯網產業合作。 目前,中國移動已與無錫市人民政府就“共同推進 TD-SCDMA與物聯網融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移動將在無錫成立中國移動物聯網研究院,重點開展TD-SCDMA與物聯網融合的技術研究與應用開發,雙方將在工業、農業、公共服務等各個領域,開展包括環境監測、要地防入侵、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家居等多種應用示范工程建設。
·中國電信
中國電信擁有全球最大的固話網絡,全球規模最大的互聯網用戶群,和全球網絡規模排名第一的CDMA移動通信網絡,并在業內較早全面啟動3G服務,全業務運營能力獲得顯著提升。
目前,中國電信在打造“智慧城市”中的“炫動生活”方面,形成了自己優勢應用。其開發的物聯網應用已經超過10項,其中,智能家居產品融合自動化控制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和網絡通訊技術于一體,將各種家庭設備通過智能家庭網絡聯網實現自動化,通過中國電信的寬帶、固話和3G無線網絡,可以實現對家庭設備的遠程操控。而智能醫療系統、智能城市產品、智能環保產品、智能交通系統、智能司法、智能農業產品、智能物流產品、智能校園、智能文博系統、 M2M平臺等已經成功為各行各業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務。
09年11月24日,中國電信在無錫成立物聯網技術重點實驗室,重點開展中古噢電信有線,無線寬帶以及天翼3G網絡與傳感技術融合的技術研究和應用開發,實現遠距離應用領域(主要是M2M)產品和近距離應用領域(主要是傳感網)領域產品開發試點與物聯網基礎關鍵技術,設備領域研究,物聯網應用產品開發及推廣支撐工作的結合,實現前后聯動,并于當地軟件園展開商務和產品研發等諸多層面的產業合作。
·中國聯通
手握3G技術性最高的WCDMA網絡,中國聯通已經與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100多個3G運營商開通了國際漫游服務。WCDMA網絡占全球 3G網的70%以上,隨著國際化合作的加強,這必將使中國聯通在物聯網的國際漫游信息交換方面更大的優勢。
作為中國較早涉及物聯網領域的電信運營商,中國聯通建立了物聯網的專用通道,在傳輸過程中將數據加密打包至用戶的分析處理平臺再進行破解,從而起到了雙重保護作用。不同于普通互聯網,電信級專網為物聯網提供了更多的安全保障
目前聯通已經在全國建設11萬個基站,實現了對全國335個城市的3G網絡覆蓋。同時,中國聯通也與無錫市政府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政企聯手,共同促進WCDMA與物聯網的融合,加快物聯網建設和傳感產業的發展。
三大運營商物聯網發展戰略
在整個物聯網產業鏈結構中,首先受益的將是RFID和傳感器廠商,接著是系統集成商,最后是運營商。這是一方面是因為RFID和傳感器需求量最為廣泛,且廠商目前最了解客戶需求;其次,物聯網涉及眾多技術和行業,系統集成需求巨大,且系統集成商有可能掌控上游供應商;而且,物聯網的應用將從行業垂直應用向橫向擴展,對海量數據處理和信息管理需求將催生運營商的巨大發展空間。
目前三大運營商戰略規劃情況:
·中國移動:
中國移動因其M2M起步較早,下一步在物聯網的戰略方向是重點形成M2M標準,促進規模化推廣,在產業鏈上更多的去扮演整合者的角色。
具體規劃:
制定物聯網三步走發展策略:第一步信息匯聚,第二步協同感知,第三步泛在網絡;
積極成立運營和研發中心,參與產業聯盟的建設。
·中國電信:
中國電信尚未明確提出物聯網的戰略定位,但是正在嘗試推進目標的制定,目前已經開始建立開放的M2M業務管理平臺。
具體規劃:
確定M2M業務發展三個階段,即首先快速切入市場,之后提升業務價值,搭建M2M平臺,最后形成電信級泛在網的融合;
確定首批關注的“3+2”領域,其中“3”指公共事業,交通和無線商圈,“2”指拓展若干第二梯隊行業應用解決方案;
參與產業聯盟的建設。
·中國聯通:
中國聯通戰略上明確了物聯網努力的方向,即轉變原有的傳輸通道型應用,并提供端到端的綜合服務。
具體規劃:
從聯通的三大客戶群入手,嘗試多種業務的推廣;
積極參與產業聯盟的建設 。
可以看出,盡管三大運營商的戰略和具體實施各有不同,但是他們都選擇了積極參與產業聯盟的建設這一途徑。通過參與到產業的建設中,深入了解各行業的需求,充分整合和利用上下游的資源來掌控整個行業的發展,并且把握住物聯網產業未來最核心的運營環節,必將開拓出巨大的市場價值。
電信運營商在引領物聯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電信運營商在物聯網發展中還面臨著諸多的問題。發展物聯網業務必須要做到需求快速反映(如:新產品上線速度)、應用儲備豐富。物聯網業務涉及社會各行各業的各個環節,每個行業每個客戶都有特殊之處,電信運營商想要做到整合整個物聯網產業,必須深入了解到各行業的特征,做精做細,才能真正滿足客戶實際需求。
目前主要的問題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產業方面:
物聯網產業目前還沒有形成整體意義上的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
電信運營商在物聯網領域對各種行業應用的經驗不足;
存在價值鏈中利益平衡的問題。
·產品方面:
由于行業壁壘,造成運營商無法開發服務于多個行業和領域的產品;
缺乏標桿性產品和可復制的產品模板;
缺乏可持續性商務模式,造成產品線不夠豐富。
·社會方面:
客戶對信息安全性的擔心;
缺乏政策法規的必要支持,政策環境有待健全;
由于對物聯網的認知和接受偏差,需求零散,不成規模。
·技術方面:
物聯網產業目前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
行業應用中很多具體的技術瓶頸難以突破。
運營商引導產業鏈發展需從四方面入手
為促進物聯網產業鏈發展的進程,諾達咨詢認為運營商應做到以下四點:
通過政府支持,在準入、價格、應用試點行業示范項目等多方面營造寬松的產業環境,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資金支持,為推動產業發展提供保障;
要積極采用多種方式,引入在現有行業價值鏈之中的服務集成商,借助他們的行業應用知識,開發各種應用產品并打破行業壁壘,豐富產品應用,要能重點扶持相關產品,盡快推動M2M產品特別是完整整體方案的成熟,加強與家電,汽車等行業的合作;
盡快統一產品標準和數據接口,制定物聯網產業、終端、平臺和各種通信協議標準,實現技術標準化和業務標準化,加快三網融合的進程,整合相關產業的技術標準,盡早推動國家標準的建立和IPv6協議的普及,解決物聯網地址容量受限的問題;
建議國家在個人隱私保護、人身傷害相關的責任界定等方面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和規范,保障行業有健康的生態環境。
總之,電信運營商作為通信網絡的建設和運營者,在物聯網產業鏈的建設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將會是整個產業發展的牽頭人。物聯網要想得到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整體的布局和上下游企業的配合合作是至關重要的,物聯網若要規模化發展,三大運營商的建設性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電信運營商在物聯網產業鏈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電信運營商的位置處在物聯網三個層次的傳輸層中。對電信運營商在物聯網中作用最簡單的理解,也就是電信運營商最基本的職責,即為所有從物體上采集的靜態和動態的信息提供高速,精確,及時和廣泛的傳輸通道。這就對電信運營商所提供的通信網絡的技術水準和覆蓋范圍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因為物聯網要求實現的是“萬物聯網”的狀態,所以一旦這些物體的信息被RFID射頻識別器采集,對這些信息及時有效的傳輸是對物聯網時代智能社會運作的最基本的保證。同時通信網絡的覆蓋范圍一定要廣,廣到要能采集所有物體的信息。換句話來說,只要這些物體到了哪些地方,這些地方就一定要被有效的通信信號覆蓋。打個比方,電信運營商在這里面所起的作用就好比是這個社會鋪上了一張巨大的網,所有信息的傳輸都必須經過這張網。所以,電信運營商在整個物聯網智能社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從物聯網產業鏈的角度來說,我們將整條產業鏈從上到下依次劃分為上游的RFID、傳感器、芯片廠商、應用設備提供商,中游的電信運營商、中間件及應用開發商,再到下游的系統集成商和直接面向客戶的服務提供商去。電信運營商在這里則起了上承下接的作用,從最初的設備到最后的應用端,電信運營商始終牽頭兩邊,搭橋上下游資源和應用。
目前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在物聯網領域的布局
從物聯網發展路徑來看,無線網絡及系統平臺搭建完成之后,再進行物品的信息存儲體和傳感設備的安裝是物聯網建設的合理順序,因此業務涉及整個物聯網信息傳輸平臺和數據處理的廠商率先受益,而單純生產電子標簽等存儲體的廠商受益時間相對滯后。同時,若物聯網得以普及,純生產電子標簽等存儲體的廠商將面臨價格下滑和競爭加劇的風險。因此,從長期來看,誰做好了整個物聯網發展架構的信息傳輸平臺和整體系統設施部分,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物聯網的‘網’ 的這一環節,誰就有望成為物聯網發展的最大受益者。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拋開以往對物聯網的認識只是孤立地講傳感、講RFID,作為能提供“網”,能支持大量的終端,將海量的數據集中分析的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在當今物聯網熱潮中顯現出了強烈的推動欲望,爭相在剛剛過去的09年內跑馬圈地,熱捧程度可見一斑。
·中國移動
目前中移動直接用于物聯網的終端數量已經超過了400萬。除了擁有目前全球最成熟的M2M應用和最大規模的M2M終端用戶外,中移動還是國內唯一擁有M2M專用碼號資源的運營商,其號碼數量達到了一億個。
同時,中國移動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用戶數據倉庫。海量的數據存儲和處理需求巨大,對于中國移動來說,基于云計算平臺整合網絡資源、用戶數據資源、業務能力資源、信息資源等各種資源,提供強大的個性化移動互聯網信息服務是中國移動的遠景和目標。因此,從2007年起,移動就開始進行了云計算的研究和開發。為打造其云計算基礎設施,中國移動提出了“大云”計劃,進行關鍵計劃研究和系統開發,希望最終能夠滿足公司IT支撐系統高性能、低成本、可擴展的IT存儲需要,同時為最終用戶提供豐富多彩的互聯網業務和服務。
根據中移動發展物聯網的業務布局,除了應用于電力行業的遠程抄表、配輸電設備監控外,還開展了重點污染源監控、氣象檢測、車輛管理、水文檢測、物流運輸、移動POS等業務。
09年8月份移動總裁王建宙在訪問臺灣時邀請臺灣RFID產商進行物聯網產業合作。 目前,中國移動已與無錫市人民政府就“共同推進 TD-SCDMA與物聯網融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移動將在無錫成立中國移動物聯網研究院,重點開展TD-SCDMA與物聯網融合的技術研究與應用開發,雙方將在工業、農業、公共服務等各個領域,開展包括環境監測、要地防入侵、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家居等多種應用示范工程建設。
·中國電信
中國電信擁有全球最大的固話網絡,全球規模最大的互聯網用戶群,和全球網絡規模排名第一的CDMA移動通信網絡,并在業內較早全面啟動3G服務,全業務運營能力獲得顯著提升。
目前,中國電信在打造“智慧城市”中的“炫動生活”方面,形成了自己優勢應用。其開發的物聯網應用已經超過10項,其中,智能家居產品融合自動化控制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和網絡通訊技術于一體,將各種家庭設備通過智能家庭網絡聯網實現自動化,通過中國電信的寬帶、固話和3G無線網絡,可以實現對家庭設備的遠程操控。而智能醫療系統、智能城市產品、智能環保產品、智能交通系統、智能司法、智能農業產品、智能物流產品、智能校園、智能文博系統、 M2M平臺等已經成功為各行各業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務。
09年11月24日,中國電信在無錫成立物聯網技術重點實驗室,重點開展中古噢電信有線,無線寬帶以及天翼3G網絡與傳感技術融合的技術研究和應用開發,實現遠距離應用領域(主要是M2M)產品和近距離應用領域(主要是傳感網)領域產品開發試點與物聯網基礎關鍵技術,設備領域研究,物聯網應用產品開發及推廣支撐工作的結合,實現前后聯動,并于當地軟件園展開商務和產品研發等諸多層面的產業合作。
·中國聯通
手握3G技術性最高的WCDMA網絡,中國聯通已經與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100多個3G運營商開通了國際漫游服務。WCDMA網絡占全球 3G網的70%以上,隨著國際化合作的加強,這必將使中國聯通在物聯網的國際漫游信息交換方面更大的優勢。
作為中國較早涉及物聯網領域的電信運營商,中國聯通建立了物聯網的專用通道,在傳輸過程中將數據加密打包至用戶的分析處理平臺再進行破解,從而起到了雙重保護作用。不同于普通互聯網,電信級專網為物聯網提供了更多的安全保障
目前聯通已經在全國建設11萬個基站,實現了對全國335個城市的3G網絡覆蓋。同時,中國聯通也與無錫市政府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政企聯手,共同促進WCDMA與物聯網的融合,加快物聯網建設和傳感產業的發展。
三大運營商物聯網發展戰略
在整個物聯網產業鏈結構中,首先受益的將是RFID和傳感器廠商,接著是系統集成商,最后是運營商。這是一方面是因為RFID和傳感器需求量最為廣泛,且廠商目前最了解客戶需求;其次,物聯網涉及眾多技術和行業,系統集成需求巨大,且系統集成商有可能掌控上游供應商;而且,物聯網的應用將從行業垂直應用向橫向擴展,對海量數據處理和信息管理需求將催生運營商的巨大發展空間。
目前三大運營商戰略規劃情況:
·中國移動:
中國移動因其M2M起步較早,下一步在物聯網的戰略方向是重點形成M2M標準,促進規模化推廣,在產業鏈上更多的去扮演整合者的角色。
具體規劃:
制定物聯網三步走發展策略:第一步信息匯聚,第二步協同感知,第三步泛在網絡;
積極成立運營和研發中心,參與產業聯盟的建設。
·中國電信:
中國電信尚未明確提出物聯網的戰略定位,但是正在嘗試推進目標的制定,目前已經開始建立開放的M2M業務管理平臺。
具體規劃:
確定M2M業務發展三個階段,即首先快速切入市場,之后提升業務價值,搭建M2M平臺,最后形成電信級泛在網的融合;
確定首批關注的“3+2”領域,其中“3”指公共事業,交通和無線商圈,“2”指拓展若干第二梯隊行業應用解決方案;
參與產業聯盟的建設。
·中國聯通:
中國聯通戰略上明確了物聯網努力的方向,即轉變原有的傳輸通道型應用,并提供端到端的綜合服務。
具體規劃:
從聯通的三大客戶群入手,嘗試多種業務的推廣;
積極參與產業聯盟的建設 。
可以看出,盡管三大運營商的戰略和具體實施各有不同,但是他們都選擇了積極參與產業聯盟的建設這一途徑。通過參與到產業的建設中,深入了解各行業的需求,充分整合和利用上下游的資源來掌控整個行業的發展,并且把握住物聯網產業未來最核心的運營環節,必將開拓出巨大的市場價值。
電信運營商在引領物聯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電信運營商在物聯網發展中還面臨著諸多的問題。發展物聯網業務必須要做到需求快速反映(如:新產品上線速度)、應用儲備豐富。物聯網業務涉及社會各行各業的各個環節,每個行業每個客戶都有特殊之處,電信運營商想要做到整合整個物聯網產業,必須深入了解到各行業的特征,做精做細,才能真正滿足客戶實際需求。
目前主要的問題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產業方面:
物聯網產業目前還沒有形成整體意義上的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
電信運營商在物聯網領域對各種行業應用的經驗不足;
存在價值鏈中利益平衡的問題。
·產品方面:
由于行業壁壘,造成運營商無法開發服務于多個行業和領域的產品;
缺乏標桿性產品和可復制的產品模板;
缺乏可持續性商務模式,造成產品線不夠豐富。
·社會方面:
客戶對信息安全性的擔心;
缺乏政策法規的必要支持,政策環境有待健全;
由于對物聯網的認知和接受偏差,需求零散,不成規模。
·技術方面:
物聯網產業目前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
行業應用中很多具體的技術瓶頸難以突破。
運營商引導產業鏈發展需從四方面入手
為促進物聯網產業鏈發展的進程,諾達咨詢認為運營商應做到以下四點:
通過政府支持,在準入、價格、應用試點行業示范項目等多方面營造寬松的產業環境,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資金支持,為推動產業發展提供保障;
要積極采用多種方式,引入在現有行業價值鏈之中的服務集成商,借助他們的行業應用知識,開發各種應用產品并打破行業壁壘,豐富產品應用,要能重點扶持相關產品,盡快推動M2M產品特別是完整整體方案的成熟,加強與家電,汽車等行業的合作;
盡快統一產品標準和數據接口,制定物聯網產業、終端、平臺和各種通信協議標準,實現技術標準化和業務標準化,加快三網融合的進程,整合相關產業的技術標準,盡早推動國家標準的建立和IPv6協議的普及,解決物聯網地址容量受限的問題;
建議國家在個人隱私保護、人身傷害相關的責任界定等方面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和規范,保障行業有健康的生態環境。
總之,電信運營商作為通信網絡的建設和運營者,在物聯網產業鏈的建設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將會是整個產業發展的牽頭人。物聯網要想得到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整體的布局和上下游企業的配合合作是至關重要的,物聯網若要規模化發展,三大運營商的建設性作用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