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技術文章  >  支付  >  正文

試論物聯網發展對C網演進路線與策略的影響

作者:國家無線電頻譜管理研究所 何廷潤
來源:http://www.cww.net.cn
日期:2010-07-12 10:20:48
摘要:在3G/B3G的背景下中國電信C網的演進路線與策略,本己不存在多少爭論與懸疑,因為2006年之后才開始部署EV-DO網絡的運營商都會跨過EV-DO Rel.0 直接部署EV-DO Rev.A網絡,再升級至EV-DO Rev.B并繼續向LTE演進。
關鍵詞:物聯網C網M2M
  前言

  在3G/B3G的背景下中國電信C網的演進路線與策略,本己不存在多少爭論與懸疑,因為2006年之后才開始部署EV-DO網絡的運營商都會跨過EV-DO Rel.0 直接部署EV-DO Rev.A網絡,再升級至EV-DO Rev.B并繼續向LTE演進。

  但是,物聯網的出現與快速發展,卻使本己明晰的中國電信C網演進路線與策略憑添了不確定因素。分析與把握由于物聯網的業務需求所帶來的用戶流量模型的變化,以及由此引起的3G/B3G承載網與物聯網業務所需承載網的不同,進而分析物聯網的發展對C網的演進路線與策略的影響,應該引起業界的共同關注。

  1、物聯網發展對C網形成新的挑戰

  從C網誕生并發展至今全球5億多用戶,網絡技術也從CDMA2000發展至EV-DO,但是其用戶模型仍是以人與人通信為基礎,特別是主要考慮語音基礎業務為依據。比如各種業務的滲透率、忙時呼叫次數、呼叫持續時間等都是按照話音業務設置的,這些參數可能與物聯網用戶某些業務使用的參數大相徑庭。另外,頻譜、信道、地址等資源配置也都是依照人與人通信的需求而確定的。

  物聯網的到來,其巨大規模以及信息交互與傳輸以無線為主的特點,注定使物聯網成為各種資源需求的大戶。首先,物聯網的業務規模是移動通信業無法比擬的。據美國研究機構Forrester預測,到2020年物物互聯業務與現有人與人的通信互聯比例將達到30:1,即可能從60億人口擴展到500億乃至上萬億的機器和物體。因此,當物聯網正式實現,有超過500億以上的終端需要通過無線方式連接在一起,其對各種網絡資源的需求,尤其是對網絡容量和帶寬的需求將大大超越C網己有的設計與承載能力。

  有專家分析,物聯網的應用一般是小流量的M2M的應用,比如路燈管理、水質監測等,所需要傳輸的數據量很小,原有的2G/3G網絡就可以實現對于這些數據量的支撐;還有人認為, 物聯網涉及的控制、計費、支付,實際上都不會占用大量帶寬,目前有充足的資源支撐建設物聯網。但是,應該看到,物聯網也有大量占用高帶寬的應用。以物聯網的視頻應用為例,視頻感知是國外物聯網的典型應用。如遠程專家診斷、遠程醫療培訓已經成為智慧醫療應用的一個必然組成部分;在智能電網中,輸電線路遠程視頻監控系統、電網搶修視頻采集和調度指揮;在智慧城市中,幾乎所有的城市都可以看到城市視頻安全監管等,比如平安城市中公共交通等以視頻圖像為主的監控業務。而物聯網的信息傳輸中,視頻傳輸要求是最高的,也是占用頻譜最多的業務。以北京的公交系統視頻監控業務為例,目前北京市有3萬多輛公交車,如果每輛公交車上面布設4個攝像頭,則3萬輛公交車的數據總量預計將達到約180 Gbps,而且對圖像的連續性和實時性有較高要求,所以其傳輸的帶寬需求絕不是目前的C網可以輕松承載的。

  其次,移動蜂窩網絡著重考慮用戶數量,而物聯網數據流量具有突發特性,可能會造成大量用戶堆積在熱點區域,引發網絡擁塞或者是資源分配不平衡的問題。這些都會造成物聯網的需求方式和規劃方式有別于己有C網通信。

  第三,目前,C網絡是針對人與人通信設計的,它對不同用戶申請的話音業務可以進行設置,從而進行控制并保障其質量;而物聯網業務主要是數據業務,物聯網業務在網絡傳輸中只有有權和無權之分。而對于有權用戶,其用戶等級是相同的,網絡只對信息進行盡力而為的處理。因此,網絡不能針對物聯網業務特性進行有效的識別和控制,而且當大量物聯網終端接入后,網絡的效率也將大幅降低。

  因此,物聯網的發展必然造成對C網的巨大壓力和挑戰。

  2、面對物聯網C網既定演進路線的優勢與不足

  業界對C網向B3G/4G的演進路線己形成了基本共識,即從CDMA2000- 1X演進至EV-DO Rev.A和 EV-DO Rev.B,再演進至LTE。當前,中國電信的C網已實現了EV-DO Rev.A的部署,而從EV-DO Rev.A向Rev.B的升級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把多個版本A的載波捆綁在一起,只需軟件升級版本A信道板和BSC;第二階段則采用具有高階調制、干擾抵消等功能的新信道板,前向峰值速率可達到14.7Mbps。中國電信預計于2010年一季度開始部署EV-DO Rev.B。這種穩妥的演進路線具有明顯的優勢,即在LTE成熟之前有適合的技術與HSPA+競爭,設備終端成熟度較好,僅需軟件升級便可完成,可繼續使用800M頻譜,不需申請牌照,投資少、見效快、升級平穩、安全性好。

  但是,看似穩妥的演進路線在物聯網的沖擊下,卻顯露出不少問題。首先,是頻譜資源的制約。中國電信EV-DO Rev.B外場測試結果顯示,其頻譜利用率相比EV-DO Rev.A提升了15%~20%,但由于目前中國電信C網所應用的7個頻點中,大中型城市均已采用了其中4個頻點,同時為保證室內信號的純凈度,又規劃了1個頻點用于室內與室外異頻覆蓋,這時如果采用3個EV-DO版本A載波捆綁升級至EV-DO Rev.B,頻譜資源則更加緊張。因此,中國電信不得不傾向于以EV-DO Rev.B分流手機用戶,以WLAN重點承擔城市熱點的筆記本用戶。如果,再同時考慮物聯網的頻譜需求,那么EV-DO Rev.B必將面臨帶寬及信道的更大挑戰。此時,EV-DO Rev.B是否還具有寬帶優勢將打上很大的問號。

  其次,物聯網業務在C網中的承載可劃分為混同承載、區別承載和獨立承載三個階段。目前,在物聯網業務發展初期為混同承載階段,即直接采用現有C網網絡承載物聯網業務,網絡本身不作大的改動,網絡參數基本不變(如目前M2M業務的承載)。由于現有移動網絡不能區分人與人的通信,還是物與物的通信,主要通過終端側的配置以及對終端的管理來緩解網絡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