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與智能編碼技術的稽查系統設計
引言
近年來, 射頻識別技術(RFID) 作為自動識別的新技術,憑借其諸多優點在國內外迅速發展, 其應用廣泛, 在交通運輸管理領域綜合運用RFID (無線射頻識別) 技術、智能編碼圖象識別技術、數據加密技術、多傳感器信息融合技術、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等技術手段, 現有的交通稽查通常采用攝像機圖像識別, 存在許多的不足。本文設計采用RFID B 標簽與智能編碼圖像識別技術的結合, 在后臺處理系統中RFID 標簽信息與圖像識別信息完全一致時為合法目標, 同時為問題目標保存錄像資料, 其大大提高準確率, 在交通稽查有突出的優勢。
典型的RFID 閱讀器包含無線收發模塊(發送器和接收器) 、控制單元和閱讀器天線, 電子標簽是射頻識別系統的數據載體, 由標簽天線和標簽專用芯片組成, 系統設計采用低功耗單片機MSP430F2013 和無線數據傳送芯片nRF2401 , 設計一種不僅讀取距離遠、可靠度高, 而且成本低、壽命更長的主動式RFID 標簽應用于智能交通系統[1 ] 。同時車輛在運動中,攝像機所攝到的視頻圖像并非每幅圖像上的所有信息都是有用的, 真正有用的數據僅為視頻中的車牌部分, 因此, 如何在進行編碼壓縮時實現對有用信息的提取, 并通過先進算法盡可能降低這部分信息的失真率, 是智能編碼要解決的問題, 智能視頻( IV , Intelligent Video) 源自計算機視覺(CV , ComputerVision) 技術, 它能夠在圖像及圖像描述之間建立映射關系,從而使計算機能夠通過數字圖像處理和分析來理解視頻畫面中的內容。
稽查系統視頻監控中所用到的智能視頻技術主要指的是: “自動的分析和抽取視頻源中的關鍵信息”。如果把攝像機看作人的眼睛, 而智能視頻系統或設備則可以看作人的大腦。智能視頻技術借助計算機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 對視頻畫面中的海量數據進行高速分析, 過濾掉用戶不關心的信息, 僅僅為用戶提供有用的關鍵信息。例如, 智能編碼技術應用于稽查系統中, 可以識別不同車輛的牌照, 與RFID 電子標簽(電子車牌) 所攜帶的信息比對, 發現問題牌照車輛的異常情況,能夠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發出警報和提供有用信息, 從而能夠更加有效地協助稽查人員處理問題車輛, 結合RFID 技術最大限度地降低誤查和漏查現象。
智能化視頻編碼的思想是: 對視頻中的運動目標或用戶感興趣區域ROI (Region of Interest) (例如: 稽查系統中, 用戶感興趣的是視頻中稽查車輛的牌照區域) 采用低損或無損編碼,而對視頻中的背景區域或用戶不感興趣的區域采用降分辨率編碼, 以減少總的編碼輸出數據量, 提高牌照識別的準確率。
1 系統的RFID 標簽設計
1.1.1 芯片的選擇及性能簡介
設計的主動式RFID 標簽要求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閱讀距離長、識別準確率高、電池供電或車載供電等特性。選擇合適的MCU 和射頻發射芯片是設計的關鍵部分, 同時為了適應智能交通的應用, 設計提供其電源可選車載供電。

圖1 標簽電路原理圖
根設計, 選用德州儀器公司( TI ) 推出的MSP430F2013 單片機, 該單片機具有超低功耗Flash 型16 位RISC 指令集, 電源電壓采用118~316V 低電壓, 擁有015mA的保持模式待機電流和250mA/ MIPS 的運行功耗, 是目前業界公認的低功耗單片機射頻芯片采用nRF2401 , nRF2401 是單片射頻收發芯片, 工作于214~215GHz ISM頻段,nRF2401內置地址解碼器、先入先出堆棧區、解調處理器、時鐘處理器、GFSK濾波器、低噪聲放大器、頻率合成器和功率放大器等功能模塊, 輸出功率和通信頻道可通過程序進行配置。芯片能耗非常低, 以- 5dBm 的功率發射時, 工作電流只有1015mA , 接收時工作電流只有18 mA , 多種低功率工作模式, 節能設計更方便。其工作原理可總結為: 一個配置字、兩種通信模式、兩個通道和四種工作模式。nRF2401 的所有配置工作都是通過CS、CL K1 和DATA 三個引腳完成, 把其配置為ShockBurst TM 收發模式需要15 字節的配置字, 而如把其配置為直接收發模式只需要2 字節的配置字。工作模式有4 種:收發模式、配置模式、空閑模式和關機模式。nRF2401 的工作模式由PWR _ U P、CE、TX _ EN 和CS 引腳決定[4 ] 。
1.1.2 硬件設計
由單片機MSP430F2013 控制Nrf2401 進行數據傳輸, 本設計遵從ISO/ IEC 18000 - 4《2145G MHz 有源RFID 空中接口通信參數》中關于主動式RFID 標簽通訊協議的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的所有約定[5 ] 。作用距離與天線增益及標簽靈敏度有很大的關系, 天線增益的大小取決于輻射模式的類型, 全向的天線具有峰值增益0 到2dBi ; 方向性的天線的增益可以達到6dBi , 系統閱讀器采用定向天線。無線通訊距離的計算有自由空間(指天線周圍為無限大真空時的電波傳播, 它是理想傳播條件, 其能量既不會被障礙物所吸收, 也不會產生反射或散射) , 通信距離與發射功率、接收靈敏度和工作頻率有關:[ L f s ] (dB) = 32144 + 20lg d(km) + 20lg f (MHz)式中, L f s 為傳輸損耗, d 為傳輸距離, 頻率的單位以MHz計算, 由上式可見, 自由空間中電波傳播損耗(亦稱衰減) 只與工作頻率f 和傳播距離d 有關, 當f 或d 增大一倍時,[ L f s ] 將分別增加6 dB。下面的公式說明在自由空間下電波傳播的損耗L os = 32144 + 20lg d ( Km) + 20lg f (MHz) ,L os 是傳播損耗, 單位為dB[2 ] 。
標簽電路原理圖如圖1 所示, 單片機控制發射芯片2401的收發, 單片機通過一個3 線接口寫入一個單獨的配置寄存器, 工作時, 先置2401 為配置狀態, 而后, 在激活狀態下,使用狀態字中指定的通道, 進行數據收發, 收發過程中進行交互時, 一方進入等待狀態, 如全部數據都傳送完畢, 則進入掉電狀態。
2 智能編碼圖像識別模塊設計
2.1.1 智能視頻編碼框圖
在智能編碼圖像識別中, 編解碼是重要的, 本系統設計編解碼技術框圖如圖2 、圖3 所示, 基于H1264 標準, 也可采用國標AVS 標準。

圖2 智能視頻編碼框圖

圖3 智能視頻解碼框圖
在編碼過程中, 在采集到視頻序列后, 首先經過視頻分割、運動目標跟蹤等技術得到ROI 區域(用戶感興趣的區域比如車牌號等) , ROI 區域可以根據用戶需求定制。對于無損要求的應用, 借鑒J PEG2000 的編碼思路, 采用基于小波變換的改進編碼間預測、運動估計、熵編碼等方法進行壓縮, 達到較高的壓縮比, 保證在接收端無差錯恢復數據。小波變換提供了一個信號的多分辨率/ 多頻率表示, 通過把一個信號進行分析并得到在每一個子帶中信號所占的分量值來標識一個信號,提供了更細的粒度, 使我們對于一個圖像的分級做得更加充分; 對于低損要求的應用, 通過設計誤差較小的頻域變換方法和高效的熵編碼算法, 在保證壓縮質量的同時提高壓縮效率, 最終實現面向對象的高效高質量編碼。
對于視頻中等其他區域, 首先經過降采樣技術降低參與編碼的數據量, 然后對序列進行幀內預測、幀壓縮碼流后根據進行數據復用, 并為解碼提供幀同步信息。解碼過程為編碼的逆過程。
2.1.2智能化視頻編碼的關鍵技術及硬件框圖
在實現ROI 區域智能無損/ 低損編碼時, 首先要根據用戶需求, 采用視頻分割、運動目標檢測與跟蹤、目標輪廓提取及SVC 等技術提取ROI , 然后進行編碼[6 ] 。視頻對象分割是指在時空域上將視頻分割為一些視頻語義對象的組合, 也就是將每一個視頻幀分割為一些不同語義對象區域。運動目標檢測與跟蹤采用改進算法實現對快速運動目標的跟蹤, SVC 可分級視頻編碼, 使得編碼過程中的靈活性更好, 解決網絡傳輸的帶寬限制, 視頻信號通過DSP 芯片對編解碼算法進行優化, 實現高效、穩定性強的編解碼功能。

圖4 智能視頻編碼硬件框圖
3 結束語
nRF2401 工作在214GHz , 無需申請, 適合交通應用, 具有很多的優良特性, 智能編碼傳輸圖像清晰, 文中設計的系統在車輛稽查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標簽通信距離最大可達100m ,圖像識別效果比傳統方法準確率高, 有源RFID 系統中的標簽自帶電池的(也可配置電源模塊, 車載供電) , 可以主動發送信號, 不像無源標簽需要讀寫器發出的無線電波能量激活才能工作, 反應時間少, 系統設計使用的RFID 標簽使用壽命為4~5 年, 設計標簽采用3 V 的紐扣電池兩個并聯供電, 標簽采用PCB 微帶天線, 閱讀器采用定向天線, 系統在使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還有不完善的地方, 如后臺管理系統的人性化、便捷性、系統穩定性等方面還需要改進。